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及平促进共同_第1页
维护世界及平促进共同_第2页
维护世界及平促进共同_第3页
维护世界及平促进共同_第4页
维护世界及平促进共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仁寿一中政治组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展示与交流,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外交成就呢?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②实行了正确的外交政策。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1)含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体范围内容——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目标、策略、方式、手段(2)外交活动的形式:包括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2、我国的外交政策(1)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阅读与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不存在屈服于外国侵略的社会根源不存在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绝不侵犯他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决定决定决定(二)我国的外交政策(1)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制定的依据(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2、我国的外交政策(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

2012年5月18日中国第九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和第八批赴黎维和医疗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此次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的335名官兵自去年10月抵达任务区以来,出色地完成了黎以边界扫雷、栽定界桩、工程建筑与维护和医疗救治、人道救援等任务,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了黎巴嫩政府、人民和官兵的高度赞誉。维护和平不辱使命——中国"蓝盔"在行动

2012年1月12日首批维和官兵112人飞赴南苏丹任务区,按照预定计划执行任务。截止到2011年6月,中国一共派出维和部队2044位,参加了全世界12个任务区的维和工作,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历史发展的潮流!袭扰中国船只给黄岩岛改名提出国际仲裁组织反华游行抵制中国产品菲前军官欲赴黄岩岛插旗积极扩充军备

“势不可使尽,事不可做绝,菲律宾当有自知之明。”

“菲方不能将中国的善意视为软弱可欺。仁至亦有义尽的时候,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没有打不还手的雅兴。”“休想抢走中国半寸领土。”

2010年9月7日上午,在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附近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和中国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方又逮捕中国渔船船长,同时还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展开调查,14名船员也被拘留审问。日方称:“这是中国渔船进入日本领海非法作业的事件。”日本政府强调要依据日本国内法律进行处理。

钓鱼岛事件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最高利益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要目标(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英法等国公开宣称,叙利亚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它们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草案,在叙利亚强行推动“政权更迭”,支持反对派上台。西方国家支持和推动这一草案,和它们当初处理利比亚问题如出一辙。2012年2月4日,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中均投了否决票。2012年2月17日中国特使抵达大马士革,敦促叙利亚各方停止暴力活动,支持叙政府以新宪法公投和举行议会选举的方式解决危机。探究与共享透视叙利亚局势阅读材料,根据你所掌握的信息,谈谈中国为什么会对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草案投否决票?

中方认为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化解分歧,而片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或强加解决方案,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2012年3月4日中方进一步就叙利亚问题阐述主张:中国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不赞成对叙实施武力干预,或推动所谓的“政权更迭”,应切实维护叙利亚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维和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这一立场意味着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尊重,意味着对和平的坚守和对流血冲突的抵制,意味着负责任的态度。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B.主要表现:A.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

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A.内容:B.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核心和基础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目标五项原则构成有机整体练习:

针对朝鲜核试验引起半岛局势日益紧张,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我们重视韩方和其他国家对朝鲜核试验的反应。中方将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决定立场。中方一贯主张通过政治谈判、平等协商和平解决半岛争端,反对和谴责任何破坏半岛和平稳定的行为。发言人的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材料限制题型知识限制原理→→材料一一对应基本立场宗旨和对外目标基本准则毛泽东:“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三、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1、建国初期,揭开外交崭新篇章: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2、“五项原则”引领外交开拓发展1955年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1972年2月中美关系正常化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确定了全面开放的基本国策。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外交空前活跃1988年12月,邓小平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1991年10月,邓小平会见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2011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1月19日,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达成了致力于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认识胡锦涛同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签署中巴联合公报。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二、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外交原则的完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国的外交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外交政策的含义二、我国外交政策②基本目标③基本立场

④基本准则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是什么2、依据3、基本内容①国家性质②国家利益本课小结①宗旨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静态动态和平和发展: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对决定内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国际社会国际形势我国的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