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学设计(小教)_第1页
第五章 教学设计(小教)_第2页
第五章 教学设计(小教)_第3页
第五章 教学设计(小教)_第4页
第五章 教学设计(小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版)

目录12345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信息化教学学习迁移第五章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

教育基础考点归纳: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从考纲和历年考情来看,本章的复习重点是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整合了起来。这意味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这三章内容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对教学设计的考察是重中之重,要求考生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亦即要求考生对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的掌握达到运用水平。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概念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对象分析、内容、方法、评估等2.目标性原则3.程序性原则4.反馈性原则5.具体性原则(三)教学设计的依据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例题: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优化教学效果

B.减轻教师负担C.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D.开发教学媒体答案:A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的步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1.分析教学内容2.确定教学目标3.了解学生的特征4.了解教师自身的特征5.认识教学资源6.确定教学组织形式7.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8.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1.前期分析阶段2.阐明教学目标阶段3.设计教学过程阶段4.评价和修改阶段客观-理性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结构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二、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1.含义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而教学设计是形成教案的一个“系统化”过程。2.教案的地位(1)是实现教材及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2)教案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3)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3.教案的作用教案的核心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教学的规划蓝图。三个附带作用:备忘录、资料库和课题源4.教案的类型新授课教案复习课教案实验课教案检查课教案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二、教案设计(二)教案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2)教学重点—定位准确(3)教具学具—实用必需(4)学情分析—切中要害(5)教学过程—突出活动(6)练习设计—务实灵活(7)板书设计—美观助学(8)教学反思—有利成长教案有分栏式、大纲式、以及方案库和案例合作教案等形式分栏式教案大纲式教案方案库教案所谓“案例式合作备课”,就是教师将个人备课的心得和设想,写成片段的、短小的案例,如“开讲导入”设计、“朗读指导”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探究问题”设计、“实践训练”设计等片段,并运用电脑通过校园网与同教材老师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最后由教师各自选择定夺,连缀案例,编成教案。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二、教案设计(三)教案设计的步骤1.教学目标设计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三维”目标(1)程序: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根据三来源(学生、社会、学科),提出三层次目标(课程、单元、课时);确定形式;对目标精选加工(2)表述:行为目标四要素: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的学习经历的总和过程:确定范围;梳理关系;确定重难点、关键点;确定顺序3.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型简称“教学形式”,即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应使用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的目标体系,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强调使学生具有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即“学会”。(2)过程与方法。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即“会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爱学”。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行为条件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教学内容及其设计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包括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记叙文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重在理解记忆,因此教学设计重在如何帮助有效理解、掌握这类知识,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它主要设计概念及规则的应用。如与稳重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运动技能等。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重在操作和应用,形成技能技能。因此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二、教案设计(三)教案设计的步骤4.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环境选择教学媒体要考虑教学目标、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学习情境的特征,媒体的技术特性适应、控制和改造教学环境是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课堂行为、教学风格等5.板书设计原则:科学性、目的性原则;准确性、实用性原则;启发性、直观性原则;精要性、过程性原则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练习式、综合式教学后记第二节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一、综合课程(一)起源赫尔巴特“相关综合课程论”杜威《儿童与课程》(二)分类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为整合基点。如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融合为生物学,将地质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融合为地理学社会本位综合课程以源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为整合核心,目的是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以儿童当下的直接经验、需要和动机、兴趣和心理发展为整合核心,目的是促进经验生长和人格发展。“活动课程”(三)特点和优势特点: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优势:(1)打破界限,利于整体能力;(2)减少门类,利于减轻负担;(3)实践性强,利于动手能力(四)设置1-2年级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3-6年级设科学课;1-6年级设艺术课第二节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理念和性质1.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2)面向学生完整地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性质(1)实践性:本质特征,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2)开放性:目标、内容、过程、评价(3)自主性(4)生成性(二)目标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三)内容范围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2014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A.生活性B.综合性C.开放性D.活动性答案:C《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2013上】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_____。A:活动型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答案是A。《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因此选择A。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二节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实施1.教师的有效指导主导者、支配者→支援者、参与者情境、方法、激励、深入、合作、结果呈现、反思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地方和社区自然因素及其状况(2)地方和社区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3)地方和社区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3.组织形式小组或个人形式4.时间安排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弹性安排5.实施原则(1)师生关系(2)统筹规划与具体活动的生成性目标和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第三节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一、语文领域具有实践性与真实性具有反复性具有思维性具有渐变性持续性、文艺性、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二、英语领域具体性、直观性、灵活性需要良好的语言氛围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第三节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三、数学领域1.低年级活泼好动,持久性较差,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水平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学习方法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如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2.中年级自觉性增强,感知、注意、记忆能力提升,抽象思维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由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已能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对比推理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3.高年级有意注意、意义识记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抽象逻辑学,还有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其独立自主性第四节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一、概念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六要素: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应用、人才、产业和政策法规原则第一,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第三,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第四,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二、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技能1.现代教育媒体操作能力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4.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5.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能力第四节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信息技术应是作为手段而非目的,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应随着调整,整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模式信息呈现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随即进入教学模式第五节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一、概述(一)概念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二)种类1.迁移效果,正迁移和负迁移2.迁移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迁移内容,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三)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五节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二、迁移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