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口语槪说_第1页
第一章 教师口语槪说_第2页
第一章 教师口语槪说_第3页
第一章 教师口语槪说_第4页
第一章 教师口语槪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大学教师口语jiaoshikouyu教学内容与重点一什么是教师口语二教师口语的兴起和发展三教师口语课的目的、任务四教师口语课程的内容五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原则和要求

概说1◆什么是教师口语

口语和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的特点

一什么是教师口语

一、口语和教师口语

一般口语(一)口语

家长对子女(口头语言)长辈对晚辈

专业口语------教育口语

领导对群众

教师对学生

……一什么是教师口语

一、口语和教师口语(二)教师口语(教师对学生)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

运用规律

教育、教学

传道、授业、解惑应用实践

一什么是教师口语

二、教师口语的特点

(一)从言语内容看: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二)从言语形式看:具有口头性和正规性(三)从言语过程看:具有反馈性和控制性

概说2

◆教师口语的兴起和发展

▲从汉语口语到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的一系列政策

二教师口语课的兴起和发展一、从汉语口语到教师口语

汉语口语

1988汉语口语研究会成立1991国家教委作了规定(1991年522号)1992国家教委作了强调(1992年63号)

二教师口语课的兴起和发展一、从汉语口语到教师口语1993“教师口语”课程标准1994国家教委要求全国师范院校9月开设“教师口语”必修课1994底制定了普通话三级六等的考核标准,师范院校毕业生要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二教师口语课的兴起和发展一、从汉语口语到教师口语1995开始实行持证上岗

1998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定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国语﹝1998﹞17号)

2000《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强调了普通话按职业达标的问题

根据各行业的规定,有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如下: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报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师范类专业以及各级职业学校的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如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等),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

二教师口语课的兴起和发展二、教师口语的一系列政策

从汉语口语到教师口语的一系列文件说明国家注重母语教育。我国把培养学生母语口语能力列为高等师范专业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因为母语是民族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的形式外衣,是民族文化重要的基础。教师的母语意识,担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教师通过教育、教学,使受教育的下一代成为具有民族文化教养的人。

教师口语课的兴起和发展母语教育要了解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计划及规范要求,尤其要了解重要法规的内容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几经修改)1982年12月4日通过,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于3月18日通过,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988-4-12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正案》;1993-3-29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正案》;1999-3-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2004-3-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颁布,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的颁布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合法权益等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语言文字的第一部专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

《语言文字法》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初等教育应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教师口语课的目的、任务

▲贯彻方针政策增强规范意识

▲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全民族的口语表达素质

一、贯彻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50年代90年代标准大力提倡大力推行重点推行积极普及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逐步普及逐步提高

开口→规范→

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语言(社会)←-——→言语(个人)↓↓语音词汇语法主题环境作品(语言知识)←

———→(理解表达)

↓↓规范得体

例如:发言时请说普通话,没轮到你就别说话,你的话要有说服力。

(语言)(行为)(作品)

三、提高全民族的口语表达的素质观念是达到目的先导,教育者本身要有政策意识、规范意识;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要有操作方法。要了解政策性特点(有关方针政策)

教师

要掌握理论性知识(语言基础理论)要把握操作性技能(科学操作方法)教育者要达到教育目的,政策目标很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而推广普通话的基地在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学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要达到教育目的,教育者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比如《语言文字法》为什么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又是怎么回事,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有所了解。技能操作需要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概说4

◆教师口语课程内容

▲普通话训练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四教师口语课程内容

普通话训练(语音、词汇、语法)内容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单向、双向)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育、教学)普通话是教师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要贯穿始终,常抓不懈。

四教师口语课程内容一、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标准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学习、推广普通话实际就是在学习、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因为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用拉丁字母拼写普通话的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四教师口语课程内容一、普通话训练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的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个部分,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制订的。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人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它包含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能体现从语言规范到使用得体的综合素质。不同人掌握语言的程度不同,表达水平各异,师范生应尽可能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注意培养教师专业化需要的语用能力,锻炼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三、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因职业需要形成,与教师职业共存,它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所传播的信息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发展紧密相连,又与个体知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表现出话语理解、语用推理、话语策略方面参差不齐的层次。师范生要完善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教学应有助于学生运用口语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和认知思维发展的能力。概说5

◆教学原则和要求

▲教学原则

▲教学要求

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原则和要求

1.把理论、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原则注意系统训练的作用;2.课内课外、导练自练结合起来,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