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1页
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2页
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3页
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4页
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28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本指南共分12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如何建立企业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本指南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吴彦.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目录ﻫ1总则

1。1编制目的ﻫ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ﻫ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3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ﻫ3.1单位的自然概况ﻫ3.2桥、门式起重机参数

3.3救援资源

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ﻫ4.1桥、门式起重机的概况与安全状况ﻫ4.2桥、门式起重机危险分析和辨识ﻫ4。3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

5预警和预防机制

5。1预警机制

5.2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

5。3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5。4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

6应急响应ﻫ6.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ﻫ6.2桥、门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ﻫ6。3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5事故监控措施

6.6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7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ﻫ6。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9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10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ﻫ6。11现场恢复

7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ﻫ7.1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ﻫ7。2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7。3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ﻫ7。4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ﻫ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3应急队伍保障

8.4经费保障

8.5培训和演练

8.6其他保障

9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2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3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ﻫ9.4预案的演练和更新ﻫ9。5预案上报ﻫ9.6监督检查

10事故调查

10。1事故现场的保护ﻫ10.2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3情况调查ﻫ10。4资料调查

10.5现场调查ﻫ11附则

11.1名词术语ﻫ11.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制定与解释

12附件

12.1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ﻫ12。2相关的图表ﻫ12。3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ﻫ附录A桥、门式起重机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附录B桥、门式起重机电器设备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附录C桥、门式起重机械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D桥、门式起重机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附录E桥、门式起重机事故隐患的处置措施ﻫ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ﻫ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3适用范围ﻫ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桥、门式起重机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主要包括: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防爆梁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水电站门式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万能杠杆拼装式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造船门式起重机、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等设备。

1.4工作原则ﻫ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ﻫ1.4.2相互协作,积极应对。桥、门式起重机使用管理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协同桥、门式起重机维修保养单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ﻫ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ﻫ1.4。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ﻫ2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见图1。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ﻫﻫ

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2.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ﻫ(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ﻫ(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ﻫ(7)桥、门式起重机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2.2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ﻫ(1)对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职能组工作,按预案程序实施救援。

2.2。3警戒保卫组的主要职责ﻫ(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护现场。ﻫ(2)协助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周边危险区域无关人员。

(3)维持救援现场秩序,保证救援通道畅通。ﻫ2。2.4抢险救灾组的主要职责

(1)将受伤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关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遏制事故的恶化和扩大。

(3)负责桥、门式起重机的紧急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ﻫ2.2.5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或送往医院。

2。2。6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设备技术资料、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ﻫ2.2.7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ﻫ(1)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抚。ﻫ(2)负责保障现场指挥人员与各职能组之间的联络畅通。ﻫ2。2.8善后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和善后处理。ﻫ(2)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

(3)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相关工作。

2。2。9其他相关操作的主要职责ﻫ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中的其他相关操作岗位人员提出具体的职责要求。ﻫ3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ﻫ3.1单位的自然概况

(1)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2)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桥、门式起重机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

(4)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ﻫ3。2桥、门式起重机参数ﻫ设备注册代码:规格型号:ﻫ工作级别:额定起重量:(t)

跨度:(m)高度:(m)ﻫ制造单位:产品编号:ﻫ安装地点:用户编号:ﻫ3。3救援资源

3。3。1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

3。3。1.1应急人员

包括:(1)专业维修人员;(2)医疗服务人员;(3)保安人员;(4)物资信息管理人员:(5)综合应急抢险人员。ﻫ3.3。1。2应急设备ﻫ(1)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液压升降平台、安全绳、叉车、汽车式起重机、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其他常用工具等。ﻫ(2)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机、固定电话、传真等。

(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ﻫ(4)消防设备:消防栓、泡沫灭火器、砂土等。

(5)警示标志:各种警示牌、警戒线等。ﻫ(6)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止血带、夹板、氧气、急救箱等。ﻫ(7)文件资料:桥、门式起重机使用维修说明书、使用维修记录、整机及主要零部件图、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等.

3.3.1。3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时资金和物资的及时供应。

3。3.2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ﻫ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桥、门式起重机的概况与安全状况

4。1。1企业桥、门式起重机的概况。包括设备明细表、平面布置图、使用地点、使用环境、使用年限、完好状况及安全责任人等。

4.1。2企业桥、门式起重机安全状况。

4。1.2。1安全保护装置状况:包括(1)限制起重载荷量的装置,如超载限制器;(2)限定行程位置的装置,如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轨道端部止挡等;(3)安全定位装置,如夹轨钳和锚定装置等;(4)其他安全装置,如联锁保护装置、缓冲器、安全钩、扫轨板等的型号、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ﻫ4.1.2。2主要受力构件状况:包括主梁、端梁、支腿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ﻫ4.1.2.3主要零部件安全状况:包括吊钩、卷筒、滑轮、联轴器、齿轮、制动器、减速器、轴承、车轮、小(大)车运行机构、电机、控制器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

4.1.2.4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以前曾发生事故的结构、机构及部件等的损坏和维修情况等。ﻫ4。2桥、门式起重机危险分析和辨识ﻫ4。2.1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详见附录A。ﻫ4.2.2电器设备故障及其原因分析。详见附录B.

4.2。3桥、门式起重机伤害事故及原因分析。

桥、门式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击等,占全部起重机伤害事故的87%,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约占64%.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ﻫ4。2。3.1碰撞挤压事故

(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ﻫ(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4)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大部份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ﻫ4.2.3.2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ﻫ桥、门式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桥箱、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ﻫ4.2.3。3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ﻫ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4.2.3。4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ﻫ机体倾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其不可靠;超载,支护不当,在基础不稳固状态下起吊重物,或负载转弯、超速运行等。ﻫ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或支腿折断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4.2。3.5触电事故ﻫ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露天作业碰触高压线路、司机碰触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ﻫ4。3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ﻫ企业应对自身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际评价并应对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予以考虑。

4.3.1碰撞挤压事故ﻫ有关作业人员伤害.

4.3.2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人员坠落伤害。

4.3.3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ﻫ吊物或吊具坠落砸伤作业人员,吊运危险物品时还有危险品对作业人员或周边群众及环境的危害.ﻫ4.3。4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司机受伤,同时危害附近作业人员和其他设备。ﻫ4。3.5触电事故ﻫ司机或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可能伤害周围其他人员.ﻫ5预警和预防机制ﻫ5.1预警机制

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ﻫ当起重机突发事故时,现场责任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并根据指挥人员指令发出预警警报,进入预警程序。

5。2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ﻫ5。2.1桥、门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ﻫ5.2。2设专门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ﻫ5。2.3定期分析桥、门式起重机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ﻫ5。2.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2。5企业日常检查制度(对应起重机械主要故障及原因进行检查、维修);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详见附录C.

5.2。6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在日常巡检中对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机械结构件、重要零部件的安全状况及环境情况(如风速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排除故障.

5。2.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危险辨识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教育,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详见附录D。ﻫ5.3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对设备的故障,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详见附录E。

5。4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

如事态的发展超出控制能力,应按预案要求,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请求支援或由政府启动更高级别预警。ﻫ6应急响应

6.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ﻫ桥、门式起重机发生事故后,现场操作或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桥、门式起重机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向应急援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生事故的桥、门式起重机的型号、参数、位置、事故程度、大致损失情况等),按图2所示流程进行。

6.2桥、门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ﻫ桥、门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第一响应,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6.2.1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

企业可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应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转移或阻挡坠落的物料伤人、受威胁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ﻫ6.2.2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ﻫ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ﻫ(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ﻫ(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ﻫ(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ﻫ6。2.3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ﻫ(1)现场警戒和隔离.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警戒保卫组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ﻫ(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ﻫ(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ﻫ(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ﻫ6。2.4桥门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ﻫ(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ﻫ(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ﻫ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ﻫ(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ﻫ(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ﻫ(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6.2。5桥、门式起重机碰撞挤压ﻫ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ﻫ(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ﻫ6.2。6桥、门式起重机漏电、触电ﻫ(1)切断电源。抢险救灾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ﻫ(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ﻫ(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ﻫ(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ﻫ(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ﻫ6.2。7桥、门式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ﻫ(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ﻫ(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ﻫ(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ﻫ6.2。8突发大风将门式起重机刮跑ﻫ(1)现场警戒、隔离和将受威胁人员疏散.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立即通知受威胁区域以内的人员,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2)立即由司机操作紧急防风装置(如电动抱闸器)和(或)由地面应急救援人员用楔块或缆风绳对起重机进行锚(固)定。

(3)救援人员不宜攀爬上起重机营救司机,司机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妥当办法自行脱离.ﻫ6。3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ﻫ桥、门式起重机组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先初步评价和确认事故的地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根据报告的信息结合桥、门式起重机施工使用情况、安全运行状况、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估确认,做出应急反应。第一,确认现场应急救援程序是否立即实施;第二,根据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第三,根据事故的范围、ﻫ损失情况及发展状况决定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报告情况决定启动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决定上报上级部门,是否要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流程如图3所示。ﻫﻫ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ﻫ事故确认后,在企业自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外部报告程序如图4所示。

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在作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同时应按《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伤亡数量、损失情况及危险扩大趋势,是否需要外部救援等情况及时上报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中心,必要时启动地市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共同抢险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ﻫ6。5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事故监控由现场指挥部具体实施。ﻫ(1)安排专人随时监控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现场(整机及构件的稳定情况、金属结构的变形及危险部位的变化、坠落吊物的稳定性、伤员抢救的进度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判断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ﻫ(2)收集桥、门式起重机原始资料,根据现场状况分析和认定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人员伤亡及物品损失情况进行汇总上报。ﻫ

6.6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ﻫ6。6。1启动条件

对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现场危险程度进行快速预测,对可能扩大的危险和发生整机倒塌或吊物坠落引发受害区域危险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低温、腐蚀等物质)连锁反应,危及区域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应报请应急救援总指挥,确定是否实施人员疏散和安置.

6.6.2疏散与安置原则ﻫ(1)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疏散,就近安置。ﻫ(2)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保障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ﻫ(3)统一指挥,迅速行动。ﻫ6。6。3措施(1)明确疏散路线和安置人员名单、数量、地点。ﻫ(2)应急指挥部组织和帮助疏散和安置。ﻫ(3)检查落实安置人员生活、安全等状况。ﻫ(4)根据救援工作的进度决定安置人员的回位。

6。7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ﻫ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ﻫ(1)事故现场警戒区域说明(警示标志和告示)。

(2)交通管制要求、路线、时间、通行人员证件.ﻫ(3)警戒期间有关问题的处理(救援队伍通行、救援物资运输、有关人员疏散等).ﻫ6。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ﻫ(1)现场医疗组的工作规定和分工.ﻫ(2)伤员的现场紧急医护处置措施。ﻫ(3)伤员送出或医疗部门救护车接诊的交接办法(包括伤员医疗救护情况的交接)。

6.9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1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6。9。2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根据桥、门式起重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人员一般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砸鞋、安全绳、防护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施。

6。9。3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1)高空坠落:避免盲目移动造成二次伤害,按压住受伤害部位的主要动脉血管,防止大出血发生。

(2)被困高空:迅速用安全带固定在安全位置,寻找安全撤离途径离开被困地。ﻫ(3)触电:切断总电源,迅速用绝缘物移开漏(导)电物体。

(4)挤压碰撞、吊具(物)坠落砸伤:用支撑物挡住挤压物防止继续压紧,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防压保护。ﻫ(5)火灾、有害介质环境:迅速佩带专业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行,向上风口方向撤离危害环境。ﻫ(6)其他互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等。

6。10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0.1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ﻫ6.10.2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ﻫ6.11现场恢复ﻫ6.11.1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ﻫ6.11。2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ﻫ6。11.3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ﻫ6.11。4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7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1)用激光垂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检测结构的变形,判断整机倾斜和变化情况。ﻫ(2)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度联结螺栓的松动情况,防止整机倾翻、构件倒塌等。ﻫ(3)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兆欧表,测量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预防漏电、触电事故。

(4)用万用表,检测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防止控制系统失灵。

(5)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发现吊装物发生有害气体的泄漏,预防人员中毒事故.ﻫ7.2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ﻫ(1)消防设备:各类灭火器、砂土。

(2)医疗救护设备:救护车、止血带、单架、夹板、氧气瓶等。ﻫ(3)通信设备:电话、对讲机、手机、传真机等。

(4)工装设备:发电机、流动式起重机、电瓶叉车、液压升降平台、高空作业车,消防云梯、电焊机、气割机、电动砂轮切割机等。ﻫ(5)个人防护设备:安全绳、安全带、劳保鞋、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6)桥、门式起重机备用宜损零部件:螺栓、钢丝绳、槽钢、工字钢、钢管、沙袋、楔块、压板、安全保护装置等。ﻫ(7)其他设备:各类通用工具、应急灯等。

7。3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ﻫ重点突出什么人、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机、干什么、用什么装备或手段、如何干。

7.3.1人员高空坠落ﻫ(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事故及影响区域,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ﻫ(2)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坠落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物体,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ﻫ(3)医疗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附近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现场紧急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ﻫ7.3.2突发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ﻫ

(2)抢险救援人员.利用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带系牢并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启动自备发电机并切换备用电源.如需要,还可在地面设置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7.3.3桥、门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

(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ﻫ(3)紧急抢险救援。先切断受影响区域内的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倒塌物体,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4)抢救伤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7。3。4桥、门式起重机碰撞挤压作业人员ﻫ(1)司机: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防止发生进一步挤压碰撞.

(2)应急抢险救援人员:采取必要的抬升、切割、顶开设备将碰撞挤压伤者的吊具、吊物等移开实施救援,同时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吊物或吊具。

(3)医疗救护组人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ﻫ7.3。5桥、门式起重机漏电、触电

(1)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立即切断起重机的总电源,用绝缘物将带电体从伤员身边移开.ﻫ(2)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紧急救护伤员,使伤员恢复呼吸.

7.3。6桥、门式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ﻫ(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立即用广播、话筒等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和疏散.

(3)紧急抢险救援。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吊物、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立即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吊物(具),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4)抢救伤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7。3.7突发大风将门式起重机刮跑ﻫ(1)现场警戒、隔离人员.在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ﻫ(2)司机应立即操作紧急防风装置(如电动抱闸器)对起重机进行锚定。采用安全绳或其他妥当方式自行脱离起重机。ﻫ(3)应急救援人员立即用楔块等对起重机进行锚定,或用缆风绳固定起重机,防止起重机发生进一步滑移。

7.4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

7.4。1高空坠落、吊具(物)坠落、整机倾翻、折断、倒塌等情况下的伤人事故,如果因为压住伤员的物体过重无法移开时,可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用气割设备、液压钳,扩张器,电锤等破坏性的分离物体救出伤员。

7。4。2对于高空被困,现有起升设备无法够及的情况下,可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消防部门,用消防云梯、高空作业车等运送抢险人员到空中,救出伤员。

7。4.3对因为危险吊物倾翻或泄漏无法灭火或控制事态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消防部门,用专业的消防和防化设备扑救,同时可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方案,疏散受威胁人群。ﻫ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ﻫ8.1.1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ﻫ8。1。2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ﻫ8.1。3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8.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2.1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ﻫ8。2。2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ﻫ8.3应急队伍保障ﻫ明确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ﻫ8.4经费保障ﻫ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8。5培训和演练ﻫ8.5.1应急救援培训

(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对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

(2)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能力。ﻫ8.5.2演习(演练)ﻫ(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

(3)根据演练后实际情况,提出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ﻫ8.6其他保障

8.6.1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8.6.2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ﻫ8.6。3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ﻫ9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预案编制一般步骤ﻫ9。1.1编制准备

(1)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制定编制计划.ﻫ(3)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特种设备基本状况。ﻫ(4)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ﻫ(5)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ﻫ9.1。2编制预案

9.1.3审定和演练ﻫ9。1.4改进措施ﻫ9.2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ﻫ9。2。1格式ﻫ(1)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ﻫ(2)目录。

(3)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ﻫ(4)预案内容。ﻫ(5)附件。ﻫ(6)附加说明。ﻫ9.2。2基本要求ﻫ(1)使用A4纸打印文本.

(2)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

9.3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ﻫ9.4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9.4.1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ﻫ9.4.2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ﻫ9。4.3根据演习演练验证结果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ﻫ9.5预案上报

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9。6监督检查ﻫ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ﻫ10事故调查ﻫ10。1事故现场的保护ﻫ(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故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ﻫ10.2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2。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ﻫ10.2。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ﻫ10.2.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ﻫ10.2.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10。2.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10.2。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10.2。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10.2。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ﻫ10.3情况调查ﻫ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10.4资料调查ﻫ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桥、门式起重机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1)桥、门式起重机的生产档案资料.桥、门式起重机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桥、门式起重机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桥、门式起重机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2)桥、门式起重机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ﻫ(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桥、门式起重机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ﻫ10.5现场调查

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0.5。1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桥、门式起重机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边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ﻫ10.5.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ﻫ10。5.3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ﻫ10。5。4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

(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ﻫ(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10.5.5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连锁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照明开关箱、危险电压警报器、熔断器、过电流继电器、控制器的零位触点等。

(2)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夹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过卷扬限制器、防风防滑装置(夹轨器、铁鞋、锚定装置等)、行程限制器、自动联锁装置、起重量限制器、门舱安全开关、栏杆、挡板、护罩等。ﻫ(3)事故涉及的桥、门式起重机的附属设备(施).

10.5。6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ﻫ10。5.7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ﻫ11附则ﻫ11。1名词术语ﻫ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ﻫ11。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ﻫ11.3制定与解释ﻫ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ﻫ12附件ﻫ12.1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2.2相关的图表ﻫ(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ﻫ(2)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ﻫ(3)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

(4)应急机构、人员通信联络表。

(5)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

(6)疏散线路图和安置场所分布图。

12.3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1)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

(2)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

(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ﻫ(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ﻫ附录A桥、门式起重机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A.1锻造吊钩损坏:尾部及尾部螺纹退刀槽出现裂纹;吊钩表面上有裂纹和破裂;钩嘴危险端面的磨损超过其高度的10%。ﻫA.2片式吊钩损坏:外力使吊钩弯曲;钩片的表面上有裂纹.ﻫA。3滑轮:滑轮槽不均匀磨损(钢丝绳磨损快);滑轮心轴磨损(心轴损坏);滑轮不转动(钢丝绳磨损),轮缘或腹板上有裂纹(滑轮损坏)。

A。4卷筒损坏:出现裂纹;壁厚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0%。

A.5轴或轴颈损坏:出现裂纹;轴的弯曲每米超过0。5mm。ﻫA.6联轴器:在半联轴体内有裂纹(损坏联轴器);联接螺栓孔磨损(产生振动切断螺栓);联轴器齿磨损(缺乏润滑脂齿磨坏、重物坠落);键槽磨损(键脱出、重物坠落)。

A.7齿轮:齿轮齿损坏(在工作中跳动继而损坏);齿磨损(在启动或制动时跳动);轮辐、轮圆和轮壳有裂纹(齿轮损坏);键损坏和齿轮在轴上跳动(切断键)。

A.8制动器:对运行机构来说小车或大车断电后滑行距离较大,不能夹持住货物(拉杆系统中活动关节被卡住,润滑油滴入制动轮的制动面上,制动带过分磨损,电磁铁制动器上制动杠杆的锁紧螺母松开,液压推杆制动器上叶轮旋转不灵);上闸后打不开(制动闸带胶粘在有污垢的制动轮上,活动关节卡住,弹簧张力过大,电磁铁线圈烧毁,液压推杆制动器油液使用不当、叶轮轴上键损坏导致电动机空转、叶轮卡住、电动机回路断线或烧毁);制动带有焦味,磨损很快(不均匀离开使制动带发生摩擦、制动轮过热);制动器易于脱开调整位置(调整螺母没有拧紧或备螺母没拧紧)。ﻫA.9减速器:装有轴承处的外壳发热(轴承故障);润滑油沿剖分面流出(齿轮磨损、齿轮和轴承内缺润滑油);振动或跳动(机件磨损、螺栓松动)。

A。10滚动轴承:过热(缺乏润滑油脂,轴承内有污垢);工作时噪音大(装配不良、轴承游隙过小或转动件受阻,轴承零件磨损或破碎)。ﻫA.11车轮:走行不平稳及发生歪斜(车轮轮缘磨损超差,不均匀磨损使车轮直径差别过大,轨道不平)。

A.12小车运行机构:打滑(轨道上有油或在室外工作时有冰霜,轮压不均匀,同一截面内两根轨道标高差过大,启动过猛);小车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