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gif)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2.gif)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3.gif)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4.gif)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155a21268d95ed4f3ff4ad1f154f28c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同镇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用马铃薯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幼苗,该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生长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全能性参考答案:B2.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能利用a物质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B.e中不储存化学能,所以e只能充当还原剂C.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③表示水的光解D.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会上升参考答案:B3.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号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假设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讲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参考答案:B4.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并不是总和性别相关联B.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的病症都相同D.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参考答案:B5.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参考答案:答案:C6.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B.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C.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只需在55~65℃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即可,不需扩大温度范围参考答案:D【考点】酶的特性.【分析】1、酶是活细胞中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2、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解答】解:A、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A正确;B、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B正确;C、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可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正确;D、该细菌生活的环境为55~65℃,但是脂肪酶的催化作用最适温度不一定是55~65℃,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C)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胰岛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程菌”产生的胰岛素是激素的一种,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B.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B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阻抑胰岛素基因表达的物质C.利用胰岛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可大规模培养生产胰岛素D.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升高,血糖转化为脂肪增多参考答案:D8.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 B.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颜色变化是蓝→绿→黄 C.用斐林试剂鉴定梨果肉组织的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砖红色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取藓类的小叶滴加健那绿盖盖玻片观察参考答案:C9.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膜上能产生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过程可发生在所有细胞中
B.产生气体过程消耗ATPC.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
D.该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动物细胞不存在叶绿体,A项错误;在叶绿体中产生气体的过程不消耗ATP,在线粒体中产生气体的过程不消耗ATP,但会生成ATP,B项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C项正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外界因素影响,D项错误。10.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等地发现了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H7N9型禽流感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通过神经氨酸酶将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脱去两个磷酸后是组成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B.可用达菲或注入痊愈者血清治疗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C.H7N9型禽流感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完成其基因的复制和表达D.H7N9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弱,其表面的类脂层属于生物膜参考答案: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分析题图: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3、注意题干信息“H7N9型禽流感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通过神经氨酸酶将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解答】解:A、ATP脱去两个磷酸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该物质是组成该病毒遗传物质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H7N9型禽流感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通过神经氨酸酶将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知,用达菲可以治疗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同时痊愈者血清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入痊愈者血清也可以治疗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B正确;C、H7N9型禽流感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完成其基因的复制和表达,C正确;D、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不稳定,其变异性较强,且其表面的类脂层不属于生物膜,D错误.故选:D.
11.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表达的最终场所都是核糖体
B.D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C.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
D.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由mRNA转录而来参考答案:A12.如下图为利用①和②两个亲本培育某种农作物品种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Ⅲ培育成④会用到组织培养技术B.过程Ⅵ中秋水仙素的处理对象是幼苗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可经过基因突变D.经过Ⅰ和Ⅴ培育出⑥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参考答案:D13.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参考答案:B14.(00广东卷)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参考答案:答案:D15.大豆种子萌发初期,一定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①细胞分化
②细胞呼吸
③光合作用
④蛋白质的水解和合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16.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硫元素
D.与卵细胞形成相关的雌激素属于脂质参考答案:D17.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参考答案: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
18.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l: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l00种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90个
C.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若该双链DNA的一条单链用15N标志后,在含有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n代,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所有子代DNA分子的1/2n参考答案:A19.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化合物甲化合物乙化合物丙化合物丁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突变体添加物突变体a(酶A缺陷)突变体b(酶B缺陷)突变体c(酶C缺陷)化合物乙不生长不生长生长化合物丙不生长生长生长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A.酶A、酶B、酶C
B.酶A、酶C、酶BC.酶B、酶C、酶A
D.酶C、酶B、酶A参考答案:D根据题意,突变体c在含有化合物乙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说明化合物乙能转变成化合物丁,突变体c中催化该反应链中的后面两个酶正常,只能是第一个酶缺陷,那么酶C就是第一个酶,按此方法,可以推出第二个酶为酶B,第三个酶为酶A。20.(08海南卷)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色素的吸收功能,难度较小。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对其它色光吸收较少,尤其是绿色光吸收最少。容易对色素吸收的光记错。2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参考答案:B22.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①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C.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参考答案:C23.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髄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再导入该患者体内。放射性兔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骨髄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通常需加入血清B.在体外连续培养时,利用胃蛋白酶将接触抑制的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分开C.在功能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参考答案:A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动物血清,A正确;在体外连续培养时,应该利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梅将接触抑制的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分开,但是不能用胃蛋白酶,B错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是万能干细胞,且其全能性受到了细胞质的限制,因此其没有发育的全能性,C错误;由于导入的是胰岛样细胞,与血型无关,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不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24.衰老细胞具有的特征是A.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B.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D.细胞呼吸速率显著减慢,核体积增大参考答案:答案:D25.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参考答案:D26.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转变而成。“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由此推知高尔基体A.加快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B.促进了限制酶的合成C.参与了肽链的剪切加工
D.能独立合成蛋白质参考答案:C27.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药物“灭鼠灵”的抗性以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A.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OC.“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D.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参考答案:D28.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C.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
D.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参考答案: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关联的,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版X隐性遗传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29.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参考答案:C【分析】1、分析图甲,①表示外界溶液,②表示漏斗内的溶液,③表示半透膜。2、分析图乙,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钠离子进入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3、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是主动运输,c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详解】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A正确;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0.根据mRNA的信息推出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A、用D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
B、用mRNA探针测出目的基因C、用mRNA反转录形成目的基因D、用PCR技术扩增mRNA参考答案:C31.一般真菌的生活史同植物的生物史相比有哪种特点。
A.没有有性生殖
B.不具有双倍体
C.减数分裂罕见
D.具有双核期参考答案:D32.与植物器官脱落关系最为密切的酶是
。
A.蛋白酶和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淀粉酶和转化酶
D.IAA氧化酶和ATP酶参考答案:B33.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呈现紫色,则未知样品只含蛋白质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绿色区域变小D.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参考答案:A【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鉴定,变成灰绿色.【解答】解:A、口腔上皮细胞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因此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A正确;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呈现紫色,则未知样品可能含蛋白质,也可能含有其他物质,B错误;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紫色区域变小,C错误;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二氧化碳和酒精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3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B.有些脂质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第二性征C.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D.性激素在动物减数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参考答案:C3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 (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参考答案:B36.科学家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供给l4CO2,检测发现最早出现在A.三碳酸
B.三碳糖
C.RuBP
D.蔗糖参考答案:A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酸,三碳酸再进一步被还原生成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故科学家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供给l4CO2,检测发现最早出现在三碳酸中,A项正确,B、C、D项错误。37.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参考答案:A38.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有紫色反应B.β﹣AP的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D.β﹣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参考答案:C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版权所有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鉴定、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计算和基因突变,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根据题意,β﹣AP(p﹣淀粉样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成紫色;A正确.B、“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则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B正确.C、据图分析,β﹣AP分子中氨基酸=695﹣596﹣(695﹣635)=39,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8个;C错误.D、β﹣AP的过程需在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下将APP分解,正常的机体发生病变,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计算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9.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参考答案:D40.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24293234……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段获得的。(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
,写出a点时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4)该组同学发现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
。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应置于
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5)图C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个体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不考虑光照对温度的影响,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填>、<或=)。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
个单位的CO2。参考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
18(或g)。
(2)de
或
fg。
(3)多
有氧呼吸方程式
(2分)
(4)植物存在呼吸作用
遮光
M-N(或M+│N│)(5)<
2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研究发现,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见下表),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抗原,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抗原。H抗原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A抗原;H抗原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B抗原;而ii的人不能转变H抗原,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现有一O血型的父亲和一B血型的母亲生下一AB血型的女儿(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A抗原的人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基因,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2)母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女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3)该女儿与一AB血型的男子结婚,已知此男子父母都为AB血型且有一O血型的妹妹。则他们生下的小孩为AB血型的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男子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异常(不考虑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小孩的基因型为HHIAIAIB,可能出现异常的情况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H、IA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4
(4).HhIAIB
(5).5/12
(6).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IA、IB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7).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A所在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未拉向细胞两极
(8).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图中显示A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A基因,B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B基因。因此H_IAIA、H_IAi为A型血,有4种基因型;H_IBIB、H_IBi为B血型,有4种基因型;H_IAIB为AB型血,有2种基因型;其余型血都为O型血,即H_ii、hh__,有8种基因型。据此答题。【详解】(1)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抗原,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抗原,H抗原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A抗原。根据上述原理,具有A抗原的人应该具有H、IA基因,由于IA、IB、i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H、h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所以二者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一O血型的父亲和一B血型(H-IB-)的母亲生下一AB血型(H-IAIB)的女儿,由于母亲为B型血,所以其基因型有HHIBIB、HhIBIB、HHIBi、HhIBi共4种,父亲为O型血,且应含有IA(因其女儿为AB血型),故父亲的基因型为hhIA-,所以女儿(AB血型)的基因型为HhIAIB。(3)该女儿(HhIAIB)与一AB血型(H-IAIB)的男子结婚,已知此男子父母都为AB血型且有一O血型(ii--)的妹妹。所以此男子父母基因型均为HhIAIB,该男子的基因型为1/3HHIAIB、2/3HhIAIB,所以他们生下的小孩为AB血型的的概率是(1-2/3×1/4)×1/2=5/12。若发现男子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异常(不考虑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小孩的基因型为HHIAIAIB,异常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HIAIA、HIAIB,若为前者,形成的原因为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A所在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未拉向细胞两极;若为后者,则形成的异常原因为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IA、IB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42.(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此项研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___________的结合。(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少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____________作实验材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②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参考答案:(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AaXbY
aaXBXb
7/32(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3)(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
压片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失解析:本题考察了以下的知识点:(1)通过遗传系谱图考察了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3)减数分裂观察实验(1)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来看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较易推断出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①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2月黄山屯溪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11期
- 新上岗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课件
- 第5课《黄河颂》课件【高效课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10期
- 二零二五年度土石方爆破作业安全培训与考核合同
-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2025危重孕产妇转诊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6-2025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校准规范
- 《定量预测方法》课件
- 2023年新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解放牌汽车CA10B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哈
- 高中地理高清区域地理填图册
- 培根铸魂征文800字
- 连续梁0号块施工课件
- 旋挖钻机入场安全教育记录
-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第二篇-安全操作规程
- 罪犯教育学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