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湖南省株洲市孙家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D

8.AE

9.(1)民众方面。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增强民众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2)政府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3)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4)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7.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是原因之一。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9.试题分析:该题要求概括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读文本,搜寻文本阐述有关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材料一第二节“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表明民众对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不强,由此提取的方法是,要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材料二第一节“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表明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这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表明政府的主导,全民要参与。“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能总结出政府还应该最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黄培昭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那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D.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自对应未来的挑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B.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C.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D.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B.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C.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D.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也根本行不通。参考答案:CAB1.C(偷换概念,文中说英式教育是“貌似以‘玩乐’为主”,并非真正的“以玩乐为主”。)2.A(曲解文意,文章第三段中说“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可见并非“总是笑盈盈的”。)3.B(B项移花接木,那是“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并非作者观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4.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5.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C.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参考答案:4【答案】D(A.“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文心雕龙·明诗篇》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5【答案】C(盛唐之后声色和性情是顾此失彼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对应)6【答案】C(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鸿门,谢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军中无以为乐

项王未有以应C.臣为韩王送沛公

窃为大王不取也D.项王按剑而跽曰

劳苦而功高如此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杀人如不能举

③而听细说

④此亡秦之续耳

3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32.B33.①使……跟从,率领

②尽,完

③小人的谗言

④继承者34.①范增多次示意项王,多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②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32.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位置、前后词的词性、固定短语有关。B项以,都是介词,用来……。A项谢,都是动词,前者译为谢罪,后者译为感谢。C项为,前者是介词,替,后者是动词,认为。D项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并列,都是连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A项中两个“而”后面跟的都是名词,故两个“而”都是连词。C项,两个“为”前后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为”前后面都是名词,故译为替,而后一句“以”前面是副词“窃”,后面是名词“大王”,这两个“为”的用法就不同。【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关注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34.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数——多次,目——示意,名词用作动词,示——暗示。(2)故——特意,非常——意外变故,出入——偏义复词,进入,这是个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出入”“非常”“目”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有删改)注]:直庐:值班房。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输:传递B.源与廓、昌祺发仓廪

发:打开C.事竣还朝

竣:完毕D.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焓罪状

宥:宽恕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又称为奏疏。而“表”是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D.朔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朔”,一般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源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之后被重新任用。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安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D.魏源曾经因为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但是之后他都得到了宽恕。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2)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参考答案:9.A

10.C

11.C

12.(1)皇帝认为(因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2)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请输钞代两税之半”,“输”如解释为“传递”,与语境不合,“输”的对象是“钞”,目的是“代两税之半”,这句话的意思是“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输”应解释为“交纳”。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理解错误,原文“帝以源有劳,置不问”是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搁置不予追究。选项曲解了“问”的意思。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C项,考生可以根据选项中“推荐兵部侍郎于谦”这一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如果把“置不问”理解成“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那么前面“帝以源有劳”就讲不通了,根据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这一意思,可见皇帝应是把谏官的弹劾搁置不予追究。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以“,认为;“廉正”,清廉正直;“命”,任命;“为左布政使”,“为”放在官职前解释为“担任,做”;“俾”,使,让;“之”,动词,到,去。第二句中,“旋”,不久;“坐”,因……而获罪;“决狱”,断案,“狱”,古今异义词,案件;“俱下狱”,被动句,一起被关进监狱,此处的“狱”,监狱。参考译文: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他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宣德五年,河南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因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廨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了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因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没有允许他的请求。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搁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早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给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正统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需在初一和十五上朝。正统八年,退休回家,去世。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注:①谏垣:谏官的官署

②俺答:明朝时一个蒙古部落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B.舅,文中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C.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利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沈束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而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关进监狱十六年。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参考答案:10.B

11.A12.B

13.(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10.【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是贡士。【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平时需要注意积累。12.【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可知,是沈束被关十六年。13.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当事之臣”译为当权的臣子,“予夺”译为给与或者剥夺,“捐弃”译为被抛弃,“忠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忠诚勤勉的官吏,“何以”宾语前置。(2)“疾”译为痛恨,“以”译为用,“遏”译为遏止,“系”译为拘囚,“以”译为来。【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捐弃”“以”“遏”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③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克服眼前困难。④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艺术,更得力于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体会。⑤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一言九鼎。⑥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D项。②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望文生义。③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望文生义。④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A项。⑤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望文生义。⑥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项C项。故选B项。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8.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科学家选择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小狗在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上存在着突变。科学家将携带着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到小狗右眼的视网膜细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视力,它们能在摆放着障碍物的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中国医学科学院金磊教授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学家在研究治疗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参考答案: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①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②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③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本语段有一些语句说法太绝对了,如: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仿照第一句把这两句话说的有余地,不太绝对即可。可改为: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10.把下面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性格”下定义。(5分)①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②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③这种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④这种特征比较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性格是

。参考答案: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懂事到现在,总有一些事会感动你,总有一些人给你留下温暖而美好的印象。这些人和事就像一股暖流,带着丝丝暖意,挟着几分感动,在心中荡漾开,编织成一幅和谐而美好的心灵画卷……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让最美之花绽放心间娇美的花不会因为风雨的吹打而放弃怒放,它有对生长最美的渴望;勤劳的蜜蜂不会因为路途的遥远而放弃采蜜工作,它有对生活最美的追求;顽强的小草不会因为沙石的阻碍而放弃生长,它有想要的最美的风景。最美从来都是靠自己来实现,何不尽力去修一架天梯,通往最美的地方。最美是一种态度,它能让几近枯萎的生命再次吐露芬芳。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草根舞者廖智即使双腿截肢,依然笑言:“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回报以爱。”雅安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廖智戴着假肢也活跃在现场,为灾民们发放物资、搭建帐篷。一张廖智坐在废墟中的照片迅速流传网络,美的不是照片,是一种态度。廖智不屈服于命运的压迫,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事,就如一股暖流,带着丝丝暖意,挟着几分感动,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是否还记得那高原上绽放的并蒂雪莲?他们是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是最美老师。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对无家可归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的孩子如父母师长般的关心照顾,不离不弃默默付出着。胡忠、谢晓君夫妇用爱心编织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心灵画卷,如一股暖流,带着丝丝暖意,挟着几分感动,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最美已成为社会上一道最温馨和谐的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