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一章vf课件_第1页
课件第一章vf课件_第2页
课件第一章vf课件_第3页
课件第一章vf课件_第4页
课件第一章vf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管理学

授课教师:吴书光TEL:0531——88525488Email:wsg_22@163.comEnvironmentalManagement

环境管理学授课安排授课时间课堂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上课教学体系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手段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第七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酸雨腐蚀后的森林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

工业污染导致水养鱼类的大量死亡

海洋赤潮第一章绪论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环境管理学的特点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定义:

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的类型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类型从产生原因上分:原生与次生环境问题

从性质上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产生原因上分: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问题从介质上分:大气、水体、土壤等从地理空间上分:局部、区域、全球环境问题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砌臭氧层处于大气平流层,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以保护地球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破坏臭氧的主要物质:含氯物质----氟氯烃类(CFCS)和含溴物质哈龙(Halons)臭氧层破坏的后果白内障发病率增加植物变异金属疲劳加剧地面光化学烟雾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大气降水。酸雨又称酸沉降,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以及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酸雨及其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源: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具体原因: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定义:

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调控人们的各种行为,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

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模式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把环境问题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环境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起源:由“公害”问题引起解决方法:认为可通过发展技术得到解决管理原则:谁污染,谁治理把环境问题看作是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原治理手段未取得预期效果解决方法:经济刺激管理原则:外部性环境成本内在化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世界环境灾难世界八大公害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炼焦厂、炼钢厂、硫酸厂和化肥厂等许多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面的多诺拉镇,因地处河谷,工厂林立,大气受反气旋和逆温的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4d内使得5911人患病,死亡400人。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该市三面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由于汽车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和头痛。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事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人。日本集体发疯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和痛痛病事件

1939年11月至1940年1月初,日本某村连续发现16名“疯子”。共同的病症是严重的慢性脑神经症状。这些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其中先后有3人死亡。有一46岁的男性病人,从11月14日左右面部开始浮肿。第三天,浮肿迅速蔓延到双脚。从第八天开始,他的视力变得极差,并不断哭泣,诉说头痛。从此以后,就昼夜不停地自言自语,并逐渐变得言语不清,食欲不振。12月16日,病人全身肌肉明显感到疼痛,最后因心力衰竭于12月17日死亡。事件发生以后,神奈川县卫生研究所立即派人去现场进行研究。恰巧有2名重病人死亡,1名跳河自杀。医务人员解剖了3具死尸。根据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确认患者不是患有病毒性脑炎,而可能是由重金属类物质引起的中毒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均分布在某自行车商店的周围,与饮用该地区3口井的井水有关凡饮用1号井水的8个人全都发病。一天傍晚,调查组偶然发现,自行车商店里有不少骑自行车的顾客买干电池。那么,用完的废干电池丢到哪儿去了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调查组成员的注意。经向店员打听才知道,埋在后院里了。第二天,在离1号井仅1—5米的地方挖出380节废干电池。干电池是由碳极、二氧化锰粉—石墨粉湖剂,以及锌壳构成。废干电池中含有锰和锌两种重金属。埋入地下以后,废干电池中的二价锰和锌在缺氧和二氧化碳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变化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锰和碳酸氢锌,并溶解在井水中,人喝了这种污染的井水,就会出现奇特的发疯症状。临床症状和水样化验都表明。废电池中的锰是造成集体发疯“事件”的祸根。日本九州熊本县南端有个水俣湾,居住着10000多渔民。1949年,湾内的许多海藻变白,浮在水面,许多死鱼也肚朝上地漂了起来,平时那些爱吃鱼的猫,互相疯狂地乱咬,有的跳海自杀。1956年4月,一个5岁的小孩吐字不清,手脚麻木,时而傻笑。几乎是同时,还发现30多名患者,有的手脚发麻,有的双目开始失明,有的吞咽困难。早在1953年就有类似症状的人死亡,至1956年,共发现患者96名,其中18人死亡。人产对这种病取名为“水俣病”。原来,水俣湾内有一家生产氮肥、乙醛、氯乙烯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会出现神经性疾病的症状,病情严重时,“狂猫”就会跳海,人也会死亡。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等地发生一起怪病。患者有痤疮样皮疹(状似米糠),眼睑浮肿,黄疸,四肢麻木,色素沉着,胃肠功能紊乱,受害者达13000多人,这就是米糠油事件。到1978年底,全日本28个县(包括东京都、京都府、大阪府)就正式确认1648名患者。仅在1977年前死亡者就有30多人;同时还有几十万只鸡死亡。经检测,是氯联苯进入人体造成的。这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使用它的工厂中仅被消耗掉20~30%,而70~80%却被排入周围环境,经由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并被消化道吸收,然后积存在人体各种组织特别是脂肪组织中,还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日本富山县有条神通川河,从1955年起,处于河下游的一些母亲们患了一种全身各部位都觉得疼痛的病,腰痛,背痛,关节也痛,好像针扎。走路时弯腰拱背,严重时只能在地上爬。活动时常有细微的骨折,刺痛着神经,令人叫声不绝。所以叫“痛痛病”。久病者躺在床上,肌肉萎缩,骨胳变形弯曲,有的身高缩短25~30厘米。最后大多数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977年,共死亡207人。原来是含镉废水造成的。神通川河开发铅锌矿,镉是共生物。镉随选矿废水排入河中,使下游居民发生慢性镉中毒,潜伏期长达10~30年。含镉废水不定期可在治炼和电镀过程中产生,或以烟尘形式排放,这都会引起镉中毒。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未在伦敦再度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灾难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致使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2294个居民点受到核污染,800万公顷土地成为放射性尘埃降落区。当年距核电站仅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约5万居民全部被疏散,如今仍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城”。核电站周围半径30公里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虽然已过去20年,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带来的噩梦远没有结束。首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目前,“石棺”下还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近年来,“石棺”顶部发生倾斜,表面出现裂缝,甚至有崩塌的危险。更危险的是坚固的外壳挡不住地下水的渗透,反应堆内的核物质随着地下水继续污染周围地区,危及乌克兰的饮用水源,因此这座“石棺”被俄媒体称作“延时引爆的地雷”。

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