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现将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如下简要介绍。一、指导思想本册课本按照全套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编写宗旨,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本开头5页所安排的有关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等内容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系列之六,是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思想的反映。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预习复习的方法和完成作业的要求,养成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分为“课文”与“习作”两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明确规定“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不列人考试范围,学生的习作仅限于学写片段;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的样式不多,数量适中。以上安排都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以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册课本仍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意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册课本根据《标准》关于三年级的学习要求,提供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范字,以便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课,并将学生书写的例文印制在作文格里,便于学生明确要求。模仿学习采取了读与写“长线结合”与“短线结合”并举的办法,以帮助学生不断增加积累,通过从说到写,从述到作,写好片段。以上安排,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二、教材编排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6篇。每单元安排“习作”I篇,共8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1.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李广射虎》,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课文,如《微笑着承受一切》;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课文,如《菩萨兵》,也有表现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课文,如《雪儿》、《赶海》;有的课文主要介绍风景名胜,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有些课文则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常识,如《恐龙》、《海底世界》等,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以上特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生字安排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388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45个,另外的143个生字只要求认识。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时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围。每篇课文安排生字621个,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本册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也仍然不计人生字总量。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上作业安排因课设练,没有强求整齐划一。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课。习作教材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如让学生先给别人画一张像再写作文、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等;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既有看图作文,也有学写日记,还有编写童话,等等;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每次习作均让学生从几个题目里任选一个,或者自己另外选择内容,题目自定;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利于激发学习习作的兴趣与欲望,不断增强他们表达、交流的积极性。教材的上述特点,有利于解除师生的思想束缚,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习作教材安排了一定的例文,主要是片段,且基本上根据同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改写而成,十分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例文(段)由学生书写,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占据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从本册起,各单元练习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以上练习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字词句练习方面,是将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儿童诗、古今贤文(劝学篇)、名言等。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同时进行毛笔字的起步练习。钢笔字的写字内容仍按汉字偏旁和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加以生动活泼的提示、发问,帮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毛笔字安排了横撇、撇点、撇折、斜钩、卧钩、竖弯、竖弯钩、横折钩、横折提、横折斜钩、横折弯钩、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竖折撇、竖折折钩等笔画的练习。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想想做做的形式安排了“聊聊春节”、“关于春游的建议”、“学会商量”、“约请”、“说说广告”、“我家的一张照片”以及“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并提出建议”、“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主题出一份手抄报”等内容。三、注意事项根据实验区的实验经验,我们感到,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内。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等方面的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2.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所谓有感情地读,是要做到“披文人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而且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正确处理“读书”与“教辅手段”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包括电教媒体)的使用,都应当为促进学生读懂课文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同时,教辅手段(特别是电教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一定要讲究效益,不能一味强调所谓的“新颖、先进”。总之,任何教辅手段都应该用以组织好阅读教学活动,把读书落到实处。3.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各有各的目标和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又是密切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我们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而且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学写作文。另外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4.要十分重视发挥与课文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的作用。本册教材除“教学参考用书”外,还编制了以下教辅用书、教具、学具:①教学挂图;②习字册;③生字卡片(包括教师用和学生用两种):④语文补充读物;⑤音像教材(包括课文的录音磁带、投影片以及配套光盘等)。对上述各教辅用书、教具、学具,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认真准备,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恰当地使用。教学策略习惯教学教育以人为本。习惯造就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以下简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从育人强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为依据,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习惯篇”之特色,编入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篇。无论从教育理念层面深究,还是从呈现方式角度审视,“习惯篇”凸显的人文性、指向性、示范性、联系性和启发性,充分体现了立足根本、夯实基础与着眼未来、追求发展的巧妙融合。爱心与智慧铸就的创新内容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也为老师们实施养成教育提供了优质凭借。准确把握《语文课标》要求,发掘教材内涵,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习惯篇”的教学要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以为“习惯篇”教学必须强化“读、学、养”三个环节,追求“透、实、恒”三个境界。现结合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以下简称“习惯(6)”],具体谈谈“习惯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读图究意。力求透彻“习惯篇”以图说话,一幅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形象直观地呈现训练内容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提供了学习范例。“习惯篇”的学习应当从“读”图开始,研究也应从“读”图开始。1.仔细观察,读“清”图。“习惯(6)”安排了两个训练主题:一是“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认真完成作业”。这两个主题是由5页插图呈现的。第I页至第3页有八幅图(六张大图,两张小图),讲的是第一个主题;第4至第5页也有八幅图(三张大图,五张小图),讲的是第二个主题仔细观察照片,首先要一幅一幅看清楚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干得怎样。第l页有两幅图,上面一幅是老师手执教鞭,给学生讲解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下面一幅,是学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预习(读书)。第23页围绕主题展示了六幅照片。第2页上面一幅图是老师课内巡视,检查、指导学生的预习。第3页上面一幅图是学生在课内预习的情况,同学们有的在读书,有的在课本上圈画,坐姿很端正。第2页下面一幅图是学生在课内分组交流,谈得很热烈。该图右角的一幅小图是一位同学预习课文的特写,她正在一边默读,一边在课本上做记号。第3页下面方框图,是一位小学生在自己的房间预习课文,他的案头放着课本和字典。本图右角小图是一位女同学在家中查阅资料。第4页至第5页围绕“认真完成作业”主题,展示了八幅图。第4页上面主图是全班同学完成课堂作业的情景。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坐姿、执笔、练习本和文具盒的摆放等都符合要求。本图右上角圆形图是一位女同学完成课堂作业的特写。从图上可以看出她完成作业的态度很认真,执笔和坐姿很正确,习字册摆放位置很适当。第5页上部有4幅小图。左上角那幅是一位女同学在家写作业的情景。下方一幅图是一位女同学借助课文录音读课文。她戴着耳机,神情专注,身边的字典等学习用品摆放很整齐。右上角一幅图是一位男同学兴致勃勃地朗读课文,好像完全沉浸在课文所展现的情景中了。下边一幅图是两位同学认真地剪贴报纸,积累学习语文的材料。从图上看,他们合作很愉快。第4页下方展示的是一位同学的3页作业,习字册、练习簿、习作簿上字写得端正漂亮,行款很正确,老师都给了“优”的等第。第5页下方的一幅图是“优秀作业展览”,展出了许多优秀作业,几位同学正兴致勃勃地观看。2.深入思考,读“懂”图。课本插图,定格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瞬间。只看清图上有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思考,读懂图画想说什么;要悉心探究,明白编者用意是什么,使静止的画面在我们的眼前灵动起来,让编者的心声在我们的耳畔回荡。以第1页插图为例,上面一幅图中,黑板上的字有什么作用呢?用心想一想,我们不难理解,老师指着的三行字,揭示了本次习惯训练的一个主题——自主预习;提示了学习的方法要求——读课文、学字词(这是三年级起步阶段最基本的要求);强调了学习方式特征——自主(自读、自学)(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根本)。图画的内涵十分丰富。下面一幅图,是同学们在课堂读书的情景。这幅图想说什么?与训练主题有什么联系呢?《语文课标》强调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语文课标》中的目标要求是每个学生应努力达到的。图画上每个孩子专注的神情都给学习者以示范、启迪:预习复习是自己的事,我们要主动去做,把事情做好。“自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不待他人催“自觉”做,排除干扰“用心”去做。显然,当我们以《语文课标》为准绳,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把每幅图与训练主题联系起来思考的时候,我们对图的认识就会由表及里,由平面到立体,由凝固到鲜活。第23页通版图有的展示课内自学师生交流情景,有的展现课间自学生生合作情景,有的展现校外(家中)自学情景(包括自己查阅资料、与人交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表现的主题是相同的;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实践活动,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是一致的:专注的神情告诉我们,每位学生的学习都很投入。这种专注,这种投入是对“自主”的最好诠释。《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第45页8幅插图从课内、课外两个视角,展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景:口头的、书面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等。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培养严谨细致、独立思考、探索创新习惯的过程。认真的作业态度,良好的作业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而这种习惯养成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项实践。读者的用心感悟,正是编者的良苦用心所在。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联系《语文课标》,联系学生生活,善于思考、揣摩,读图才会有深度,设计教学才会有新意,实施教学才会有活力。曾有老师问:为什么不编入“复习要求” ?我以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倘若能够为老师、学生开启一扇门,点亮一盏灯,足矣!留下一点空间,为老师、学生拓展创造的天地,这能否看做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者落实《语文课标》要求的一项举措呢?二、活学乐练。讲求实效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信息的载体,“习惯(6)”“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在重视学法引导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凭借,“习惯 (6)”为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同构共生新的学习方式搭建了平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活泼地发展呢?1.激发情趣,主动学。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习惯的养成是由外显认知向内隐认知的转化过程,离开了学习主体的主动思考与行动,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形成的。因而习惯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有了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理论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对文本的再完成和再创造,也是内心情感世界的再丰富、再完善。学习活动的“引路人”——老师一方面可凭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提前量”,为学生立起一个已有的相似性通往再完成、再创造境界的“路标”;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与文本的撞击过程中,借助来自文本的,或者教者自身的与学生相似的信息刺激,营造与学生相似的心理场,不断给学生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一位老师在新课导人时,创设游戏情境——和学生一起造“成长塔”。建造材料就是写有“习惯”二字的积木。当学生在操作体验中领悟到“基石越多越稳,塔造得越高”时,老师深情地说:“人的一生就是在造一座成长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健康人生的基石,根基打得牢牢的,‘成长塔'才能造得稳,造得高。今天我们就来为成长塔再添基石——学习惯 (6)。”教学能够点燃学生心头的火把,就是迈向了成功。习惯篇教学中,还有两个激趣环节值得借鉴。一是以“夸夸图上的同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对图画作个性化解读: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做得怎样?我们该学什么?怎样学?通过“看谁观察准”、“看谁感悟深”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二是创设“数数我的习惯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联系比较,在自我检测中寻求新的生长点。一方面启发学生对照图画作自我纵向式比较:哪些习惯已经养成?哪些习惯还有待努力?明确的认识是产生行动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与同学作横向式比较:同伴中谁做得最好 ?自己在哪些习惯养成方面能比同伴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比较,也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已有经验)超越学生现实生活的比较。这种比较不断地在学生内心产生碰撞,形成自主建构需要:我要学,我想学会,我能学得更好。2.丰富体验,积极练。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技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操作。习惯篇学习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躬行实践”,在“练”中悟,在悟中“练”,在“练”中丰富体验,在“练”中获得发展。(1)以图为师练中悟。课本插图是学习的范例,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一招一式扎实练。以“认真完成作业”中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图为例,通过观察、模仿、演练,让学生明白做作业时坐姿、执笔要正确,作业本、文具盒等摆放位置要适合,这些都与以前的要求一样。完成作业时应专心致志。态度认真,是图画蕴含的新要求,是习惯培养的新目标。这种领悟有利于学习的迁移。(2)创设情境演中悟。以多种手段创设与图画相似的情境,可激发“现场感”,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真实练。教学中可以在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认真完成”,也可以针对课外预习、复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创设相宜的场景,让学生演练、观摩、评议,在自主实践中自主完善、自我提升,追求良好习惯的自主建构。(3)竞赛活动促中悟。设计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成功感,促进学生主动练、积极练、愉快地练。例如“自主预习”竞赛可以选定例文让学生当堂预习,比一比,看谁不待老师教,读得准、读得顺。让同学们说说预习中的体验感受。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不断激励学生在操练中内化学习要求,积聚行动的力量,这种内驱力的增强,可以促使学生反复历练,完成思想建构,形成行为自动化——习惯养成。三、励志养成。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习惯篇教学必须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1.小处入手,点滴积累。一位老师在“习惯(6)”的教学时,设计了两项学情调查:一是事先不布置预习“习惯篇”,上课伊始,让学生真实地汇报是否预习过;二是第一节课布置预习、复习作业,第二节课统计完成情况。看似不起眼的学情调查不仅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调查中自我检测、自我矫正、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对教材中的每一项要求都能了然于心,并能抓住关键,从具体、微观处人手,严格训练,逐步积累,习惯培养才落到了实处。2.关注全程,锲而不舍。常言道:“不怕无能就怕无恒。”恒心是通向成功的最近的路。习惯养成需要关注全程,不仅仅是关注习惯篇学习的全程,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整个生活的全程。关注全程意味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全面关注,包括国标本苏教版前5册中需要继续保持、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包括本学期应重点强化的良好学习习惯;关注全程意味着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对每一时段的学习习惯予以督促;关注全程还意味着对不同环境中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全面关注,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仍然以一份《成长记录》为例,说说“育人”工程中的“养成”落实。这份《记录》真实地记载着学生预习、复习、作业情况。评价的主体有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评价的范围涉及课内、课外,前30天每天一评,第二个月起每周一评,学期结束组织总评。这份记录凝聚着教育者的爱心与智慧,其中颇具匠心的“自主创新作业设计及完成情况”栏目以及“习惯养成计划表”和“目标完成情况自评表”均给学习者以深深的启迪。“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王尔德语)我们坚信:使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孩子们,在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收获的必将是自我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口语交际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把“听”、“说”的内容和要求分开,采用“听、说、读、写”四线并行的做法。《语文课程标准》则将“听”、“说”整合起来,改成了“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变化的问题,其本身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要求通过广泛交际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交际和不断膨胀的信息传递的需要。实践证明,口语交际能够更明白、更准确地展示交际者的思想、观点、能力和水平,它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适应社会所必备的能力。因此,作为塑造未来社会人才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人们借助口语这个工具相互交往、建立联系、交换信息、沟通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矛盾运动过程,即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参与交际的人必须轮流充当表达者和授受者,否则无法展开交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是专题训练和生活实践。其中,专题训练是主阵地,处于中心枢纽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有奠基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编排了六次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1.聊聊春节;2.关于春游的建议;3.学会商量;4.约请;5.说说广告;6.我家的一张照片。一、教材特点本册口语交际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教材的编排科学简明每次训练均由两部分组成:情境图和文字提示。通过图画展现一种生活的场景,提出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让师生明确本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材的编排科学有序,一事一训,一练一得,易于操作。(二)设置的话题丰富多彩1.民族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教材在第一次专题训练中编排了“聊聊春节”这个话题,渗透了中华的传统文化。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回忆,而且促使他们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2.实践性。“约请”、“学会商量”等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通过训练,学生一旦掌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懂得约请别人的时候态度要诚恳,即使对方不同意也应当有礼貌;与人商量时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既要善于倾听对方的观点,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3.趣味性。本册教材设置的话题都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能够满足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需求,能够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例如,“关于春游的建议”这一话题就很有意思。一般来说,春游活动都是由学校、老师一手包办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程式化的活动不太满意。鉴于这种情况,教材编排了这一课,课堂上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讨论,自主选择春游的地点和活动内容。二、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如下: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以上是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不能一蹴而就,应当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此外,我们在充分认识口语交际的作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要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合理安排训练步骤,把教材用准、用实、用活。反之,拘泥于教材,平面单向地训练口语交际势必事倍功半,走入误区。那么,怎样才能活用教材,与学生共筑口语交际的乐园呢?三、教学策略1.解放孩子——营建开放的“语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创造的儿童教育”。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必须“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努力构筑无人不说的开放的“语场”(“语场”,即特定的说话场合),积极营建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并且不时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在言行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诉真情;其次是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针对他们交际时出现的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加以调控,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定“我能行”,学会以放松的心态、自然的表情、流畅的语言大胆交流,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乐趣。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实施专题训练时,教师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入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情境创设有很多的方式,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还有教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例如教学“聊聊春节”时,教师可在课前对教室做一番精心的布置:墙上挂起红灯笼和中国结,门上和玻璃上贴春联和窗花。这样,营造出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一定会让学生备感亲切与兴奋。上课伊始,伴随着一阵喧闹的锣鼓声和欢快的乐曲,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过年时快乐的情景:今年的春节你过得怎么样?哪件事儿给你9叱rILL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你至今念念不忘情此景一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情动而辞发”。3.呈现范例一一提高训练的实效。众所周知,任何技能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犹如练字要先描红、临帖一样,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经历模仿的过程,这是由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阅历浅,言语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模仿既成为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教师应当发挥典型实例的示范作用。如,在“学会商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用“和妈妈协商买滑板车”为范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画,创设情境,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宁宁很想买滑板车,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这几天他做梦都梦见滑板车。咱们帮帮他吧!”针对妈妈提出的不买滑板车的理由迷上滑板车会影响学习,玩滑板车会发生危险等),让学生讨论:宁宁该怎(如样说服妈妈呢?(如,宁宁可以说:“我玩滑板车决不占用学习时间!”“我一定戴好防护用具,注意安全!”)最后,妈妈终于同意给宁宁买滑板车。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接着,在典型实例的指引下,围绕“我们怎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该参加哪个兴趣小组”这两个话题让学生展开交际。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明白:与人商量时,不但要用心倾听对方的看法,指出对方观点的正误,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采用对方乐于接受的理由和方式把问题圆满解决。4.张扬个性——打开思维的闸门。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离不开模仿,离不开典型实例的示范作用。但是提供范例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鹦鹉学舌、照搬照套,而是有效地指导他们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并且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鲜明地体现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例如,教学“我家的一张照片”时,教师不妨这样启迪学生:一张照片虽然拍下的是一瞬间的场景,但是在这张照片背后可能蕴藏着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可能让人得意,可能让人激动,可能让人幸福,可能让人难堪快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一同分享这难忘的时光!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就会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照片中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交际的内容就能多姿多彩。又如,在“关于春游的建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推荐春游的地点(想饱览大自然美丽风光,可以去一些名胜古迹;想学知识,可以去博物馆、科学宫;想尽情玩耍,可以选择游乐场……),并且讨论活动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先说清楚春游的目的;再说说选择的地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并且展开竞赛,看谁能用语言使大家对自己推荐的地方充满向往。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不同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交际时打开思维的闸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无拘无束地表达。5.走向生活——拓宽训练的视野。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可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它给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积累,从而拓宽专题训练的视野。如,教学“说说广告”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从大街上、电视里、广播中、报纸上搜集各种广告。课上,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口头叙述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说出充足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举办广告设计大赛,引导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启发他们在设计时能有自己的创意。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把广告寄给有关厂家,看看他们能否接受这些创意。再如,进行“聊聊春节”的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向家长、亲友了解一下,除了教材中提供的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看舞龙灯、吃团圆饭、拜年外,还有哪些习俗 (如,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讲一讲其他民族是怎样欢度新年的。6.评价激励——开发交际的潜能。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是不能表扬的,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骄傲,就会退步。所以教师对学生总是批评多表扬少。结果,学生被弄得灰头土脸,一点劲头也没有。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尊重、赞赏、宽容的态度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它能充分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应当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对于学生的优点做到不吝辞藻、热情洋溢,指出缺点和不足时,则语气委婉、言辞恳切,评价的重点是考查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他们在交际时会按照自己的天性、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独特的观点,辩驳不同的意见,从而释放出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作教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习作教材特点分析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1.本位转向。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至《〈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2.本体确认。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3.本源回归。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至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 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8篇习作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