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专用ppt第3章课件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专用ppt第3章课件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专用ppt第3章课件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专用ppt第3章课件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专用ppt第3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物理层《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传输介质类型及主要特性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掌握: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掌握: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理解: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3.1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3.1.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通信子网分为点对点通信线路的通信子网与广播信道的通信子网;广域网主要采用点到点通信线路,局域网与城域网一般采用广播信道;由于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类是基于点对点通信线路,另一类是基于广播信道。《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3.1.2物理层基本服务功能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物理传输介质与传输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设计物理层的主要目的是向数据链路层屏蔽通信技术的差异性;数据链路实体通过与物理层的接口,将数据传送给物理层,通过物理层按比特流的顺序,将信号传输到另一个数据链路实体。《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3.1.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分为点-点连接与多点连接;数据传输分为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方式;数据传输分为串行传输方式与并行传输方式;串行传输方式的物理数据服务单元是位(bit);并行传输方式的物理数据服务单元是N位,N为并行连接的物理通道数。《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3.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2.1信息、数据与信号1.信息的基本概念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图形或图像,计算机产生的信息一般是字母、数字、语音、图形或图像的组合;为了传送这些信息,首先要将字母、数字、语音、图形或图像用二进制代码的数据来表示;为了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6信息编码标准目前保留下来的3种主要编码:CCITT的国际5单位字符编码;扩充的二―十进制交换码(EBCDIC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码)。ASCII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受,成为国际标准ISO646,又称为国际5号码;它用于计算机内码,也用做数据通信中的编码标准;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比特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字符分为图形字符与控制字符两类。图形字符包括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商用符号等。控制字符用于数据通信收发双方动作的协调与信息格式的表示。《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7多媒体网络应用利用数字通信系统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是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文本、图形信息传输相比较,语音、图像信息传输要求数据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率与低延时的特性;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将对数据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与解码:JPEG:静态图像;MPEG:运动图像;H.26X:视频。《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8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数据是用二进制比特序列表示的文本、数字、语音、图形、图像与视频,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对数据的二进制比特序列所表示意义的解释。计算机系统所关心的是信息用什么样的编码体制表示出来;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所研究的是如何将表示各类信息的二进制比特序列通过传输介质,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正确传送。《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92.信号的概念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号的表示形式;模拟信号(analogsignal)的信号电平是连续变化的;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0、1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信号;按照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类型,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两种。《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0

模拟信号波型数字信号波型《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13.2.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网络中两台计算机通信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2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中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数据传输类型:取决于通信信道所允许传输的信号类型。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数据通信方式

按照数据通信使用的信道数: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同步方式:同步是指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同步通信: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送。异步通信: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发送,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3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4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5字符同步: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6b73.2.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71.双绞线的主要特性屏蔽双绞线STP

非屏蔽双绞线UTP《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8◆双绞线是为了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最小。◆典型的以太局域网中常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带宽为100MHz。网线制作T568B

1

2

3

4

5

6

7

8白桔桔白绿兰白兰绿白棕棕T568A

1

2

3

4

5

6

7

8白绿绿白桔兰白兰桔白棕棕平行接法T568A-T568A/T568B-T568B用于计算机与Hub/Switch的连接串接接法T568A-T568B/T568B-T568A用于两台计算机或Hub/Switch之间的连接《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192.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抗干扰能力强;基带同轴电缆一般仅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宽带同轴电缆可以使用频分多路复用,将一条电缆的频带分成多条通信信道。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03.光缆的主要特性《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1◆发送端光源:发光二极管或激光;◆接收端使用:光电二极管PIN检波器或APD检波器;◆单模光纤:纤芯很细,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制造成本很高,数十公里传输不需中继;◆特点:低损耗、宽频带、高速率、低误码率、安全性好,不受外界电磁干扰与噪声的影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24.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

—以无线方式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以有线方式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中传输目前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电磁波主要有(按频率分):—无线电(radio)—微波(microwave)—红外线(infrared)—可见光(visiblelight)《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3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4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卫星地面微波

调幅无线电

调频无线电

海事无线电光纤电视(Hz)f(Hz)fLFMFHFVHFUHFSHFEHFTHF波段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0102104106108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

移动无线电(1)微波通信

频率在100MHz~10GHz之间的信号;视距传播,适合于卫星通信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通信(地面一般采用点对点方式),保密性差;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短波(106~107Hz)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5(2)蜂窝无线通信

小区制: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覆盖半径1~20km)。基站之间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与移动交换中心连接。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1G)系统属于模拟移动通信。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2G,80年代中期)系统为数字移动通信。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3G,90年代中期)系统将地面、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互连。蜂窝移动通信涉及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多址接入方法:(识别用户地址的方法)频分多址接入(FDMA):1G时分多址接入(TDMA):2G码分多址接入(CDMA):3G《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6(3)卫星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7优点: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通信带宽宽、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进行多址通信与移动通信等。缺点:传输延时大,250~300ms。3.3数据编码技术3.3.1数据编码类型《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8传统的电话通信信道是为传输语音信号设计的,只适用于传输音频范围(300Hz~3400Hz)的模拟信号,无法直接传输计算机的数字信号;为了利用模拟语音通信的电话交换网实现计算机的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必须首先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将发送端数字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将调制设备称为调制器(modulator);将接收端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将解调设备称为解调器(demodulator);同时具备调制与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293.3.2模拟数据编码方法

在调制过程中,选择音频范围内的某一角频率ω的正(余)弦信号作为载波,该正(余)弦信号可以写为:

u(t)=um·sin(ωt+φ0)3个可以改变的电参量:—振幅um

—角频率ω—相位φ可以通过变化3个电参量,来实现模拟数据信号编码的目的。《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0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12121.振幅键控(amplitudeshiftkeying,ASK)

用载波幅度为um表示数字1,用载波幅度为0表示数字0。

um·sin(ω1t+φ0)数字1

u(t)=0数字0振幅键控A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22.移频键控(frequency-shiftkeying

,FSK)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角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

um·sin(ω1t+φ0)数字1

u(t)=um·sin(ω2t+φ0)数字0移频键控F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强,是目前最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33.移相键控(phase-shiftkeying,P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绝对调相

um·sin(ωt+0)数字1

u(t)=um·sin(ωt+π)数字0相对调相两比特信号交接处遇0,载波信号相位不变;两比特信号交接处遇1,载波信号相位偏移π。《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4移相键控移相键控可以分为:绝对调相相对调相二相调制多相调制多相调制:2个比特码元传送的四相调制,3个比特码元传送的八相调制等。移相键控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但实现技术比较复杂。采用多相调制或振幅相位混合调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53.3.3数字数据编码方法基带传输在基本不改变数字数据信号频带(即波形)的情况下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可以达到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与系统效率;在基带传输数字数据信号的编码方式主要有:非归零码NRZ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差分曼彻斯特(differencemanchester)编码《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61.非归零码NRZNRZ码规定用低电平表示逻辑“0”,用高电平表示逻辑“1”;也可以有其他表示方法;NRZ码的缺点是无法判断一位的开始与结束,收发双方不能保持同步;为保证收发双方的同步,必须在发送NRZ码的同时,用另一个信道同时传送同步信号;如果信号中“1”与“0”的个数不相等时,存在直流分量。《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72.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又称做“自含时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信号不含直流分量。缺点:效率较低。《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8差分曼彻斯特(differencemanchester)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点主要是:

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之用;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发生跳变来决定;一个比特开始处出现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39数字数据编码信号的波形《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03.3.4脉冲编码调制方法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模拟数据数字化的主要方法。它包括三部分内容:采样量化编码《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1PCM用于数字语音系统:每个量化级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表示,将声音分为128个量化级;采样速率为8000样本/秒;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7位×8000/秒=56kb/s;如果每个量化级采用7+1=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8位×8000/秒=64kb/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23.4基带传输技术

3.4.1基带传输的定义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二进制的比特序列的数字数据信号是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矩形脉冲信号就叫做基带信号;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在发送端基带传输的数据经过编码器变换变为直接传输的基带信号,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在接收端由解码器恢复成与发送端相同的矩形脉冲信号;基带传输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33.4.2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

通信信道带宽对数据信号传输中失真的影响很大;信道带宽越宽,信号传输的失真越小。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4*利用傅里叶级数进行频谱分析发送数据的脉冲信号与频谱允许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与基波分量通过允许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基波分量与二次谐波分量通过允许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基波分量、二与四次谐波分量通过允许发送信号的直流分量、基波分量、二至八次谐波分量通过3.4.3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做b/s或bps;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s、Mb/s、Gb/s与Tb/s,其中:1Kb/s=1×103b/s1Mb/s=1×106b/s1Gb/s=1×109b/s1Tb/s=1×1012b/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5信道速率的极限值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Baud=2W*log2V(bit/s)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V是每个信号所取的离散电平数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WBaudW是理想带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6信道速率的极限值香农定理: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Rmax=B·log2(1+S/N)S/N为信噪比,Rmax

的单位为b/s,B的单位为Hz;以分贝表示信噪比时:S/N(dB)=10lg(S/N)《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73.5频带传输技术: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据信号《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83.6多路复用(multiplexing)技术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49*发送方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进行汇集,并将汇集后的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通过分用器将数据分离成各个单独的数据,然后分发给接收方的多个用户。3.6.1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多路复用TDM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03.6.2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那么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独立地传输多路信号。《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1

3.6.3波分多路复用

光纤通道(fiberopticchannel)技术采用了波长分隔多路复用方法,简称为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80路或更多路的光载波信号称为密集波分复用DWDM;目前一根单模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20Gb/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23.6.4时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是将信道用于传输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每个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在其占有的时间片内,用户使用通信信道的全部带宽。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3贝尔系统的T1载波24路音频信道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上;每路音频模拟信号在送到多路复用器之前,要通过一个PCM编码器;编码器每秒取样8000次;24路PCM信号的每一路轮流将一个字节插入到帧中;每个字节的长度为8位,其中7位是数据位,1位用于信道控制;每帧由24×8=192位组成,附加一位作为帧开始标志位,所以每帧共有193位;发送一帧需要125微秒;T1载波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93×8000=1.544Mb/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4E1载波PCM的两个国际标准:北美的T1载波欧洲的E1载波(30路语音信道和2路控制信道)E1载波的速率:32×8×8000=2.048Mbp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5时分多路复用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63.7

同步数字体系SDH

SDH发展的背景

早期的数字传输系统与设备暴露出固有的弱点:

数据传输速率不标准,存在着T1与E1两个互不兼容的标准,在高次群的速率方面,日本又使用了第三种不兼容的标准;光设备接口标准不规范,没有国际的标准规范,各个厂家使用自己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解决复用系统中的同步问题困难较大。《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7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光纤网的概念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首先提出来;设计同步光纤网的目的是解决光接口标准规范问题,定义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的等级体系,以使不同的厂家的产品可以互连,从而能够建立大型的光纤网络;1988年ITU-T接受了SONET的概念,并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体系SDH,使之不仅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成为通用性技术体制;ITU-T对SDH的速率、复用帧结构、复用设备、线路系统、光接口、网络管理和信息模型等进行了定义,确立了作为国际标准的同步数字体系SDH;目前各个发达国家都把SDH作为新一代的传输体系,加紧对SDH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

《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8SDH速率体系STS-1帧结构

每秒发送8000帧。《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59STS-1参数总的传输速率:8×9×90×8000=51.840(Mbps)线路管理消耗带宽:8×3×9×8000=1.728(Mbps)SPE速率:8×9×87×8000=50.112(Mbps)《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60SDH的复用结构《计算机网络》第3章物理层61SDH速率体系S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