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精品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精品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精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必修3·第15、16课练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5.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6.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A.《民报》B.《新青年》C.《工人月刊》D.《劳动周刊》7.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8.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的最恰当解释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9.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10.历史学家郝延平《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西方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A.《劳动界》B.《民报》C.《青年杂志》D.《新青年》12.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①魏源②洪仁玕③李鸿章④孙中山⑤陈独秀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13.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主张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1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B.《共产党宣言》诞生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15.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16.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17.如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④18.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A.政治民主化潮流B.民族主义潮流C.社会主义潮流D.经济全球化潮流1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权思想相比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 C.暴力推翻清王朝 D.国家的阶级实质20.“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 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21.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强调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2.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C.限制小私有者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寓24.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下列思想家中曾提出与王夫之主张相似的是A.黄宗曦B.洪仁玕C.孙中山D.顾炎武2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点③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④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2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国民党“一大”宣言27.“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28.“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君主专制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帝国主义2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30.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D.陈独秀二、主观题31.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不是夺富人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材料三国民党之主义:(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黎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间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