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_第1页
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_第2页
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_第3页
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_第4页
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实施方案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1、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加强河湖岸线管理,阳信县按照河湖岸线规划要求,对需保护、保留的34.39%的河湖岸线进行了保护、保留。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排查力度,保证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建筑设施。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清除已废弃的建筑设施、临时简易房、养殖房等违建。坚持专项整治与严格监管并重,实行清理和管控有机结合,坚决杜绝边清除边设障。恢复水域生态环境,通过贯彻海绵型河道理念,结合过程及终端控制原则,采取清淤疏浚、水系贯通等措施对阳信县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道,恢复自然深潭浅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建设水清、畅流、岸固、滩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河道。加强日常管理和水生态案件查处力度。2、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防治,按照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的原则,合理布局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商店镇、流坡坞镇、新城区等地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提高阳信县境内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城镇生活污水对地表水质量的影响。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全面开展城镇排水管网排查和系统化整治,着力解决污水管网覆盖不全、管网混错接、管网破损、雨污混流等问题,完善沟盘河、白杨河、德惠新河等河道截污管道,2025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和主要乡镇(街道)基本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围绕商店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流坡坞镇污水处理厂阳信县流坡坞镇水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阳信县新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管网及配套设施项目等项目加快城乡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组织实施城镇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加强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加强良好水体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在2023年底前所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庄100%通过验收。剩余未试点村庄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出台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2025年底前,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3、强化水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河长巡查工作制度,县级河长对责任河段巡查每2月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对责任河段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村级河长及河道管护员对责任河段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各级河长巡查应及时做好巡查情况记录。各级河湖长制办公室负责本级河长巡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并负责对下一级河长巡查工作指导、监督。对未按规定开展巡查的采取督促、通报、约谈等措施,监督其整改到位。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保护联合执法机制,一是加强河长制责任单位沟通协调,建立执法监管协调机制。河长制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河湖管理保护职能,形成执法合力,实现河道执法监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组织开展执法巡查、专项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养殖、采砂、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三是整合集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数据,建设监测预警数据库,完善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网络和水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为联合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大水库周边环境执法力度,对周边企事业单位废水偷排投放、私设排污口、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使用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为这片土地应该是推动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一个空间载体,必须要好好爱惜每一存土地。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十分注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捍卫海洋利益,进一步朝着海洋工业强国方向迈进。(二)全面促進资源节约俗话说的好,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维持环境良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必须从中学会合理地节约和利用资源,控制好能源消耗量,全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三)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的整体节约与循环综合利用,倡导健康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反对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开展创建一个绿色家庭、一个绿色校园、一个绿色社区的实践活动。(四)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增加了森林、湖泊、湿地等的覆盖率,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抗旱等能力。加强防灾减危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对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防。(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想要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原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牢牢把握优化开发区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及自然资源可承载基础上,巩固提升阳信县的生态优势。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同步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布局,重点突破,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结合不同区域发展特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解决经济、环境、民生等关键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阳信县整体的综合竞争力。科学制定规划发展目标,落实具体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阳信县各镇街水、林、田、草等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兼包并蓄、勇于创新,打造富强秀美、文明幸福黄河三角洲精致城市,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阳信县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部门推进,社会合作,公众参与的发展主线,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服务保障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面推动阳信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引导阳信县人民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的必然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作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只有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人们的需要才得以满足,美好生活的愿望才得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幅蓝天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充分发挥生态的优势,就拉长了发展的链条,增进了人民的福祉。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被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终将被历史淘汰。利用科技和创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才是长远之策,才能在与强国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三)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就是聚宝盆、摇钱树,不能吃着祖宗的饭,还砸子孙的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一切财富的基础,是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依托,只有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后代才得以延续,才能在祖国的净土上繁衍生息,实现永续发展。(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能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最终导致其枯竭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迫使必须寻找新的可代替能源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压力,天然气、可燃冰等新型能源的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人类即将步入洁净新能源时代。(五)生态文明建设是融入生态理念应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密切配合。国家要建立低碳经济体系,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增强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落后企业转型,支持采摘、草牧业、沙棘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生态旅游业,倡导生态富民,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日复一日地制造、加工、装配着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的生产生活资料。要实现生态、绿色生产,企业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将绿色生产理念上升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时刻關注生产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地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其次,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加工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逐步从低端的组装、装配的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型高端科技企业转型,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飞跃;最后,在消费流通领域,企业要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对产品的包装要讲究适度,避免过度包装,真正将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到产品之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弥补法律上的漏洞,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严管,在过程中严格执行,從结果上严厉问责。巩固环境改善成果离不开严格监管、铁腕治污,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予以严格处罚,建立问责制来倒逼生态的良好,用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树立模范典型和诚信经营意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作为社会公民,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社会参与度,积极行使自己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谨慎负责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自觉加入参与到社会、社区的决策中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妥善管理好自己分内的事务。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人们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到建设生态博物馆,小到在社区和道路两旁的宣传栏里利用文字、图片普及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在全社会掀起共同学习生态知识的热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进行文化生产的企业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文化作品的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塑造鲜明的主题,以影视作品、相声小品、魔术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实现优秀的文化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目的,使人们群众在休闲娱乐之时也能受到影响、熏陶、感染,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摒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行为习惯,在维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社会建设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社会公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首先,公众要自觉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购买衣物时尽量选择天然棉质为原材料且颜色较浅的产品,尽量不要购买含有化学添加剂成分、含有染料的衣物,要崇尚简约、轻便的生活观;在食品方面,要尽量购买绿色纯天然无公害不含添加剂带有绿色产品标识的食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可以种植绿色蔬菜、水果,尽量多食用清淡、新鲜的食物,减少吃煎、烤、炸等油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有危害的食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打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示范区,统筹协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和污染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逐渐提升。打造绿色协调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更加合理,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全民生态自觉稳步提升。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中国第一牛县阳信鸭梨民俗文化三大特色品牌,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但是,更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居生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