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丽山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两题。
16.对阶段II的说法正确的是A.阶段II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
B.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II
阶段C.阶段II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
D.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II
阶段
17.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A.交通通达性差
B.远离商业中心
C.就业压力过大
D.地价昂贵,污染严重参考答案:D
D2.不连续面把地球分为三层,其中莫霍面正确的说法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德国人发现的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参考答案:C考查莫霍界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详解】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1909年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B错误;莫霍面在平均17千米深处(陆壳平均33KM),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是莫霍面,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这个不连续面是在1914年由美籍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发现的,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A、D错误,C正确。故选C。3.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图回答2题。【小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小题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参考答案:A
B4.西成高速铁路线北起陕西省西安市,向南跨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于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图8为西成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22-23题。22.影响西成高铁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社会经济
D.地质条件23.西安至成都的列车由原来的16小时缩短至3小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朝着__________方向发展A.大型化
B.专业化
C.高速化
D.网络化参考答案:CC5.读兰州市略图,回答7~8题7.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社会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8.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兰州城区主要交通干道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环形——放射状
D.环形参考答案:D
A6.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C.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现象D.产生磁暴现象参考答案:A7.读“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5.图中甲代表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26.形成甲、乙、丙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参考答案:25.A
26.B25.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甲地自然带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答案选A。26.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植被为森林,乙地为草原,丙地为荒漠,由甲地到丙地,甲地离海洋近降水较丰富可生长森林植被,乙和丙地随着距离海洋的变化降水会逐渐变少,乙地降水较丙地少可生长草原,丙在内陆地区很少主要是荒漠,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所以可知这种差异反映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答案选B项。8.下图为我国两省区(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地理位置
②水资源
③经济水平
④劳动力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流动
D.自然资源5.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剩余劳动力增加
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C.社会负担加重
D.人口流出量增加参考答案:3.A
4.B
5.C3.甲是安徽,位于内陆省,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乙是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①③对。都在湿润区,水资源差异不大,②错。劳动力差异是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④错。A对,B、C、D错。4.甲省经济落后,老龄人口比重小。乙省经济发达,老龄人口比重大。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B对。计划生育政策相同,A错。人口流动的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C错。自然资源不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D错。5.与甲省相比,乙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C对。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A错。有劳动力人口迁入,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减慢,B错。人口流入量增加,D错。点睛:安徽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乙省经济发达,老龄人口比重大,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9.我国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三、四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下图为港珠澳大桥设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港珠澳大桥中部设计了近7千米的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A.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B.降低对珠江主航道的通航影响C.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成本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14.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C.加速港珠澳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D.导致珠海的人口增加,住房和就业压力加大参考答案:13.B
14.C13.海底隧道建设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也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故选B。14.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非居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故选C。10.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时间。参考答案:错误11.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下图中(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②参考答案:C12.下图是某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弃物的流动。完成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参考答案:C13.
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与工业生产关系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参考答案:C14.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2.该生态园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1D
2B
3B15.美国炼油厂将在本国无法销售的污染严重的石油焦大量出口到印度,其没有违背可持续发展中A.发展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公平的观念参考答案:A美国炼油厂将在本国无法销售的污染严重的石油焦大量出口到印度,违背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平的观念,B、C、D错。有利于印度经济发展,没有违背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的观念,A对。点睛:发展的观念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的观念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权利的观念认为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发展、享受、利用资源的权力,该生产系统没有体现。公平的观念强调的是代际之间、地区之间、种群之间平等。16.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B.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两极点C.
如果把地球看成正球体,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D.
晨昏线不随季节而移动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晨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始终与阳光相垂直,但不可能始终通过南北两极;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断移动。综上所述,C项正确。【点睛】晨昏线的区分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17.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4.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22日2时52分 B.23日3时08分C.24日2时08分 D.24日2时52分参考答案:3.A
4.D【分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为南极,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如下图),长城站经度为60°W(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是西经),所在时区为西四区,已知抢红包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2015年2月19日零点,根据区时计算公式可得,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西四区区时)=2月19日0时(2月18日24时)-12时=2月18日12时。故选A。
【4题详解】据题干可知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这个城市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223°,时间相差14时52分,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得北京时间=5月23日12时+14时52分=5月24日2时52分。故选D。18.读某城市规划图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按城市功能区划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对应A区为住宅区 B.②对应B区为商业区C.③对应C区为住宅区 D.③对应C区为工业区28.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参考答案:27.D
28.C【分析】该组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其特点。【27题详解】根据图例,按城市功能区划分,①在城市用地中较为广泛,对应B区,为住宅区,A错。②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对应A区,为商业区,B错。③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应C区,为工业区,C错,故D正确。【28题详解】该题题干要求“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什么,学术氛围浓厚和交通便利都不属于自然环境,故A、B错。乙地地势略高,不能俯瞰全城,故D错。乙处临近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地带,自然环境好,故C正确。【点睛】该题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图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19.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据下列信息判断下列各题。22.该旅游的时间可能是A.劳动节
B.国庆节
C.春节
D.圣诞节23.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参考答案:22.B
23.A试题分析:20.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22~23题。22.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23.正确表示①②之间风带风向的图是()参考答案:22.A
23.B21.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乙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业C.丙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
D.丁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14.若图示地区位于南方沿海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②乙、丙两地发展城郊农业条件优越③丁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④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13.B
14.A本题主要考查给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学生熟悉我国地区差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人类活动,同时掌握城市周围的农业布局。13.东北平原中部主要种植春小麦,A错;乙靠城市比较近,靠近河流有水源灌溉,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业,B对;丙地靠近城市,接近交通干线,最适宜乳畜业,C错;丁地位于山区应大力发展果树,D错。14.若图示地区位于南方沿海地区,甲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为主,①对;乙、丙两地靠近城市发展城郊农业条件优越,②对;丁地山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③对;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④错。选择A。22.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A.13亿左右 B.16亿左右 C.19亿左右 D.20亿左右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故选B。
23.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参考答案:B24.图(一)为南半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二)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1)该图(一)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2)此时,图(一)中C地正处于
(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ABC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3)图(一)中A点的地理坐标为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图(一)中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5)图(一)中此时地球上的两个日期分界线为
经线和
经线。(6)图(一)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二)中①②③④四点的
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平均速度
(快、慢)。(7)地球运行到图(二)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
点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8)当地球运行在图(二)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
点至
点期间,厦门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参考答案:(1)冬至(1分)
(2)日落
18
CBA
(3分)
(3)(0°,45°E)
66°34′
(2分)
(4)BAC
ABC
(2分)
(5)180°
135°W
(2分)
(6)
④
快
(2分)
(7)②
(1分)
(8)④
①
(2分)25.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8~9题。8.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不停地祷告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参考答案:DD解析:8.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26.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
)
A.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C.水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图回答问题。(AD的经度为0°)(1)该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2)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3)GH是_____(晨或昏)线。D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4)这一天,地球的公转速度(
)A.最快B.最慢C.较快D.较慢(5)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东或西)偏转。(6)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参考答案:(1)6月
22日
夏至日
(2)A=B=C=D=E
C=D>B=E>A
(3)晨线
12(4)D
(5)东
(6)8∶00
16:00【分析】图示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详解】(1)读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3)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GH由黑夜进入白天,GH是晨线;D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4)该日为6月22日,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5)北半球,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右偏转,即向西偏转;(6)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16点,国际标准时间为8点.28.如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
▲
处,判断理由是
▲
,适合建采石场的是
▲
。(2)A地成山的原因是
▲
。(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为
▲
岩。(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
▲
,理由是
▲
。参考答案:(1)B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B(2)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被侵蚀(3)变质(大理)(4)B处地下
B处为背斜,背斜的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凿隧道,上方的岩层不会对隧道产生压力,隧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在地下聚集,这样就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安全。解析:(1)读地质剖面图可知,A、B两处,因B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所以属于背斜的是B处,B处为背斜,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适合建采石场。(2)A地是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被侵蚀。(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是岩浆侵入的高温高压区域,石灰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大理)岩。(4)B处为背斜,开挖地下隧道适宜在背斜部位B;理由是B处为背斜,背斜的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凿隧道,上方的岩层不会对隧道产生压力,隧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在地下聚集,这样就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安全。29.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
条件。(2)⑦自然带名称是 ,气候类型是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
,气候类型在大陆西岸是
气候,在大陆东岸是
气候;有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不同,这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和
。(4)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详细考察,经大兴安岭、内蒙古草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在这个过程中,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属于
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在
半球
纬度表现最为明显。参考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4)经度地带性
水分
北
中整体分析: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自然带类型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方向更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经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三、综合题(共38分)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年份比重(%)地区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1分)(2)南部沿海地区(1分)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2分)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3)增多(1分)
国家政策支持(1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分)(1)根据材料一数值及流动人口统计图,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划线工程合同书示范文本
- 2025年上海市门面转让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市学区房租赁合同(保障教育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常州市二手房交易税费支付与过户手续代办合同3篇
- 2025年度股权代理与新兴产业投资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协议
- 2025年度护栏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度环评报告编制及审查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食品饮料购销合同(健康饮品生产线)
- 医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机关工会个人工作计划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 含答案
- 2024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 光伏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财务评价介绍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完整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借名买车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