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艺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1页
《琵琶行艺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2页
《琵琶行艺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题目琵琶曲《琵琶行》的艺术分析姓名学号专业选题性质指导教师职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背景:总览民族乐器的历史,琵琶是家喻户晓的,作为民族乐器,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美学有着颇为密切的联系。在唐代,琵琶是极为受到追捧的一种器乐之一,也是众多知名诗人喜闻乐见的音乐意象。由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的白居易所作的唐诗《琵琶行》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因此受到感染,以《琵琶行》为素材创作了一首琵琶曲《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感情真挚,表现手法巧妙,生动地再现了琵琶女动人心弦的表演以及的高超的演奏技法和细腻的内心世界。目的:通过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梳理和分析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帮助后期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本课题是一方面是论述音乐文学性的议题,另一方面是对演奏的深层次挖掘。通过对于《琵琶行》的乐曲分析和诗乐融合的讨论,探究中国传统的美学追求,以达到对于传统元素为题材的作品的神韵把握。意义:我的论文创新点在于抓住了音乐、文学、美学之间既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又具有各自特殊性的这一特点,不再单单只关注音乐的炫技和外放的表现,也从文学和美学角度赋予了音乐更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把音乐的表达推向更高层次,并且更加富于内涵。国内外文献综述首先,从琵琶发展演变上,有专门介绍琵琶形制变化的文章。潘东晓在《琵琶在唐诗中的演变》中指出,唐诗中琵琶意象的演变随诗人们所关照的价值而变,由盛唐、中唐、晚唐呈现出由追求功业、关注个体命运、言个人情绪这样的脉络。张静远在《论琵琶的产生及其发展》中指出,在形制上,至唐代集琵琶之大成,发展出曲项的、梨形音箱的、用手竖弹的琵琶;在演奏上,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乐舞的主要伴奏及领奏乐器。还有研究从琵琶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寻找琵琶创新改造和未来发展前景等等。在演奏姿势与技法中,刘美丽在《琵琶演奏姿势的历史变迁》中,提到琵琶在演奏姿势经历了由“横抱”到“竖抱”、由“指拨并用以拨为主”到“以指弹为主”、由“马上之乐”到“厅堂之乐”的演进,论述了琵琶演奏方式历史变迁。宁利军在《琵琶常用演奏技法与音乐内容的表现》中,从右手的扫、拂、轮指以及左手的推、拉、吟、揉等常见的演奏技法,加之对相应的乐曲分析,阐明琵琶曲中蕴含的丰富音乐内容。而演奏技法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对提升乐曲的表现张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赵金妹在《琵琶演奏中气息气韵分析》中总结出琵琶演奏通过音乐旋律、效果来表现音乐内涵,认为气息是影响音乐内涵的主要因素,这是决定音乐表达的关键因素。陈爽在《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续一)》围绕传统琵琶演奏技巧进行研究,从内容、形式多角度对其构成、特征、运用、变迁等方面阐释了传统琵琶演奏技巧对于整体琵琶艺术的影响。从琵琶的音乐表达中,李娜《从<琵琶行>看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内心情感及艺术价值》通过分析在白居易诗歌创作时期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创作《琵琶行》时作者的内心悲凉和哀怨的情感,并指出了写实的诗歌所蕴含的音乐艺术价值;王佳丽《<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悲剧精神与超越意识解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详细描述了琵琶女的坎坷人生经历和诗人被贬滴后的苦闷情绪,将诗人超越悲剧、超越当下低沉的自我、超越时代的意识迸发出来,将情绪情感升华到对现实的控诉中;刘映瑛的《唐诗中的琵琶音乐》从琵琶曲《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对乐曲的结构技巧以及情感起伏、艺术内涵等方面进一步诊释,认为该曲很好的诊释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郭倩文在《浅琵琶独奏作品<诉>》中对创作背景、在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内涵上,提出了个人弹奏技法以及部分段落处理的体会,并进一步将自身对曲目的理解和作者曲目的编排特色相互结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要从音乐性与文学性两个层次出发。在音乐性层次上,本文对《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乐曲结构,技巧分析,文本对应,意境交融,音乐思想角度分析吴厚元先生如何实现诗词到音乐的转换。在文学性层次上,本文对于白居易的生平,《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琵琶行》创作时期的主流音乐做了简要陈述。旨在对诗词进行研究与挖掘,以期更好的呈现《诉一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这首乐曲的艺术性与文学性。1创作背景2《诉》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2.1曲式结构2.2技巧分析3诗乐艺术的美学融合3.1中国传统意象特征的影响3.2儒家思想的渗透3.3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3.4《诉》的审美研究结语研究进度安排2019年10月24日——2019年11月10日,确定论文题目;2019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底,搜集论文相关的文献与资料;201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底,完成文献综述,并撰写开题报告;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底,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2020年3月1日——2020年3月底,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2020年4月3日——2020年4月7日,进行学术检验;2020年4月10日——2020年4月21日,进行论文交叉评阅;2020年4月29日,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晓蕾.浅析唐诗《琵琶行》与琵琶曲《诉》之间的艺术交融[J].北方音乐,2013(1):129-130.[2]关睿.琵琶曲《诉》与《琵琶行》的艺术情缘解读[J].黄河之声,2018,522(21):59.[3]刘映瑛.唐诗中的琵琶音乐——浅析《诉》的艺术表现手法[J].文学界(理论版),2012(06):227+229.[4]袁雅丽.浅析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慢板中吟揉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No.379(01):181-182.[5]黎梅.古曲惊魂大风歌──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J].东方艺术(6期):48-48.[6]赵倩毅.从《诉》窥探唐代琵琶艺术的发展[D].山西大学,2012.[7]王慧慧.浅谈琵琶曲中的女性形象[D].云南艺术学院.[8]张萌夏.《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浅析[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2(8):85-85.[9]秦瑞莹.浅析琵琶曲《诉》的美学意义[J].音乐天地,2010(12):57-58.[10]蒋景平.论《琵琶行》描写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J].课外语文:上,2017(4):25-25.[11]高文馨.跨越千年的心弦交融——浅析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J].大众文艺,2012(09):162.[12]崔颖.浅谈《琵琶行》的艺术美[J].职业,2009(12):142-143.[13]刁九国.谈《琵琶行》的琵琶曲[J].师范教育,1985(01):22.[14]苏国榜.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J].语文教学通讯,1994(06):23+22.指导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