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12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12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12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12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1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冲关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天津六校联考)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解析材料主题主要分析了晚清中国社会近代化在政治上的阻力。据题干信息“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即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阻力,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B2.(2023·福建莆田质检)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 解析据题干材料,以英国为“蛮夷”,以中国为“天国神威”,可以看出其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B3.(2023·河北邯郸质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 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可知,中国重视自身利益,故选C项。 答案C4.(2023·东北三校联合模拟)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虽然引入了外来宗教,但真正目的是利用其思想进行革命,故材料中所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故C项正确。 答案C5.(2023·浙江六校联考)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解析据题干“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信息,可知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给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选B项。C项是表现;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兴起,D项错误。 答案B6.(2023·山东莱芜统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 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 解析从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农村人口远远多于城市人口,体现了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故选A项。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不能看出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也不能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B、C项错误;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体现小农经济束缚了大量人口,D项错误。 答案A7.(2023·山东临沂质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具方面的西方化”主要是指() A.出版《海国图志》 B.设立总理衙门 C.开展洋务运动 D.实施戊戌变法 解析从题干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可知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工具方面的西方化”是指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故选C项。 答案C8.(2023·甘肃兰州诊断)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解析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可知建立海军,加强海防,故选A项。 答案A9.(2023·北京顺义区测试)右图是1886年拍摄的清朝官员与西方国家外交官见面场景的照片,该照片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建立与西方国家平等外交关系 B.联合镇压国内民众反抗的斗争 C.开始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D.革新与外国官员相见的礼仪 解析观察照片,可知照片显示出清朝官员放弃了中国传统的见面礼仪,而是采取了握手这一方式,说明了社交礼仪的变化,故选D项。照片中只能看出来两国官员见面,A项错误;“镇压民众反抗”在照片中没有反映,B项错误;C项错,仅仅通过官员见面的照片无法体现。 答案D10.(2023·湖南岳阳质检)“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的情况,反映人们用报刊去印证官方记载中不真实不详细的地方,说明报刊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故选B项。 答案B11.(2023·浙江金华十校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的信息,说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或不符合史实。 答案A12.(2023·北京东城区测试)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解析据题干“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信息,可以看出其赞同中体西用,故选C项。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23·湖北部分学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第八讲的目录 …… 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洋务运动不是一场“迟到的运动” 以铁路为例:发展与稳定的取舍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国营与民营的取舍 中日对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商人与知识精英在体制外“会师” 立宪运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选择 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 其一,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 其二,从未设计财政、货币和土地改革 其三,洋务运动不是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 其四,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任意一条的看法,或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看法或修改建议要明确合理,所阐释的理由从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20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任选一条迁移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如选择第四条,首先阐述现代化有余,即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贡献,然后分析现代性不足,即洋务运动的弊端。 答案(示例)我赞成“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第四条的看法。 论证: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 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现代化。 ②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现代化。 ③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洋务运动现代性不足: ①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来看,顽固坚持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 ②从洋务运动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 ③从洋务运动的内容来看,没有进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从洋务运动的性质来看,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综上所述,我赞成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这一观点。14.(2023·新疆乌鲁木齐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8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及外国列强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分析原因。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从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三个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