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论述题及答案_第1页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及答案_第2页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及答案_第3页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及答案_第4页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四思考题:1、谈谈疲劳驾驶的危害。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同时,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又普遍较快,一旦疲劳驾驶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其所带来的危害则胜于普通道路。据不完全统计统计,高速公路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5%左右,占重特大交通事故的35%以上,尤其是在夜间1时至6时,疲劳驾驶与低速行驶,违章停车相互作用就极易引发车毁人亡的悲剧。2、试述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1)人,包括驾驶人、行人和乘客;(2)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3)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4)环境,包括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象条件。在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音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是系统的核心,其他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四要素协调运作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3、分析你所在地区交通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情况。交通量的时间分布(一)交通量的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个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均不尽相同,以月份为横坐标,月平均日交通量相当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绘成曲线图,则此曲线简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图将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衡系数,月换算系数),以K月表示。

AADTMADT年平均交通量月平均交通量1365AADTMADT年平均交通量月平均交通量1365365Qi1ikAQi式中:k为当月的天数,有30d,29d,31d和28d,年则有平年(365d)和闰年(366d),为简便起见,年平均日交通量可用下式计算:•AADT=12个月的月平均交通量之和12•通常月交通量变化系数(K月)可用以表示交通量的月变化规律。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交通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气候、物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它除了随时间而变化外,还随空间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空间分布特的性,一般是指同一时间或相似条件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变化的情况。■(一)城乡分布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生产活动、生活水平不平衡,造成城乡间交通量的显著差别,一般说来,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大于农村公路的交通量。我国广大农村公路上交通量很小,甚至国道某些线路上交通量也不大,而大城市出入口干道一般大于5000辆/d,城市道路交通量就更大,如武汉的航大路日最大交通量达21300辆,北京崇文门的日交通量达27871辆,自行车为108306辆/d,南京市中央路小汽车为33620辆/d。(二)在路段上的分布由于路网上各路段的等级、功能、所处的区位不同,在同一时间内,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有很大不同。一般我们用路网交通量分布图来表示交通量在各路段上的分布。从路网交通量分布图上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路上交通的主要流向、走廊,判断交通量分布的均匀性。(三)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是平衡的,但在某一短时间内,如一天中某几个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较大的不同。为了表示这种方向不平衡性,常采用方向分布系数KD表示: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X100%据国内外的数据,上下班路线KD=70%,主要干道KD=60%,市中心干道KD=50%。城市出入口道路高峰小时中进、出城的交通量有明显的不同,早高峰时出城方向交通量占60%~70%,晚高峰时则反过来。(四)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多车道道路上,因非机动车的数量,车辆横向出入口的数量的不同,各条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也是不等的。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一般右侧车道的交通量比较大,随着交通量增大,左侧的比重也增大。4、分析你所在城市或地区路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一、 城市道路规划的随意性。1、 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城市的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2、 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既然是随意性的规划就不会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也不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让城市尽快的发生变化,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相应的破坏。3、 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城市资源造成了浪费。随意性的规划,必然是一种不全面的规划,大多数这样的规划都会出现“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二、 城市道路规划重视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规划,轻视道路环境功能规划。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中,对交通功能和空间功能的发挥上要求越来越高,却忽略了环境功能的建设,即使有绿化,也只是单调且过于封闭,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另外,对城市道路环境认识不足,存在交通挤占绿地的现象。三、 城市道路规划缺乏严肃性,道路交通拥挤现象层出不穷。许多城市道路规划仅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考虑到道路规划的严肃性。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看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道路密度标准不够,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基本需要,造成交通拥挤的现象。道路功能分工不明晰,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与拆迁改造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施工管理欠缺,加剧了道路使用的困难。配合道路使用的交通管理制度不够,比如,出租车公司实行“招手停”,随处停车,公交车公司设计路线不够严肃,公交点过于密集,加剧了某些地区交通拥挤问题。类似这样缺乏严肃性的道路规划,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使城市建设缺乏档次。四、 城市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原则。在道路规划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够,道路规划缺乏独立性和公开性,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5、分析并说明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一、人的影响因素1、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研究表明,驾驶人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因此,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驾驶员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例如驾驶员在驾车时存在侥幸心理。、驾驶员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影响。(3)、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由于长时间驾驶作业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视觉都会产生影响。2、 行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自由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各个年龄段的行人又具有自身特点,对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三、道路的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1、 交通量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当日交通量小于5000veh/d时,事故率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交通量大于5000veh/d时,由于超车困难,平均车速降低,事故率下降。2、 平曲线半径与交通事故3、 纵坡与交通事故4、路面粗糙度与交通事故路面不但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耐久性,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抗滑性。为了保证一定的附着力和制动时的安全性,路面必须满足一定的摩阻值。5、 行车视距与交通事故6、 平面交叉口与交通事故6、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主要有哪些?1.加强对司机的技能管理要求。每天出车前要检查灯光,存在故障要及时修好,夜间行车必须灯光良好,无灯光禁止行驶;经常检查,保持制动完好有效,每天出车前必须先试制动;每天出车前要检查一下刹车和方向盘,防止松动失灵;加强对派车拉私活办私事的处罚力度。2.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加强法制观念的宣传,告诫司机去除侥幸心理,要求司机自觉做到遵章守纪,不派非司机开车。落实对司机的安全教育。3.当遭遇恶劣天气时,不准出车,行车途中遇到恶劣天气应停车避让;加强路面检修工作,对于事故现场,应该及时清理,疏通道路;在市区设置醒目合理提示牌,做到简洁化和规范化。取消“红眼客车”,强制司机凌晨休息。7、为何要进行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人们科学的认识城市环境质量的途径,是环境科学中新兴起的科目,其内容繁多,涉及广泛,是新世纪全球面对环境问题共同所关注的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对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研究,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制定城市交通法规的完善、交通发展的政策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数据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为什么要严禁驾驶人饮酒?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而且酒精会麻痹人体的下丘脑。虽促进了大脑的新陈代谢,但对脑有着极大的损害,使人出现嗜睡,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些都和人的下丘脑有关,因为下丘脑是控制人的一些动作的一个中枢,所以呢,才会禁止酒后驾车,减少不必要的危害9、阐述道路交通振动的防治对策。三、道路交通振动污染特性1、振动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通过能量的吸收、转换及力学作用发生影响,其污染途径不同于其它物质污染。同一振动强度可以在同一地点引起不同强度的污染。此外还可以通过空气另一途径产生影响,因此比噪声更复杂。2、传布快、反应瞬时,立刻对人发生影响,如震醒,一旦影响发生后又难于立刻恢复。3、污染捉摸不定,常常带有随机性,又带有重复性,而且这种污染一般无法逃避。4、危害程度常与心理和精神因素有关,个体差异甚大,常表现为烦恼和不舒适,比较难以定量化。5、振动危害直接触及个人财产问题,如房屋,器具的振坏,引起的矛盾比较尖锐。6、 道路交通振动的物理特性是振幅小、频率低(1—7HZ),具有典型的随机振动波形。其一般为正弦振动,振幅较大,频率取决于操作性质。此外振动具有方向性,决定了振动监测特点。7、 振动污染与噪声污染既有密切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对人体和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从物理学知,能量相同时频率越高,振幅越小,振动感觉也越小。四、振动污染对策通过上面道路交通振动无法避免的特性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甚至隔离振动污染。减振隔振措施: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经常会影响邻近的结构物,或对邻近振动敏感的精密仪表、设备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时常干扰邻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因而对地面振动防止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应用屏障是防止和减轻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对该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一般而言,振动的有效隔阻可由河渠、橡胶垫层、板桩墙以及桩等屏障来截断、散射、绕射各种应力波而达成。屏障又可以分为连续屏障和非连续屏障。连续屏障是指屏障是连续的整体,如开口沟渠,用泥浆、锯屑和沙子等填充的沟或混凝土刚性墙等;非连续屏障措屏障由间断的屏障单体构成.如圆柱行排孔和排桩等。一般所研究的振动屏障问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为主动隔振,又称(近场)积极隔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