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A版·新课标(RJA)··新课标·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目录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返回目录高考纵览知识点2012年2013年2014年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新课标全国卷T6/T32、天津卷T4、安徽卷T30、广东卷T4、福建卷T3、浙江卷T5、海南卷T21、山东卷T26、江苏卷T26新课标全国卷ⅠT5、新课标全国卷ⅡT31、福建卷T3、山东卷T26、浙江卷T4、重庆卷T7、四川卷T6、海南卷T29、江苏卷T2/T26浙江卷T4、广东卷T6、福建卷T3、江苏卷T5/T26、安徽卷T29、山东卷T27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广东卷T4————返回目录高考纵览知识点2012年2013年2014年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新课标全国卷T32、北京卷T3、广东卷T4、福建卷T3、海南卷T17/T18、上海卷T21、山东卷T26、江苏卷T26新课标全国卷ⅠT32、新课标全国卷ⅡT31、福建卷T3、四川卷T6、海南卷T24/T25/T29、江苏卷T10新课标全国卷ⅠT6/T30、江苏卷T5/T26、山东卷T27、四川卷T9、海南卷T19/T2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天津卷T4福建卷T4——返回目录1.教学建议(1)理论联系实际:复习种群的特征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林、牧、渔及人口实际问题(如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分析种群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等,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2)注意运用比较法:如比较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点及关系,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影响因素及时间等,要理解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特别要注意区分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形成原因及实际意义。使用建议返回目录(3)建构模型、图表等:如随时间变化的种群“J”型数量增长曲线与“S”型数量增长曲线;随时间变化种群呈“J”型增长的增长速率(或增长率)曲线与呈“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或增长率)曲线;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图解。(4)对比和总结实验:本单元中的几个实验,如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可采用对比和总结的方法进行复习。2.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2讲,建议用4课时完成,每讲各1课时,滚动卷(十三)和讲评各1课时。使用建议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实验方略展示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纲要求——知识梳理——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____________的动物。②取样关键:__________,不能入主观因素。③常用取样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__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②计算公式:___________(N为种群数量,M为重捕个体数,n为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量,m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活动范围小
N=M×n/m
活动能力强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随机取样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②调查方法:样方法和________法。(2)出生率、死亡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_的比率。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迁出率①概念:________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意义:________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个体数
标志重捕总数决定单位时间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①概念: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②类型:________、稳定型和________。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_______。(5)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____的比例。[导思]若某地2012年出生10人,死亡2人,迁入20人,迁出13人,该地总人口数为1000人。则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各为多少?[答案](1)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2)死亡率=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3)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0‰(4)迁出率=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3‰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各年龄期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雌雄个体数目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或布局。(2)常见类型(连线)①均匀分布型(a)瓢虫的空间分布②随机分布型(b)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③集群分布型(c)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位置状态
①-(c)②-(b)③-(a)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____________。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1)“J”型曲线①产生原因: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②数学模型:____________(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③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________连续增长。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作出假设
检验或修正
食物和空间
Nt=N0λt
倍数
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2)“S”型曲线①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③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影响因素3.研究的意义保护______________、对有害生物的防治。空间、食物、天敌
环境容纳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天敌
传染病
人类活动
野生生物资源
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导思]种群数量变化的形式只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吗?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案]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增长只是其中的一种变化形式,一般有“J”型和“S”型两种增长方式。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网络构建——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自主提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014·江苏卷]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以这些灰喜鹊是一个种群。
2.[2014·江苏卷]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3.[2014·浙江卷]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2013·浙江卷]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解析]年出生率等于年出生个体数/年初种群个体数,即20/100×100%=20%。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5.[2012·新课标全国卷]大量诱杀某种群的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解析]大量诱杀某种群的雄性个体将导致该种群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的密度。6.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解析]橡树种子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图解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2.分析(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3.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实例,如蚂蚁等;♀多于♂的实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例1
[2014·衡阳一中适应性训练]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图9302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种群特征及其与种群密度关系的理解。图中①为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③为性别比例,④为年龄组成。性引诱剂可吸引雄虫,从而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A项正确。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项正确。我国通过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拓展若④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则该种群数量一定会逐渐增大吗?[答案]
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总结提升】种群年龄组成相关图形归纳(1)模式图(2)统计图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3)曲线图(4)柱形图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图4117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原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A选项中种群的出生率为20%;若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不能仅根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取样调查法1.比较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重捕、计数(捕获数N2,标记数N0)↓计算种群数量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统计方法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利用公式=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注意问题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
2.样方法的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9303所示。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例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解答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问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C.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D.宜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2)如图9304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图9304(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组别12345678910株数/m202334124233[答案](1)B
(2)如图(3)3株/m2
[解析](1)A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蚜虫、跳蝻等可用样方法调查。B正确,取样时注意随机取样,每个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C错误,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D错误,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应选择好计数的双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2)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求算种群密度时,要舍弃异常的数据,并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故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通关锦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随机取样是关键,不能掺入个人因素,但要注意样方法也可用于某些动物(如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种群密度的调查,由于动物生活习性的差异,对调查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应尽量使结果更准确。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2014·辽宁沈阳二中五模]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有效距离及不同安装高度的诱杀效果,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后,统计其中被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9305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图9305A.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B.灯高0.8m的灯下回收率显著低于灯高1.3m的C.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D.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答案]A
[解析]本实验自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不是灯的密度,相反,从诱捕距离的效果推测,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很可能有关系,A项正确。由图可知,无论诱捕距离怎样,灯高0.8m的灯下回收率均高于灯高1.3m的,B项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C项错误。根据公式: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标记数,即重新捕获数/a,D项错误。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模型的比较1.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坐标曲线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速率增长率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
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
[注意]
(1)λ≠增长率: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2)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数量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1)种群数量“S”型曲线的模型分析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图9306(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若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则很难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3)K值变动的示意图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内因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②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2)外因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②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例3
[2014·陕西质检改编]研究人员于2009~2011年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野外样地中采用标志重捕法连续追踪达乌尔鼠兔,绘制的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930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A.图中A点时达乌尔鼠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为衰退型B.A→B过程中达乌尔鼠兔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S3代表的数量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达乌尔鼠兔的环境容纳量D.图中曲线波动的幅度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也可能为稳定型,A项错误。A~B过程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种群数量围绕S2上下波动,说明S2为K值即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维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波动幅度越小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拓展(1)B→C过程中,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如何变化?(2)该草原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吗?
(3)以下四幅图中,表示K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K/2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随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增强。(2)受影响,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环境适宜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环境恶化时,环境容纳量会减小(3)A、B、C、D
A′、C′、D′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易错警示】增长率≠λ: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公式Nt=N0·λt所示的自然曲线一般处于波动状态,当某一时间段:若λ>1时,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若λ<1时,种群密度减小,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若λ=1时,种群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如图93010所示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图9301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K值表示某条件下的最大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若改变条件,则会使K值变化。如建立天鹅种群的自然保护区,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A项正确。天鹅活动范围大,对天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只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bc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个体数量却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项正确。X为“J”型增长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D项正确。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一、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___”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___”型曲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
J
S
二、实验步骤1.将10mL________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_______使其混合均匀。3.将试管放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4.每天取样统计酵母菌数量,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测定1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________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无菌
振荡
抽样检测
曲线图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注意]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进行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统计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例4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4)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重复实验(或多取样)、取平均值(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稀释菌液(4)2.2×108(5)探究酵母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废物、pH、溶解氧等)的变化关系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解析](1)实验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瓶中进行,所以营养物质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种群数量只能呈“S”型增长。(2)实验中可前后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再设置专门的对照组。经过重复实验,多次取样,然后计算平均值,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3)振荡摇匀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得到的数据较为准确。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目过多,说明稀释倍数不够,应进一步稀释。(4)计算酵母菌总数时,要先计算出每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乘以酵母菌总体积。所以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的总数为:×400×100×1000÷0.1=2.2×108个。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通关锦囊】利用不同型号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的数量(1)16×25型的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分16中格,每一中格分25个小格。酵母细胞个数/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400×10000×稀释倍数。(2)25×16型的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分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16个小方格。酵母细胞个数/mL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000×稀释倍数。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对点训练】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答案]D
[解析]①培养酵母菌时,不要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④中不是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而应该是盖上盖玻片之后再滴培养液;⑦早期培养也要取样观察。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方略展示[备选理由]本题主要考查了λ的相关知识,鉴于这一点在正文中没有涉及很多,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1.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乌鸦的种群密度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D.第9年到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少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
[解析]乌鸦属于较大且移动性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第3年和第9年乌鸦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相同,但这两年的乌鸦种群数量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J”型曲线的λ值是固定的,题图与之不符,C项错误。第3年到第9年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第9年到第1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且种群数量最少,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的考查方向为种群存活曲线图,鉴于这个问题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正文中没有涉及很多,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2.如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
[解析]曲线a表示随着生物种群密度的增大,生物个体的存活率降低,说明该种群生物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因此该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根据曲线b可知,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时的存活率最高;对大型动物实行易地保护时,若迁移的种群密度过大,会造成存活率降低,部分动物死亡;曲线b代表的种群在种群密度最大时,种群个体间的竞争最激烈。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备选理由]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在正文中没有涉及,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3.[2012·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图中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在6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主要捕食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空间特征,在正文中没有涉及,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答案]B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项)、随机分布(C项)和均匀分布(D项)。B项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返回目录第30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师备用习题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实验方略展示返回目录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考纲要求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种群
种间关系
基础知识巩固群落的演替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
温度
记名计算法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二、种间关系(连线)生物种间关系①猞猁与雪兔(a)互利共生②稗草与水稻(b)寄生③蛔虫与人(c)竞争④大豆与根瘤菌(d)捕食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取样器取样
①-(d)②-(c)③-(b)④-(a)
基础知识巩固[导思]大小两种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一定容器内单独培养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呈什么曲线?[提示]请翻阅教材必修3P72“资料分析”。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三、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结构
甲乙图9311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1)图甲表示________结构,图乙表示_______结构。(2)影响图甲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3)决定图乙中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2.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垂直
水平
光照
基础知识巩固栖息环境和食物
光照强度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另一个群落
①-(b)(c)②-(a)(d)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①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②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如:退耕还林等。③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如:填湖造地等。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地衣
灌木
速度
方向
——网络构建——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自主提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一般次生演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需要的时间短。(
)√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演替到森林阶段,一般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少。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2.[2014·江苏卷]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解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而不是不再变化。3.[2014·江苏卷]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5.[2012·广东卷]土壤动物不存在分层现象,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解析]不同土壤层为不同的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6.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6.√[解析]玉米螟幼虫与甜菜夜蛾都以玉米为食,应属于竞争关系。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一种间关系的比较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那么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那么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当,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那么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注意]
(1)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角度分析都是有利的。(2)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消灭,只是两者通过捕食关系制约双方的数量。(3)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取决于竞争双方的个体大小,而是取决于空间和食物的重叠范围。(4)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例1
[2014·湖南衡阳联考]某水域生态系统存在四个种群,如图9312表示的是四个种群大小与水的深度的关系,据图中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种群大小与水的深度成正相关,与丙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乙种群对丙种群的生存基本没有影响图9312C.丁主要分布在深水中,一般是消费者或分解者D.如四个种群中包括浮游植物,则丙物种最可能是浮游植物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对深度增加,甲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而丙随深度增加,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甲与丙共同生活在水域中,竞争氧气等资源,所以二者应存在竞争关系,A项正确。当水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丙种群数量降低,乙也降低,当丙减少一定程度后,乙的种群数量增加,说明乙种群与丙种群有竞争关系,B项错误。在深水中才有丁种群的分布,C项正确。图中丙的种群数量最多,最可能处于第一营养级,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通关锦囊】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关系,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9313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图9313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A项错误。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使种群数量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使种群数量减少,随后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因而它们的数量相互影响,B项正确,C、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空间结构(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类型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3)垂直结构的典型图例(4)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2.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原因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⑤人类活动的干扰。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
(2)演替类型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结果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注意]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例2图甲、乙分别为两自然群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A.图甲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分层现象,图乙群落中的植物不具有分层现象B.决定甲群落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此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若图乙为种植的玉米田,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群落水平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分析两图,图甲为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图乙群落植物种类较少但同样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决定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若图乙为玉米田,一块田地中的玉米属于同一种群,不具有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群落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但水平结构不表现出分层现象,所以只有B项正确。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拓展从图乙的玉米田弃耕后演替到图甲所示群落属于________演替,演替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演替是无休止的过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次生弃耕农田→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不是,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通关锦囊】形成群落空间结构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多个种群构成群落,如玉米田中的玉米只是一个种群,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3)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物、栖息场所等。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2014·河北正定中学三模]如图9316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9316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从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
[解析]图中反映的是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各种群密度的情况。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图中无法体现群落中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于人工选择,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说明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考点互动探究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法。二、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订计划: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计
2.装片的制作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地形和环境
取样地点
地点、时间
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
不同的
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________,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________,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不同的
越多
[注意]与实验有关的几个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收集尽可能多的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的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例3
[2014·辽宁锦州质检]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法。(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9317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3)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图9318所示: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________。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十分密切。分析上图可推测,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________。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答案](1)取样器取样(2)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杀死和保存小动物(3)降雨充足,气温较高,土壤中有机质较丰富,动物可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4)分解者植被4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2)由于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采用图示的装置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时,要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实验中用酒精的目的是杀死并保存小动物。(3)7月降雨充足,气温比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较为丰富,所以动物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4)土壤小动物大多以土壤中的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从图中分析,植被4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说明这种植被的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低。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通关锦囊】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计数方法(1)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适用对象。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对点训练】[2014·河南南阳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答案]B
[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需使用取样器取样法,不能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指小动物类群数,而不是个体数,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得出三样地中小动物类群总数相差不大,B项正确。绿地和小树林中的小动物个体数明显多于农用地,可见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C项错误。图中数据不能得出土壤小动物种类增长情况,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实验方略13——调查类实验步骤、结果的分析及调查报告一、调查类实验概述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通过调查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获得结论。二、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确定调查方法→选取对象→确定范围→设计记录表格→结果分析。三、归纳总结1.常用的调查方法:询问法、问卷调查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野外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验法等。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用询问法或问卷调查法;调查土壤中螨虫的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返回目录第31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实验方略展示2.选取的调查对象和范围一定要科学合理。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人类红绿色盲患者人数,而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3.根据调查目的科学制订记录表格。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的表格中,应该分别列出男性患者人数、女性患者人数、男性总数、女性总数、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因为此病是伴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不同。返回目录第31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监理合同标的及监理服务内容
- 汽车改装技术 课件 2.4加装前排座椅车载桌板认知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19-曲面图与特殊曲线图
- 二零二四年年度版权质押合同3篇
- 智能医疗解决方案
- 班组级的三级教育培训
- 市场营销工作总结范文2024
- 2024年监理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 贲门术后护理问题
- 翻译三级笔译实务模拟55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2025年全年日历表(每月一张共12张)
- 2024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国资国企企业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 计算机图形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
-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
- 特殊资源教室建设方案
- 通信工程生涯发展规划
- 幼儿园大班语言科学:《塑料瓶到哪里去了?》课件
- 概预算审核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