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长袍马褂是中国男子的传统服饰B.中山装综合了中西服饰的特点C.溥仪的着装从侧面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的着装反映其政治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由图一清末宣统帝身穿长袍马褂可知A项正确;由图三并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C项的表述符合三幅图片的发展历程;D项“政治观念的变化”由图片中无法得知,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2.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对女人美丽标准认识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有身段的女人①欧美思想观念的影响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20世纪前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说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答案:D3.(202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A.中山装 B.列宁装C.长袍 D.马褂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长袍、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4.“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案:C5.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①有名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③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的信息“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可以获得这一时期有人推崇西方婚礼以及反对缠足的主张。③表述不符合史实;④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时间与题干不符合。故A项正确。答案:A6.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解析:近代化的范围过大,礼仪上的变化只能体现习俗上的近代化,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故B项正确;“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潮流接轨”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体现本质,故C、D两项错误。答案:B7.上海石库门住宅(如下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近代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文化。综上所述,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如上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所以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表述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8.人与人之间较为寻常的称呼,却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材料三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作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解析:本题以称呼的变化切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2)问中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3)问结合当今现实分析,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价值观相关,称呼的多样化即反映了价值观的多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