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结构转变第三篇结构转变第六章二元经济发展第七章工业化与信息化第八章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一、城市化的含义和城市化过程曲线城市化(urbanization),也可称为城镇化,指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自然历史过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财富、技术和工业及服务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城市化的本质特征,所以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它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撰写的《城市地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即诺瑟姆曲线。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诺瑟姆根据城市化率的不同,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城市化初级发展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和城市化成熟阶段。城市化初级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在30%以下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从30%上升到50%乃至70%城市化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逆城市化: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地理的演变出现了大城市人口明显萎缩,人口由大都市或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乃至更外围的乡村地区迁移,中小城镇或卫星镇加速发展,可能按传统的统计口径表现为城市化率绝对下降。美国经济地理学家布莱恩·贝里(BrianBerry)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机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对城市化和城乡关系都有精辟的分析。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人类生产力发展和分工深化、社会演进的角度来认识城市化现象的。他们认为,古代历史是城市乡村化,而现代历史是乡村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的演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和城乡融合三个发展阶段,到了共产主义,城乡对立被城乡融合替代,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将会消失。刘易斯创建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把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三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了。他论述的劳动力转移是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同时也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进行的。刘易斯的这一理论假设,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实是比较吻合的,但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不一致。托达罗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失业,而人口仍然不断地由农村流入城市的事实,建立了一个城市失业的动态均衡模型,为了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提出城市与农村必须平衡发展的政策主张。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是由城市和城市化的功能决定的第一,大量企业和人口在城市集中,降低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提供了人力资本和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新思想生产的便利,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扩散。第二,城市具有良好的供水、电力、供热、电信、交通、运输、仓储和排污等现代基础设施,大量企业集中在城市,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具有规模经济。第三,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娱乐等社会基础设施供给,以及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第四,大量企业和人口在城市集中,相互之间交流和交换,可以获得很多好处,获得必要的投入和服务,减少运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第五,人口集中形成了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条件,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信息,并降低交易成本。城市化工业化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工业化的进步和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促进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初期主要生产的初级加工产品,产业链短,分工较粗,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当工业化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生产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的技术进步,为城市发展提供先进的交通运输设备、现代电力和能源系统、市政系统、先进的机器设备,促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社会财富增长,从而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支持。三、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的表征(一)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城市膨胀”。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过度城市化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尤以拉美地区国家最为典型。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滞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亦称城市化不足。这种现象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菲律宾、中国、泰国等)比较普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干预,政府限制人口流动,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是使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二是阻碍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导致市场发育不充分,阻碍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四是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五是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导致长期存在城乡差距滞后城市化后果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二)滞后城市化国家人均GDP(美元)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90年2015年1990年2015年1990年2015年中国318806972.991.226.456.1伊朗2220495887.289.256.373.4南非3141577095.497.752.064.8印度尼西亚585333678.586.530.653.7泰国1508581587.591.329.450.4罗马尼亚1681895976.395.353.254.6菲律宾715287878.189.348.644.4阿尔及利亚2394413388.687.352.170.7马来西亚2441964484.891.549.874.7表9-2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其中,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按《中国统计年鉴》调整。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势收入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60年1990年2015年1960年1990年2015年高收入国家
98.664.074.581.2中高收入国家74.982.092.928.343.264.2中低收入国家56.573.383.419.830.039.2低收入国家
59.569.811.822.630.7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呈现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二是发展不平衡。中高收入国家城市化进展快,最慢的是低收入国家,到2015年还只有30%。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城市病的五个表现人口过分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首位度太高城市失业问题严重。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现代部门创造工作的机会较少,结果是大量的失业和人口流动并存城市贫困化,存在大量的贫民窟。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城市贫困人口比重在下降,但绝对贫困人口在上升公共资源不足,交通拥堵、住房困难,教育资源短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分配不公,社会治安混乱,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率高三、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化农村发展农村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起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开启之前都有一个农业革命时期。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没有经历农业革命、农业基础薄弱时就仓促发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结果导致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放弃了对农业剩余的榨取,开始转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第一节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是采取抑制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因此城镇化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工业化;90年代中期之后,政府开始放开人口流动限制,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赶上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也经历了一段从不平衡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过程。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过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建国初期鼓励人口向城市流动,但到5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粮食短缺,国家开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且在文革期间还出现了逆城镇化过程,即通过上山下乡运动,把大量城镇居民迁移到农村。从1978年到1996年城镇化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小城镇户籍开始放开,但大城市的大门仍然向农民关闭着,因此这个阶段小城镇发展较快,大城市发展较慢。1978年到1996年的18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30.48%,年均提高0.70个百分点。1996年至今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央开始提出城镇化概念,并明确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间,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30.48%上升到57.35%,年均提高1.34个百分点。到2018年,又提高到59.58%,近60%。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图9-2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按《中国统计年鉴》调整二、中国城乡发展关系的演进改革开放之后以2003年为界中国城乡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1978—2002年中国城乡关系起伏并逐渐分离改革之初,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城市差距缩小。1984年起,城市改革启动,农村改革基本停滞,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农民负担逐渐加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开始放缓,城乡差距逐渐拉大。2003至今中国城乡关系进入统筹发展时代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已经到达工业反哺农业起步阶段的国际参照值。2002年起,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置于优先地位,标志着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空前。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费,而且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公共投资力度,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也在加大。这些支持性政策致使城乡发展差距近年来一直在缩小。城乡名义收入差距从2008年的3.31下降到2016年的2.72。三、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各种表现(一)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土地交换不平等资金流向不平等劳动力报酬与福利上的不平等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生产要素不平等交换主要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上;现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换上第三节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尽管近几年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二)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上的不均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平衡而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城市偏向战略,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偏向城市居民。第三节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贸市场营销方案(5篇)
- 异构系统状态估计-洞察分析
- 药物毒理学研究-洞察分析
- 云计算环境下的资产策略-洞察分析
- 单招面试自我介绍(14篇)
- 网络音乐平台品牌建设-洞察分析
- 企业中如何实施高效且富有创意的安全教育方案
- 《登快阁黄庭坚》课件
- 顾问劳动合同三篇
- 亲子共读增进沟通的良方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评估试卷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GB/T 1096-2003普通型平键
- 新版2023设计收费标准
- 房屋维修标书
- 【精编版】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知识点笔记 讲义
- 建筑施工作业人员体检表格
-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石方静态爆破方案
- 彩色简约鱼骨图PPT图表模板
-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的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