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美术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1.gif)
![隋唐时期的美术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2.gif)
![隋唐时期的美术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3.gif)
![隋唐时期的美术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4.gif)
![隋唐时期的美术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aa4166444b03faf08dcff508449d0b9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中国经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混战,至隋归于一统。几百年来,伴随着动荡的社会,表达人们挣脱苦难、向往幸福愿望的宗教狂热,曾席卷社会各个阶层。宗教,特别是佛教教义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国家统一,战争结束,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佛国净土也模糊可见,盲目而痛苦的呻吟变为冷静的思考和乐观向上。佛的形象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佛与人的鸿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改善被填平了。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所谓世俗化,一是指形象本身似曾相识,与生活中人无异,“神性”几无,甚至把菩萨作成宫娃的形象;二是指雕塑绘画的内容更符合人们的愿望,表现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苦修苦练。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之类的题材不见了。“人神之道殊”变为人神之合一。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但佛教的严肃性也随之遭到破坏,宗教的狂热为追求生活幸福的愿望所代替。隋朝虽国祚短促,凡二主37年,但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修寺3803所,造像119430身。大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修窟造像活动达最高潮,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敦煌石窟隋代雕塑419窟一一、敦煌石窟
隋代石窟造像,一般以佛、弟子、菩萨或菩萨的组合形式为主。佛像的特征一般为头颅方圆、薄唇广额,立像胸腹微凸,坐像正襟端坐。这时期不少造像虽然“大头、短足”,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不和谐感。但是佛陀、菩萨的神情、意韵,蕴含了更多的人世的气息。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唐代石窟造像:唐代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经济物质基础,又由于皇帝和皇室贵族对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倡导,佛教造像活动在长安、洛阳及其外的广大地区得以大发展,中国佛教艺术被推向空前的兴盛繁荣时期-盛唐之境。龙门石窟在经过沉寂而缓慢的发展时期后,至此又恢复了全国造像中心的地位。“安史之乱”后,中国的佛教造像出现了转折,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特点。首先是佛教艺术的中心由中原地区逐渐向南方推移,地处西南的四川遂成为中晚唐时期佛教艺术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敦煌莫高窟,在中唐以后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公元781至848年间,莫高窟开凿了40多个窟。张义潮收复河潢以后,莫高窟又新开凿了60余窟。这些造像都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佛菩萨近似人的肌肤之美和衣褶细腻的质感以及华丽的装饰。佛的造型丰满圆润,神情庄重、雍容大度;菩萨面容丰满如满月,神态温雅妩媚,装饰精致华丽,弟子性格各异,犹如一个家族中的许多兄弟,天王身披盔甲,气宇轩昂,如大唐军旅将帅,力士面容体态、筋骨肌肉以及怒吼的神情更是出神入化。与佛教艺术更趋于人性和世俗化的潮流相一致,中晚唐的窟龛中,供养人的造像占据的位置突出。佛教人物的雕塑风格和审美意趣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就菩萨的造像而言,与盛唐相比较,亲切感、世俗感进一步增强,但那种动人心魄的优雅高贵的气质减弱了。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盛唐以前的多沿袭南北朝的秀骨清相形,面庞长圆,体型修长,站式体态多呈S形。史传活动在玄宗时代的塑圣杨惠之颇能表现人物个性,他的塑像大概具有塑绘结合、彩饰华艳、形模妙生、传神生动的特点。从事敦煌彩塑的工匠们也掌握这种本领,可见追求个性化乃是当时艺术家的普遍好尚。敦煌石窟唐代雕塑一铺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
塑像组群一般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供养天、二天王(天王足下蹋有小鬼)、二力士。佛居于中心位置,体态丰腴,面容慈祥,结跏趺座;头梳螺髻,手作说法印或无畏印,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优美,尤其是下摆摺纹生动刻划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并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使塑像的内在与外涵得以完美统一,充分显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
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各具特色:菩萨、供养人均为少女形象,温柔典雅,显得既妩媚艳丽而又高贵、不容亵渎罗汉像为一老一少,即迦叶和阿难,生活气息浓厚形貌和性格特征显著多样;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天王像孔武有力、盔甲严整,力士像凶猛暴烈、肌肉鼓突,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这些雕像虽然各有特色,但却准确地统一在一个鲜明的题材下,丝毫不显杂乱。此时期的雕像,普遍进行了彩色金箔妆銮,被称为“彩塑”,与周围斑斓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场景。一、敦煌石窟
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敦煌唐代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最辉煌最丰富的。题材范围虽仍如前代,内容却侧重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唐代菩萨进一步女性化,形成了菩萨的典型形象。佛弟子由梵相变为汉僧模样,天王、力士从服饰到性格也进一步汉化,一副唐代武将的派头。壁画构图不断创新,打破了北朝“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格局,以鸟瞰式的散点透视经营多种多样气势磅礴的巨型经变画,开拓了意境创造的新领域。线描已经形成兰叶描,笔力雄健,富有表现力,用线注意主从、疏密、虚实、浓淡关系,以及运笔中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律,加之金碧辉煌、绚烂夺目的色彩,特别是富有立体感的新的晕染法,使菩萨、天王、弟子等形象,富有圆润、真实的立体感。人物造型极尽“穷神尽变”之能事,突破了类型性格的程式,逐渐注意到在人物的行、住、坐卧、举止言谈中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以面部、眼神、动态及人物间的关系,加之典型环境的烘托,塑造富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写实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描绘的是众臣僚簇拥帝王缓缓行进的行列。帝王居于主位,形象高大。他头戴冕旒,着青衣朱裳,双臂平伸,在群臣簇拥下昂首阔步前行,颇有不可一世的神态。画面以绿、白、粉红为基本色调,惟帝王青衣朱装,形成了冷暖,浓淡、轻重的对比,帝王形象显得十分突出。敦煌唐代壁画
《维摩变(帝王图)》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敦煌石窟构图取横卷形式,最宜表现出行行列。以乐舞为先导,随以仪仗车骑,富有威仪声势的漫长行列,能概括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张议潮反对了吐蕃族而成为敦煌地区的统治者,他作为一个反抗外族羁绊的群众性的行动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在绘画中得到了表现在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众多的复杂构图,还是描写一两个人的简单画面,作者都注意抓取生动感人的情节,给予细致的入微表现。《张议潮出行图》长达八米多,人物形象一百多个。画面形象安排有条不紊,主次分明,节奏感很强。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85窟顶南披晚唐壁画《法华经变》中的《善友品》,描写善友与其弟恶友入海求宝,善友被恶友刺瞎双目后推入海中,为师利跋国所救。善友被救出后在师利跋国看守果园,一日在树下弹筝,筝声委婉动听,打动了师利跋国公主。公主问明情由,产生了爱情,以身相许,与善友结为秦晋之好。善友后又双目复明,偕夫人回到祖国。《善友品》之《树下弹筝》描写的是善友坐在树下扶筝弹奏,公主紧坐其对面,静听演奏的情景。画面线条简练,色彩单纯,形象感人。一、敦煌石窟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凿建,北魏曾盛极一时,此后沉寂了一百多年,到唐代又重新活跃起来。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的一百多年间,造像活动一直不断,形成龙门石窟开凿史上第二个高潮。此后,虽有零星建造,但已近尾声。唐代窟龛约占整个龙门石窟的三分之二。这些石窟按时间顺序自北而南排列,最后移往伊水东岸,遍及两山。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山腰,为龙门造像中规模最大、整体设计最为严密、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处造像。据记载,为唐高宗所建,费时3年零9个月。本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波状发髻。面圆润丰满,眉秀如新月,目广长,目光向下方凝视,鼻直宽厚,直与广额通连,山根不陷,口角微露笑意,显示出内心的宁静和喜悦,给人以慈祥、亲切、崇高、稳重之感。主尊重颐,颈有三环纹,端坐于仰覆八角束腰莲座上。着通肩袈裟,衣纹简洁清晰,双手以下残破。卢舍那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其形象正是佛教教义的生动体现,是神性与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主尊左边迦叶已残。右侧阿难除双手残外,头身足保存完好,面目作英俊少年模样,通高10米,恭身侍立于八角束腰仰覆莲座上,衣纹流畅,体态自然。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群像组合布局,突出主像。主尊坐像形体最为高大,其他均为立势,矮于主尊。二胁侍菩萨,身光座通高13米,矮于本尊而高于二弟子,形成构图上第一个起伏变化;天王、力士,通高10米左右,矮于主尊和菩萨,而与二弟子等高,在布局上形成第二个起伏变化。整个构图呈半圆形,主尊在半圆直径的中心,造成了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九个形象成为一完整的构图。手法上利用简单的对称排列法突出主体卢舍那佛。本尊四周的背光、项光和胸前的一环环的衣纹围绕在本尊的面部四周,使之成为全景的中心点,把主题的中心置于明显的几何中心点上,收到单纯而有力的效果。从内容方面看,本尊和菩萨的和善,及神王、金刚的强壮威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武则天时期修建的极南洞,位于龙门西山最南端半山腰,内容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魌头(半人半兽)。菩萨形象已完全女性化,袒上身,衣饰华丽,作“曹衣出水”式样,身姿扭曲成S形。洞外二力士各高2.3米,表现得很成功。上身全裸,下系战裙,一手举起托住须弥山,一手叉腰,飘带敷搭于举起之肩臂上,露腿赤足,全身筋肉暴突,体面塑造很结实,胸大肌、肩头三角肌和被表现为梅花肚的腹肌,都被作了夸张地表现,既符合解剖规律,又非如实描写,与西方雕塑手法明显有别。隋唐时期的美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二、龙门石窟
龙门东山盛唐雕刻中最精彩的要数看经寺的罗汉像,共21尊,高约1.7米,内容为“西土29祖”传灯谱系。罗汉形象服饰、姿态、年龄、性格各异。虽为高浮雕,但具圆雕的立体效果,有呼之欲出之感。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保留了少量隋唐时代的雕塑和绘画,色彩以蓝、紫、白、淡赭画成,效果清新淡雅。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四、炳灵寺
炳灵寺是唐代佛教造像的又一重要场所,现有唐代窟龛106个。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单身菩萨。造像主尊为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唐代造像多为石雕,外表加敷彩绘,也有石胎泥塑者。初唐造像,人物身材较长,面部方圆适中;盛唐造像,人物体态丰满,婀娜多姿,表情丰富生动;中晚唐造像人物腮部突起,体形过于丰腴而近于臃肿,表情比较呆板。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五、天龙山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续有开凿,以唐窟为最多,达15窟,9窟是唐代诸窟中规模最大的,位居天龙山石窟群的中心。窟前原建有三重檐的高阁,现存二层壁面,上层除高约8米的倚坐弥勒佛,下层中央雕高约5米的十一面观音,其左雕乘象普贤菩萨,右雕骑狮文殊菩萨。观音立像)赤足踏莲花,姿态极优美,上身裸,下身薄衣贴体,如“曹衣出水”,左足平站,右足尖着地,脚根轻轻离地,被支撑的身体自然扭曲成S形。胸、腹、臀、腿结构明晰可见,人体造型之美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另外,如14、17、18三个唐窟的佛、菩萨造像,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被称为“天龙山式样”。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六、四川地区唐代石窟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面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激流交汇处。在栖鸾峰下,依凌云山山崖开凿而成。坐东朝西,面江而坐,远眺峨眉,近瞰乐山。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头高14.7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
大佛双目欲睁似闭,面容慈祥肃穆。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年完工,完工时的大弥勒坐佛彩绘全身,并覆以面宽为60米的7层13格楼阁(元末毁于兵火)。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是迄今世界上最高大的石佛。
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六、四川地区唐代石窟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群计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安乐石刻肇建于南朝(523年),盛于唐、五代、宋,明清时日渐衰落。其中千佛寨、卧佛院保留有唐代雕刻。
千佛寨座落在城西5华里的大云山上,以造像规模宏大,沿续时间长而著称。整个造像区长达705米,南北两崖共105龛,造像3061尊、摩崖浮屠(塔)7座、唐碑3块、历代题记26处。千佛寨造像始于隋(593年),造像活动至少沿续了六百多年。从残存下来的部分雕像看,有的水平相当高,如56窟一尊唐代菩萨,高约2米,面丰体胖,表情温静而严肃,宝冠璎珞极华丽,风格颇似龙门奉先寺之菩萨,系盛唐佳作。
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六、四川地区唐代石窟安岳石刻
位于县城北50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沟,在长达1华里的沟两边崖壁上,凿有139个大小窟龛,造像1600多躯。这尊卧佛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体形修长,薄衣贴体,表情安祥肃穆。身后上方刻有说法图,20余尊弟子、菩萨,面目各异,表情不同。卧佛前面腰部坐着一名背对观众的弟子正为佛切脉,这种世俗化的处理,为其它各地唐代石窟所未见。系中唐雕刻精品。
隋唐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大足北山石刻
六、四川地区唐代石窟北山距大足县城北约二公里。石刻以横卧于北山之巅的佛湾最为集中,现存编号洞窟290个,造像5000多身。为唐、五代、宋所造,以宋为主。北山唐代造像不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很精彩。如10号窟之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螺髻,方面大耳。表情严肃,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莲花瓣形背光直通顶部莲花藻井。二弟子身体修长笔直,双手合揖胸前,毕恭毕敬。袈裟曳地,褶纹极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圆形头光内作锯齿纹饰。二菩萨面容丰颐俊秀,头戴高冠,长裙曳地,自然垂下,赤足踏莲花。衣纹线条勾细流畅,如薄纱透体,质感很强。这种处理手法为他处所未见。
隋唐时期的美术七、剑川石窟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第一节隋唐石窟艺术
剑川石窟,位于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钟山,南昭大理国文物遗存。创建于公元9世纪中叶至12世纪中叶,为南诏大理国遗存的云南少数民族石窟艺术。
表现南诏王及其文臣武将的雕刻,民族特点鲜明。《阁罗凤出行图》,共雕刻16人。南诏王盘坐椅上,头戴高冠。簇拥的武将筋肉暴起,装束紧牢,大鼻子、厚嘴巴,长圆脸,一副朴实敦厚的面容。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陶瓷工艺
隋代出现了彩绘瓷。隋代瓷的装饰内容有几何图案、花卉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等。工匠们能根据造型特点安排花纹,主从变化较活泼。隋代瓷工艺技术也大有提高,无论从原料加工,对釉料中铁元素性能的掌握,白色护胎釉的采用,烧窑技术等等,都比以前大有进步。从而为唐代瓷器的蓬勃发展在技术上作了准备。白瓷鸡首壶
隋
高27.4、口径5.9厘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陶瓷工艺
唐代瓷器,当以青瓷、白瓷、三彩陶瓷成就最高,也最富特色。唐代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青瓷乃是南北朝以来一直流行的瓷器。北朝末期白瓷兴起,经隋至唐渐趋成熟,且有压倒青瓷之势。唐三彩更是风行海内外的名优产品。瓷器以窑口称始于唐。如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临川白浒窑;四川成都青羊宫窑等。烧制白瓷的窑口主要有河北临安邢窑、河南的巩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耀州窑;安徽的萧窑等。白瓷贴花豆
唐
高23、口径18.5厘米
青瓷凤首壶
唐
高41.2,口径9.4,底径10厘米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陶瓷工艺
唐三彩是是驰名中外的艺术杰作。唐三彩是在汉代以来的铅釉器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唐代铅釉器的总称。所谓三彩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釉彩,常常是在一件器物上,黄、绿、蓝、赭等基本釉色交错使用。但以青绿色者为多,也有少量青黄色釉瓷。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艺中的代表作品,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装饰或者釉色,施釉工艺各个方面,在陶瓷史上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唐三彩可分两大类:俑和器物。俑有人物和动物。器物有尊、壶、瓶、罐、碗、盘、杯、钵、砚台、水注、唾壶、香庐以及房屋、仓库、厕所、假山、车、柜等模型。其中的动物与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陶瓷工艺
三彩宝相花纹盘
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二、金属工艺唐代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金属工艺很发达,解放后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不下千件。而且大多作得很精美。如乐伎八棱金杯、金花八曲银杯。这些金银器按时间排列起来,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时代的特征。以安史之乱为早晚分期的界限,前期,器物纹饰以忍冬纹、折枝花鸟纹为主体,也有以各种动物纹为纹饰者,还有一些器物从器形到装饰(如联珠纹、对兽纹)都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后期的金银器纹饰风格大变,面目一新,流行于前期的忍冬纹很少见了,而团花、缠枝花、花鸟图案成为最盛行的纹饰,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纹饰已与我国传统的花鸟纹饰珠联壁合,融为一体了。乐伎八棱金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丝织工艺唐代丝织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成功地织造了纬锦与缂丝,绫织物也大为盛行。由于丝织品的织法和纹样不同,所以名目繁多。因织法不同有绢、绫、锦、罗、纱、绮、缣等名目;因纹饰不同,绢有轻重绢、生绢、吴绢等名目;因色彩不同有锦和绮之别。绫的名目有两窠、云花、仙纹、龟甲、二色、双距、水纹、鱼口绫等。是单色斜纹织。织法因斜纹配列变化很多,可随时改换斜纹的组织而产生各种花纹,据李肇《国史补》载,越州绫最知名,但织绫技术是从西域学来的。联珠对龙纹绫唐
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丝织工艺大宝相花纹锦(局部)唐
狩猎纹夹缬绢
唐
唐代染缬技术不断提高,织物的印染手法有蜡缬(蜡染)、绞缬(扎染)、夹缬等,染色显花的织物称为染缬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二节隋唐时期的工艺
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丝织工艺刺绣在唐代也有很大进步,绣法由汉代的锁绣逐渐变为平针绣。色彩多种多样。缂丝,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挖织而成,因而表现力极强。缂丝五种
唐
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三节隋唐时期的建筑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一、都城与宫殿
隋唐时期的都城与宫殿建设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融化、吸收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气势雄伟,布局严整,装饰华丽。长安、洛阳。二、园林建筑
隋唐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在继承南北朝传统的基础上,园林建筑再度繁荣,私人花园明显增多。私家园林,不拘形式,不求豪华,取其精神,以怡情养性为宗旨。唐人多喜欢太湖石堆假山,这一新的审美领域的开拓和完善,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古典艺术宝库,也使园林艺术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南北朝的园林多是大而全的,唐代文人园林,把陶冶性灵放在首位。这一变化,使园林真正纳入了艺术领域。
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三节隋唐时期的建筑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寺、塔、陵墓建筑
隋唐佛寺建筑,据唐人统计,共四万多所,遍布全国各地,但绝大多数都已毁坏无存。流传到今天的唐代佛教殿堂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的正殿。南禅寺正殿建782年,是山区中一座较小的佛殿。它的建造年代比佛光寺正殿稍早,主要构架、斗拱和内部佛像也基本上是原物。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三节隋唐时期的建筑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三、寺、塔、陵墓建筑
佛光寺正殿建于857年,时间虽晚于南禅寺,但规模大,而且在后世维修中改动极少。里面设有佛坛,塑有三座主佛及胁侍菩萨,坛上还散置菩萨、力神等二十余尊,都是唐代的作品。大殿设计营构独具匠心,把结构与合理地安排空间密切结合起来,把建筑的结构和空间与内部雕塑、壁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正殿隋唐时期的美术第三节隋唐时期的建筑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ognos培训材料V》课件
-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 企业文化与团队协作模板
- 2025年数控裁板锯项目发展计划
- 绿色商务风地产家居市场分析报告主题
- 广州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的测定与分析
- 对读世界史的几点意见
- 小学奖学金申请书
- 银行党员预备申请书
- 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质量检测口算题带答案
- 2024年松溪县城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电联团体标准-220kV变电站并联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新版ISO22301BCM体系手册
- 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49-55项)
- 《公路智慧养护信息化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4 书籍装帧版式设计
- 中国主要蜜源植物蜜源花期和分布知识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 (2024年)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 数据中心基础知识培训-2024鲜版
- 血浆置换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