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课件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_第4页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义五中张海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旷世才女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李清照早期词作,韵调优美,限于闺情之类。后期词作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期代表作醉花阴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云雾笼罩使我整天心中充满愁闷,兽形香炉里升起瑞脑香的袅袅青烟。今天又是把酒赏菊的九九重阳节,我玉枕孤眠,纱帐独寝,半夜里初秋的凉意袭人,辗转难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销魂,西风吹卷起门帘,闺中人竟比黄花更加消瘦。品读·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词人巧妙地将自己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无比凄美的境界。

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词?1、想象画面,鉴赏意境;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重点字句鉴赏词的语言美;3、鉴赏表现方式。总结提高声声慢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是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犹如失落了什么东西,空落落的,我便东寻西找,四周冷冷清清,陡然感到无比的凄惨,悲伤,忧郁。忽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调养休息。喝下这三两杯淡酒,又怎能抵得住黄昏时的疾风!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正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的信使。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庭院里黄菊花遍地,枯萎凋零殆尽,如今谁还有心思游赏采摘?我守着窗户,独自坐着,怎么才能熬到天黑下来?绵绵细雨落在梧桐叶上,直到黄昏降临,仍然淅淅沥沥。此情此境,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说得尽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感受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起句用七组叠词,直接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整体把握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消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表意含蓄。

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整体把握整体把握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上片小结:整体把握“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笔笔写愁,满纸呜咽,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愁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下片小结: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抒情主体的不同,充满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李清照词小结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是思乡之愁,是国破家亡的忧愁、悲愁。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延伸拓展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秋风雁黄花雨梧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酒是愁的象征——消愁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绝笔)秋风象征愁情——吹愁秋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相思之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国破家亡之苦过雁象征离愁雁黄花花盛乐景哀情反衬花衰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牵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一叶知秋,是凄凉寂寞的象征——孤愁细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