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2014_第1页
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2014_第2页
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2014_第3页
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2014_第4页
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宁

Email:L523129@163.com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主题学分和课时:3学分48课时,共16周。实践环节1学分,前两次实践课为课外,第10周(课题申请展示)、13周(课题成果汇报)周末为课内。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到课率、讨论发言、听课表现(可针对有关内容写课后感想)等。无故缺课3次,平时成绩按0分计。期末成绩:开卷考试学时与成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上课提问、学生发言观看资料片、写读后感在老师指导下做相关章节内容的讨论\汇报实践课:阅读、搜集材料,对某些问题展开研讨,利用实践环节进行自我实践内容的设计。授课方式实践课程方式和内容

各学院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思想实际,采取不同的形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以小组(4-8人)形式完成,最终成绩=成绩平时+结题报告(文字、视频等):社会调查、读书报告、演讲和朗诵、历史话剧等。如“五四的记忆”为主题的演讲;观看《垂帘听政》、《留美幼童》、《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电影和历史资料片。

标题、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不少于3000字,多者不限第16周课程结束交齐实践论文格式(有模版)强调:打印稿和手写稿均可。严禁网上下载、抄袭!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教学实践活动。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老师书面请假。认真收集学习资料,开展研究型学习,积极和老师交流。在互相理解、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和探讨,提高我们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和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学要求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主题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

“05方案”新的四门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性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对“历史”、“历史学”的认识。疑惑之一:“政治课”抑或“历史课”?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致力于将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主流的意识形态,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并逐步确立起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历史事实的说服力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到我们手中,已不是原始的、血淋淋的事实,而是文本的产品,根据意志(为真理)与企图(为权力)以编织成的叙事。历史是一堆糊涂账,惟有在史学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一意义上,它才成了可以理解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历史到我们手中,已不是原始的、血淋淋的事实,而是文本的产品,根据意志(为真理)与企图(为权力)以编织成的叙事。历史是一堆糊涂账,惟有在史学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一意义上,它才成了可以理解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做到历史的“真实”又是何其难!“一个政权完全不侵犯历史的神圣与尊严,是一种不敢奢望的境界,人类历史的真实性与价值,全靠史学家的纯真的精神来维系。”

我必须说,从我个人来说,我不接受洗脑这个说法,谁能洗我脑子?把我脑子洗洗,我让他洗?这些个老作家哪一个都不会接收洗脑,你想想,他们都是比我年龄大得多,他们都是在旧的中国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财产,都是有正当职业正当收入的人,但是他们选择了冒死去给共产党工作,为什么?是因为洗脑?那时候怎么洗?那时候政权在蒋先生手里呢……

——王蒙疑惑之二:历史学的“求真”是否能和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结合起来?

郭道辉援引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为纪念在斯大林清洗中遇难的人们所说的一段话:“对民族悲剧的回忆是圣神的,它的意义不亚于对胜利的回忆。让我们好好想想吧,数百万人因恐怖手段而丧生,而他们的罪名均是谎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听到这样的说辞,说那些众多的牺牲品是为了某种国家的最高目的。我坚信,无论国家需要什么样式的发展,无论他的成就如何,狂妄的自尊自大不能以人的痛苦和伤亡为代价。任何东西都不能高于人的生命价值。因此。镇压是有罪的。”郭道晖:不让党史泯灭站在党的立场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写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疑惑之二:历史学的“求真”是否能和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结合起来?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主题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司马迁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历史根基

历史教育的传统: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的偏见

由于“左”的干扰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简单化、片面化(如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现实状况多元历史思潮的影响:纠正一些长期形成的历史偏见,培养科学历史观的需要。

假设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戏说、恶搞历史。

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人格缺失,越来越凸显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障碍。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大学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什么?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没有边界的。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民众;既研究本国实践,又借鉴外国经验。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大学期间学习的主要目的。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到北大来再要计较自己要不要考99分、100分的话,那太可悲了。我当然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学习,能够功课学好,但不是考99分、100分,争取班上考第一名。在大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许智宏《弘扬大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2006.6

历史给人以智慧。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前人的人生成败、得失、悲喜际遇,从而提供借鉴,提供参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魄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张岱年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历史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知晓我们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的力量和智慧,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从而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当然不能否认。顾维钧继续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千里之外的巴黎和会上两千年前的孔子却发出了穿越时空隧道的力量。视频:顾维钧巴黎和会演讲(可观赏电影《我的1919》、

《建党伟业》)

“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胡锦涛

在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感悟民族精神形成和升华的历史轨迹,激发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责任感。林则徐的“师夷”,康有为的“上书”,孙中山的“斗争”和毛泽东的“探索”,这些富于开拓精神的行为都折射出深沉的爱国之情。“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简明而可靠的书。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

对於任何东西、现象、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不认识过去,不理解现在,不能判断未来,你又有什么资格来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其它一些现实原因,如学位、考研、就业等。

疑惑之三:本课程之“有用”与“无用”。小结:历史作为一门学问,其用处是多方面的,其“最紧要的用处,是用他来助我们人生的修养”,凡是一种学问,或是一种知识,“必于人生有用,才是真的学问,真的知识”。历史的“有用”,有待从大处、深处、远处去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让我们更为冷静、清晰地认清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认清当下,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构建更为文明、进步的政治环境。国运昌盛,文运必兴。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

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分析方法:坚持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相结合,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史观: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唯物史观以及其它史观,对每种史观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举例:相对论“遭遇”中国政治;蒋介石研究;费正

清看中国。方法的探索举例:天命史观;循环史观;进化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多学科: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可以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学科方法去观察和反思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些问题。

举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即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选择、文化接受等。多视角:以世界的眼光,把中国近现代历史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来考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来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

有重点:在对近现代史有比较系统性、完整性了解的同时,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某些重大问题、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结合历史实际,又要关注当前的现实,把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资料:多方面搜寻近现代方面的资料,开拓视野。举例:一手资料,如:有关资料汇编、文献选集、历史文件、口述资料、回忆录、历史文献纪录片、历史遗迹和场景。二手资料,如海内外有关的学术著作、论文。网络资料。自学:一个没有自学精神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自学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的能力。

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知识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良好学习效果的形成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

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主题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框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研究: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与规律。共分上、中、下三编十章。含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和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两大部分。上编1840~1919:风云变幻八十年(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9~1949:天翻地覆三十年(走向解放)中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949~21世纪初:走向辉煌的六十年(奔向富强)下编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