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参考答案:D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有环状的DNA分子,B错误。只有能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都能形成囊泡,需要依赖膜的流动性,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结构和功能2.种子萌发时,在能利用光能之前,与此过程相关的正确叙述是A.能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没有新的有机物产生C.细胞呼吸为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提供能量

D.能发生细胞分化参考答案:D3.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B.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D.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教材基本实验的考查解离是破坏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蛋白微管等结构,打断植物细胞间的联系,使细胞容易分散;水解是破坏细胞膜及染色体上蛋白,增加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A错。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的作用,B正确。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C正确。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竖直放置的漏斗内的溶液存在静水压,与渗透压形成拮抗作用,阻止水分子进入高浓度溶液,所以漏斗内液面仍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D正确。4.图4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减少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参考答案:C5.有人将一盆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用黑纸把部分叶片做遮光处理,然后将整株植物移到光下照射2h,再经热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处理,发现遮光叶片不变蓝,未遮光叶片变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黑暗处理与光下照射构成对照

B.用黑纸遮光的叶片为对照组

C.黑暗处理后遮光叶片和未遮光叶片都不含淀粉

D.该实验说明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淀粉参考答案:C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其中各营养级生物都由若干种生物组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参考答案:D7.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1a、b阶段分别会发生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图2表明温度在a时酶分子活性受抑制C.图3中阴影部分面积代表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D.图4中cd段下降应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参考答案:C8.某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表明该细胞一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和2个DNA,细胞进行DNA复制,进行细胞分裂,高度分化细胞无法分裂,A错,BC正确。可能处于分裂期,核膜已经解体,D正确。9.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多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B.在胚胎移植前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快速繁殖良种牛C.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D.须配制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参考答案:C10.下列有关某种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大量分布 B.组成元素可能相同C.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D.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参考答案:B【考点】酶的概念;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是细胞中直接能量物质.【解答】解:A、细胞中某种酶的含量相对较少,细胞中的ATP含量也较少,A错误;B、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或RNA(组成元素是C、H、O、N、P),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这两者的组成元素可能相同,B正确;C、酶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C错误;D、酶和ATP都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ATP的化学组成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人体缺铁时,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减少,红细胞输送氧的能力也会下降,这种现象说明铁在人体具有下列哪种功能

A.催化合成血红蛋白的反应

B.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C.调节细胞中液体的浓度

D.调节血浆的pH参考答案:B12.某校共有学生1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0人

B.119人

C.64人 D.56人参考答案:C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吸收K+时,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又参与物质运输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种类相同D.中心体参与进行有丝分裂的高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参考答案:B大肠杆菌吸收K+时,是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细胞膜上载体,也消耗ATP,A错误;在细胞分泌物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可参与物质的合成,及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还能合成脂质,B正确;蓝藻和绿藻含有的光合色素不同,前者是叶绿素和藻蓝素,后者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参与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D错误,所以选B。【点睛】要记得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才能判断C错误。14.十六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地理隔离参考答案:答案:D15.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下列有关以洋葱作为材料进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洋葱的绿色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需始终保待细胞的活性B.洋葱鳞片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的伸缩性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适宜作为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材料D.洋葱根尖各部分的细胞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考答案:C【考点】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解答】解:A、用洋葱的绿色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需要破坏细胞,A错误;B、洋葱鳞片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适宜作为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的材料,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但是其他成熟的细胞,如叶肉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1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参考答案:A【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尽管实际时间为白天,但反复提供一个倒置的物理信息,引起蟑螂的活动时间发生改变,说明蟑螂感受到了白天、黑夜这种物理信息.【解答】解:A、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并未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C、光属于物理信息,并非行为信息,C错误;D、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光信息,并不能说明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D错误.

17.下列细胞工程技术未利用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单克隆抗体

B.植物体细胞杂交C.动物细胞培养

D.动物细胞融合参考答案:C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面积,都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都用到了细胞融合技术,故选C。18.真核生物基因常含有内含子,但在成熟的mRNA上没有内含子。这是因为

A.转录过程不合成同内含子相应的RNA

B.内含子被特殊的蛋白质切除

C.RNA剪切

D.RNA重组参考答案:C19.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蒸馏水中处理1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对这个实验的叙述,遗漏了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A.

对照组实验B.

等量原则C.

同步处理D.

校正预处理参考答案:B2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参考答案:C21.下列有关C3和C4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3植物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固定CO2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B.常见的C4植物有高梁、玉米和甘蔗等C.C3植物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细胞不含叶绿体D.C4植物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参考答案:D22.下图是分泌细胞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B.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C.如果分泌细胞是T细胞,那么其靶细胞不可能是B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为肌肉细胞参考答案:答案:A23.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参考答案:D2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参考答案:答案:D25.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参考答案:B略26.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A),另一半不遮光(B),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A、B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在A、B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B.(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参考答案:A27.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的更为清楚。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cm左右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参考答案:B28.一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上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上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D.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参考答案:C略29.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有关该代谢过程说法不准确的是A.代谢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图中酶催化的都是放能反应C.代谢产物可进入线粒体中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乳酸菌细胞中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两个过程是消耗ATP还是产生ATP判断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详解】图示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正确;图中第一阶段消耗ATP,为吸能反应,B项错误;产物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C项正确;乳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可发生图示过程,D项正确。【点睛】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参与的阶段及场所总结(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参与。(2)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6)氧气: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30.下列关于克隆羊“多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多莉”的性别与供核绵羊相同B.“多莉”的性状像供核绵羊的多C.“多莉”的某些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像提供去核卵细胞的绵羊D.去核卵细胞再植入细胞核后,失去了全能性参考答案:D31.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

B.29% C.28%

D.21%参考答案:A32.一些生物学现象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下列对各曲线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②乙图可表示温室中一天内CO2浓度的变化③丙图可表示酵母菌呼吸时O2浓度和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ATP产生量最大④丁图可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3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为高能磷酸键,即在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人体细胞合成ATP时不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如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均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消耗ATP的过程,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C正确。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相对稳定,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

3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核酸

②肌纤维

③呼吸道的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C.②③⑤⑥⑦⑩⑧B.①④③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参考答案:B35.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有关。(2)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种小分子物质。(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4)请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的原因。参考答案:

(1).核仁

(2).6

(3).翻译

(4).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

(5).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对课本上的有关核糖体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然后再结合题目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核仁有关。(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RNA的水解产物,即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小分子物质。(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由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4)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36.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b和糖原a的关系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参考答案:B3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与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的量相等B.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C.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产生[H]的部位是叶绿体囊状结构、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D.绿色植物所有活细胞均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考答案:C38.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参考答案:B39.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考点: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40.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和诱导基因突变的的生理作用分别是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丝

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③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于

④干扰DNA的正常复制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请回答:(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由实验可以推断,细胞液的浓度应在______________mol/L之间;此状态下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________,浸泡后导致f组细胞吸水能力______b组。(4)下列选项中哪些溶液可以使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______)(多选)A.KNO3溶液

B.

甘油

C.尿素

D.麦芽糖溶液。参考答案:

(1).蔗糖浓度

(2).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3).0.4~0.5

(4).低

(5).高

(6).ABC【分析】把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体积增大;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体积减小。细胞液的浓度介于由吸水变为失水的两个浓度之间,由此测定细胞液浓度。考查了利用渗透作用的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碱基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横坐标即蔗糖溶液浓度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而细胞壁小于原生质层伸缩性。

(3)当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比值小于1时,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溶液浓度小于等于0.4时细胞吸水,大于等于0.5时细胞失水,所以细胞液的浓度应在0.4~0.5mol/L之间;此状态下a组细胞吸水比b组细胞多,因此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浸泡后f组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b组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因此导致f组细胞吸水能力高于b组。(4)溶质能够被细胞吸收的溶液可以使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是ABC【点睛】细胞越吸水吸水力越弱,失水力越强;细胞越失水失水力越弱,吸水力越强。当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水时,细胞质壁分离后,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变得比外界溶液浓度还大,细胞就会吸水而自动复原。42.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的问题。

基因克隆是对分离出来的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的过程。经过基因克隆,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目的基因或在基因表达时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细菌质粒是基因克隆的合适载体,经研究发现,某些细菌质粒中含有两个抗生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而且,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存在限制酶的单一识别序列。下图表示利用质粒进行基因克隆的过程,其中A-D表示物质,I和II表示抗性基因,①—⑦表示过程,其它数字表示菌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8.写出下列字母和编号的名称:A:

;D:

;II:

;19.将A和B形成D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

。20.为筛选含有物质A的细菌,需进行细菌培养,先在培养基(一)中只加入氨苄青霉素,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菌落具有

特性。然后,用灭菌绒布从培养基(一)中蘸取菌种,再按到只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二)中培养。根据培养基(一)和(二)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可以判断图中菌落_________(填数字)即为筛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