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明清小说(1)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旺盛

一.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1、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以及这种观念队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古代的小说概念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1)是一些琐碎浅薄的小言小论;(2)是一些不合于政教得失的大道理的小道理,但有关修身齐家;(3)来自民间,主要在民间流传。也就是说小说内容小,形式也小,是为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们所瞧不起的。这种观念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表现在:(1)小说被看作不是正经的著作,不登大雅之堂,一向被人轻视;(2)小说被认为是介于“子”、“史”之间的,因此作品范围极其庞杂。2、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1)必需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需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确定的冲突冲突;(3)必需有非纪实性的特征。3、其他文学体裁对古典小说的影响:(1)神话对小说的影响:一是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二是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2)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劝服人、教化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3)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供应了重要的借鉴。4、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二.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1、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古典小说的雏形(1)概念志怪小说:记神鬼怪异之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大量出现。志怪小说有简短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显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洁,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微小环节描写。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记录社会人事、主要是记录贵族官僚士大夫学问分子言行轶事的小说。这类小说常通过一个生活片断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思想风貌。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2)特点短小,语言精练,有简洁的故事情节,留意描写人物,尤特殊留意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3)对后世的影响古代的文言小说,在艺术请由简练、集中,有故事,重视写人物等传统,就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起先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等书的创作,不是为了喻道论政,而是为了“赏心而作”,“远好用而近消遣”,这就确定了这些作品的写作很重视消遣性和艺术性。这一点,对唐以后文自觉地创作小说有不行忽视的影响。2、唐传奇(1)概念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文言小说。一般文辞华丽,很有文采。同“志怪”、“志人”小说相比,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能比较完整地、丰富地反映生活,写诞生活流淌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艺术描写趋于深化、细腻。留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丰富了困难的社会内容。(2)唐传奇的出现标记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第一,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确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其次,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袤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第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3)唐传奇的题材内容:其一,爱情婚姻,如《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等;其二,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如《虬髯客传》、《红线传》等;其三,梦幻,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三.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1.说话和话本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是经过后人加工、供们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是文人摹拟话本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假如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2.话本小说的特点:(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消遣须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3)表达依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显明特色;(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晰,生动曲折;(5)留意写人物,特殊留意展示人物的命运;(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3.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1)爱情婚姻,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等;(2)公案故事,如《错斩崔宁》等;(3)英雄英雄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四.明清小说的旺盛与转型*1、明清小说旺盛三个标记:(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旺盛的局面;(2)作家辈出,名作如林;(3)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2.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殊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志向色调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3.明清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4.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缘由:(1)社会和时代的变更;(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五.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1、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1)干脆或间接地反映广袤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2.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4)受民间传闻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其次章《三国演义》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三英战吕布历史演义小说:指依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务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的小说。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建;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三国志平话》:是说话艺人讲三国史的讲史话本。它有显明的民间传闻色调,其中的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相当重。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它已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创建、加工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的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但却有一个显明的主题思想,即“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斗争场景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到位。应当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就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依据生活而纯出于虚构的一般的小说。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1.作者:罗贯中,生平不详,籍贯主要有钱塘说、东原说、太原说。2.成书过程正史(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民间说唱---杂剧、南戏---平话---《三国演义》3.版本:明嘉靖壬午本:现存最早的刊本明末《李卓吾先生指责三国志》毛伦、毛宗岗父子评改本: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本子毛氏父子评改本:是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改、评点《三国志演义》而成的一种版本。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上,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使情节比原来更加紧凑,文字也更精练、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在罗本中原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气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表现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微小环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猛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使其更加显明突出。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困难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志向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志向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国流传演化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冲突是社会的主要冲突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确定的民族意识。最终,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确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三.《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在诸葛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在诸葛亮身上,特殊突出地体现了“恩义”和“忠义”思想。他与刘备的关系,是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达到了儒家提出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志向境界。诸葛亮出山本身,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此后他一生的行动,就是报答刘备的这种“恩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事必躬亲)等。四.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困难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原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超群的。同时作者在刻画正面人物刘备时也保留了历史人物原形的一些特点:既将他塑造成一个志向化的仁君,又保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虚伪。五、《三国演义》的斗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斗争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对于其中的斗争描写请大家留意三大战役:即(1)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2)赤壁之战,这次战役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力局面基本形成;(3)彝陵之战,这一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起先衰亡。这三大战役既有相像之处,又各自不同。其相像处在于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都是弱者战胜强者。而其不同则在于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冲突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第三章水浒传---英雄传奇的代表作英雄传奇:我国古代小说类别之一种。英雄传奇虽然也有历史的影子,但其主要故事来源于传闻和虚构。内容多围绕不同的英雄个人而绽开,通常集中于朴刀杆棒一类的个人打斗故事。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同时又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水浒传》。其他有影响的有《杨家府演义》、《说岳全传》等。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异同同: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都阅历了一个漫长的传闻和演化过程,都同历史有确定的联系,都留意情节的惊惶生动,人物都带有志向色调和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异:历史演义的基本历史发展轮廓,重大的历史事务,主要人物的重要活动,都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只是在具体情节、微小环节、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有较多的加工和虚构;而英雄传奇则不留意历史发展过程,不拘泥于历史事务本身,而广泛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物大多是虚构的。《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历史记载:《东都事略》中的《徽宗纪》、《侯蒙传》;《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民间水浒故事讲史活本:《大宋宣和遗事》。杂剧中的水浒戏:见于著录的三十三种,今存六种。文人加工成书。作者有五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施作罗编;施作罗续;施、罗伪托,作者另有其人。版本系统简本:文简(文字简略)事繁(排座次后有征辽、平田虎、王庆)。文学价值不高。繁本:文繁(描写细致)事略(一般没有平田虎、王庆的内容)。通行本都为繁本。分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百回本:今知最早的百回本是嘉靖时武定侯郭勋刻本。已佚。今存最早的百回本是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但不是原刻本)较为流行的是万历三十八年的容与堂刊本,题为《李卓吾先生指责忠义水浒传》。百二十回本:袁无涯刊本,题为《李卓吾先生指责忠义水浒全传》,简称《水浒全传》。七十回本:为明末金圣叹腰斩一百二十回《水浒传》而成。题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明崇祯贯华堂刊本,故称贯华堂本。他将聚义后的内容全部砍掉,以杜撰的卢俊义惊噩梦作结,文字也作了一些修改。由于这个本子保存了全书的精华部分,文字也比较洗练统一,同时又附有大量精彩的批语,因而成为最通行的本子。一、《水浒传》在思想上的独特成就**《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夫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1.深刻揭露了农夫起义的社会根源,热忱确定和歌颂了农夫革命的正义性。《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夫起义的小说,但是小说却有大量生动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政治上的残酷迫害和经济上的野蛮掠夺,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从而真实地写出了农夫起义的社会根源,热忱确定和歌颂了农夫革命的正义性。2.热忱歌颂农夫起义英雄的抗拒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宏大力气。历史上的农夫起义,从来都被污蔑为盗贼,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却把他们作为正面的英雄人物来描写,着意渲染、赞美他们的珍贵品德,这就表明白产生于封建时代的《水浒传》具有特殊进步的历史观和民主思想。3.写出了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夫革命的兴亡史《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夫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写出了一部特点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夫革命兴亡史,具有极为珍贵的思想价值和相识意义。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阅历,尤其是农夫斗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阅历。《水浒传》忠实反映了农夫革命斗争的生活,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阅历,尤其是农夫斗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阅历,这也是我们相识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时不容忽视的方面。二、对《水浒传》招安描写的相识《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历来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施耐庵一方面满腔热忱的歌颂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一方面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并且让招安成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剧。这种描写反应了显明而深刻的思想冲突,造成这一冲突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缘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农夫阶级自身的相识局限;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路途,虽然使现代的读者不满,但却是符合这些农夫英雄的思想性格和历史真实的。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忠君"思想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一种坚实的概念,就是在被统治的一般百姓中,也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水浒传》招安描写。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水浒故事流传到写定成书时期,正处于民族冲突特殊尖锐的历史时期,水浒英雄接受招安,也受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的影响。4.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部分缘由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夫起义招降政策和历史上多数的招降事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三、《水浒传》人物塑造的成就《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显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尤其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在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表现在: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都带有深厚的志向色调,作者满腔热忱的歌颂、赞美他们,将他们写的光彩照人,但同时又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从生活动身,实事求是的写出他们的性格心理。这些形象既有艺术的夸张,又并未脱离生活,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提高的表现。2.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动身,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动身,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更。在这方面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终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更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精彩,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3.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有了更多的微小环节描写,表现出精细缜密的特色。下面以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作说明。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那根梢棒,从在酒店里起先,作者一路上不断点染:出客店时,“还了房钱,拴了包袱,提了梢棒”;进到酒店,“把梢棒倚了”;喝完酒,出了店门,“手提梢棒便走”……直到大虫出现时,用它来打虎,“这一棒劈不着大虫”却打在枯树上,将梢棒折成两截。而最终在拳打大虫没力气时,又将它检了回来,用它结果了大虫性命。小小一根梢棒,作者不避重复,原来是要在最终派上大用场。作者写这根梢棒,既重复而又有变更,武松在不同状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态意态,各不相同。这样的微小环节描写,显得细腻而又丰富。而林冲手刃仇人的那把解腕尖刀,却又是一种写法:林冲被发配沧州,高俅派陆谦跟随来谋害。林冲得知这一消息,怒火中烧,便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带在身边。大街小巷寻了三五日不见仇人,又被抬举去管草料场,报仇的事便渐渐懈怠下来。此后作者对那把尖刀再不提起,马虎的读者可能已经遗忘,可是待草料场火起,林冲破门而出,手刃仇人时,用来结果陆谦性命的正是这把一度“迷失不见”的解腕尖刀。前面写到买解腕尖刀,后面就确定要派上用场,可见作者精细的专心。第四章西游记---神魔小说的代表作神魔小说:我国古代小说类别之一。题材为神话故事或宗教传闻,也有部分内容来源于历史。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同时也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其他有《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的续书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存最早取经故事的民间艺人传本。共有十七个章节,每节标明题目次序。因其叙述语言中夹杂诗词,每章以诗词作结,故称“诗话”。它为《西游记》供应了雏形,历史事务在《诗话》中已经演化为了神话。《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以神话为题材的浪漫主义作品。作品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志向化英雄的形象。通过幻想的方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了现实世界的黑暗和腐朽,形象化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斗争才智和斗争阅历,充溢了奇幻与奇趣的艺术魅力。《西游记》故事的演化传记《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传闻《独异志》、《唐新语》——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杂剧《西游记》——平话《西游记》《西游记》的版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万历三十一年书林杨闽斋刊本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指责西游记》一、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西游记》主要写了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这四人中主角就是孙悟空。孙悟空的形象,无论本事还是品德,都是一个超凡入圣的志向化英雄的形象。这个人物有这样一些特点:1.他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慧机灵、神通广袤的人物;2.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抗拒性极强的人物;3.他是一个主动乐观、英勇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4.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特殊显明的人物。孙悟空是一个充溢奇幻色调的神魔形象,但同时又折射出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孙悟空的思想中体现出显明的时代精神:(1)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孙悟空的意识里有着猛烈的“强者为尊”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同封建等级观念相对立的,这明显的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2)孙悟空要求逍遥自由、无拘无碍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敬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确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孙悟空不能忍受任何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敬重,这种要求"重贤"的思想,也与当时起先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确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而这又是和"强者为尊"的思想一脉相通的。二、《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溢奇异的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但它仍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