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启示,体育史论文_第1页
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启示,体育史论文_第2页
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启示,体育史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启示,体育史论文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老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老师在社会分工中应当像医生、律师、建筑师那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但体育老师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通常只被以为是所谓的准专业职业。为更好的促进体育老师专业化发展,从专业化的角度考察体育老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探寻影响体育老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为体育老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思路,成为必要的前提。1体育老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老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承当抚育后代任务的部落领袖、长者和能人成为最初的老师.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并产生了专门培养后代的老师群体,而作为学科老师出现的体育老师群体出现较晚,在我们国家直到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体育成为学校教育内容,才逐步出现专门的体育老师。老师专业化是指老师职业具有自个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根据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的程度,可将体育老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1体育老师职业的初步建立〔1903年-新中国成立前〕存在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任何职业都是由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社会需求是职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体育老师职业的产生便是建立在体育课程对体育师资的需求基础上。十九世纪出现的教会学校和新式学堂,曾开设体育活动和课程,在中国体育老师职业的萌芽经过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04年1月,清公布并开场施行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至此,我们国家体育课程正式确立,体育老师的社会需求随之扩大。癸卯学制中包含的(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第一次对师范教育有了详细规定,但对体育老师的培养并没有专门要求。显然,初次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体育老师,还难以明确相应的职业要求,更难以配备专门的人才。最初担任体育老师的主要是留学归国人士或外籍老师,比方着名革命家黄兴就曾在小学里担任体育教员。在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增长,而国内无体育师资培训学校的情况下,体操老师奇缺,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体操课主要内容为兵操,于是出现以大量中下级军官和兵士来充任学校体操教员的现象。这些大都没有体育专门知识,所教体操既无初等高等之区别,复无小学中学之特殊。有很多还缺乏文化素质,言语粗俗鄙陋,作风恶劣,不但对开展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健康无益,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着名体育教育家徐一冰撰文写道:一般无知识、无道德之营弁之兵士,竟一跃而为学校老师,品类不齐,非驴非马,既不识教授为何物,又不知学校为何地,酗酒狂赌,好勇斗狠,无所不为。不一年,学校之声誉扫地,社会之信仰尽失,学生父兄,多仇视体操一科,至今尤有余毒也这种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与谴责,培养体育师资成为当务之急。1906年,清学部通令各省,在省城师范学堂须设五个月毕业之体操专修科,授予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授法等,名额百名,以养成体操教习。由此,体育师资的培养渐趋制度化,各种培养体育老师的专门机构陆续成立。当时迫于兴学的急需,体育学校大多采用半年、一年速成,因而,所培养出来的体育师资大多质量不高。而且,体育老师的培养数量远不及各级学校的需求。据统计,从清末至1949年,全国体育专业毕业人数不过万人左右。而从1928年到1946年全国各类学校从21万多所增加到近30万所,学生人数也从9万增加到26万。按每所学校一名体育老师配备,仅中小学就缺30万之多。因而,退役官兵仍然在学校体操教员中占有一定比例,一些运动上稍有特长但并没经过体育教育学习的人也被聘请为体育老师:大多数学校,常聘擅长运动或于运动上稍有成绩之普通学生,为负体育指导责任之专门人才,致学校中所提倡之体育结果,每成为器械式或锦标式之动作。民国时期武术进入学校课程,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的情况比拟普遍,体育老师队伍中又多了一个群体来源-民间拳师,如形意拳家靳云亭早年曾入工艺学堂、育德学堂为武术老师,耿继善受聘于河北赵县中学等等。体育作为课程进入学校在当时还属新兴事物,人们对此的理解还存在差距,即便是学校也不一定理解体育的本质,所谓办学者只知体育为新式教育中所不可不提倡者,而所以提倡之道,仍属茫然。不能确定体育老师作用和地位,自然对其待遇及进修不会重视,体育老师工作也被看作不学无术的技能,地位甚低:大多数学校,对于体育指导者之待遇,太敷衍难堪。只希望指导者发展全校学生身体方面之器械动作,而无勉励指导者本身修养之道。致体育教育本身,几完全变为一种不学无术之技能。至此,体育老师同其他学科老师一样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登上历史舞台,体育老师职业初步建立,但由于社会动乱不安,职业条件和标准难以确立,虽建立专门的培养制度,遭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体育老师来源多,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各地区各学校体育老师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加上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体育老师专业地位较低。1.2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和国家领导特别重视通过学校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并大力加强体育老师队伍建设,体育老师的培养机制逐步完善。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专修科与南京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的体育系科合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此后至1954年间,北京、南昌〔后迁至武汉〕、西安、成都、沈阳5地先后也建立了直属的体育学院,同时恢复和建立了28个师范院校体育系、科。这些院、系的建立,大大缓解了当时学校体育师资需求的矛盾,初步构成了培养各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和较为完好的体育师资培训制度。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我们国家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被打破,非师范院校也开场办体育老师教育,更加强了体育师资的培养气力。1979年随着扬州会议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较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门法规,华而不实明确了体育老师的职责、并强调加强体育老师队伍建设以及尊重体育老师的辛勤劳动。至此,国家有了体育老师培养的专门机构和专门教育内容,并初步对体育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相应的法规规定,体育老师质量和数量都得到稳步提高,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程度逐步加深,体育老师专业地位逐步凸显。1.3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深切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提高老师职业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老师队伍素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场,我们国家着手实行老师职业资格制度。1993年10月,国家公布(老师法〕,规定实行老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公布(老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公布(〈老师资格条例〉施行办法〕,对施行老师资格制度工作作出详细规定。200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面施行老师资格制度工作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全面施行老师资格制度工作。自此,我们国家老师〔包括体育老师〕成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通过体育师资培养与任用的制度化改革,我们国家体育老师的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截至2018年,我们国家普通初、高中及小学体育老师到达497972人,华而不实90%的体育老师到达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水平〔见表1〕,从学历层次看,体育老师队伍素质完全符合老师资格要求。与总体老师学历水平相比,普通初、高中体育老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比例略低于总体老师学历水平,而小学体育老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比例略高于总体老师学历水平〔见表2、表3、表4〕.总体而言,当前我们国家中小学体育老师学历层次在总体老师队伍中并不低。为确保体育老师的专业地位,我们国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体育老师待遇做出规定。1995年公布施行的(体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指出学校应根据有关的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老师,保障体育老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1990年公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布置体育老师进修培训。对体育老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老师同等对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老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体育老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由此,经历一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体育老师同其他老师一样逐步成为以师范毕业生为主要来源,有着特定职责规范和任职要求的专业职业团体,体育老师队伍不断扩大,体育老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其工作待遇和地位在法律意义上得以保障,体育老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获得制度上确实立。纵观体育老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看出体育老师作为学科老师,其职业发展依附于老师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也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简言之,体育老师职业的发展依附于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遭到体育价值定位的影响。2体育老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对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启示。2.1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老师专业性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体育老师职业发展的历程也讲明其专业化必须依托于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如不能健康全面发展必然会阻滞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2.2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作为舶来品,体育课程建立之初便有着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对体育认识的片面和对体育老师职业的偏见一直伴随着体育老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全经过,正确的体育价值定位及体育老师职业的全面认识是提高体育老师专业地位的关键。2.3体育老师专业自主是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的根本。体育老师只要自主、自律与自觉的进行创造,才能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当体育老师具有对自个职业活动与行为的反思意识和理性能力,能在实践中对自个从事的工作意义的主动探求、反思,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显然也有助于社会正确体育价值观确实立,这对教育、体育乃至体育老师本身的存在与发展都有着深入意义。以下为参考文献:[1]黄爱峰,王健。体育老师职业专业化问题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1〔6〕:25-26.[2]赵萍。关于老师职业专业化问题的几点讨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