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电灾害防御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社会管理处二○一一年CHINAMETEOROLOGY中国气象局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依法履行职责,促进科学发展主要内容我国的雷电灾害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防雷法规与文件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一)雷暴活动频繁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
年最多雷暴日:22个城市在50天以上年平均雷暴日:10个城市超过40天一、我国的雷电灾害一、我国的雷电灾害(二)雷电灾害严重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9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近400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千人。
雷电灾害涉及电力、通信、石化、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系统毁坏建筑物损坏火灾、爆炸森林火灾航天工业畜牧业石油化工
(三)雷电灾害成因
雷电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象,具有大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辐射等特征。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四)雷电灾害机制直接雷电灾害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建(构)筑物、设备等,其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及热效应、机械效应等所造成的直接损害。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电磁感应破坏)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内),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损害。一、我国的雷电灾害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90%以上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
——汛期是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期,4~9月间发生的雷灾起数和雷击伤亡人数均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图4: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0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
二、防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古代:引雷入地
——欧州古代:预警过去发展直击雷的防护:1754年前后,富兰克林、罗蒙诺索夫等一批欧美学者用试验证实了“雷就是电”,并发明了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闪电。250多年的实践证明,LPS是迄今唯一有效和广泛使用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雷电波侵入的防护: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架空电话线屡遭雷击促使防雷保安器的研制成功;1882年纽约首次实现供配电后,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大量遭雷击又促使了电力系统防雷的研究。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20世纪中叶以后,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LEMP可能损坏大范围的电子系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一)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网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目前,气象部门全国布点建设雷电定位系统,总探测站数400多个,并实现区域联网,大大提高了探测精度和效率。此外,中国气象局已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兼有云闪探测功能的区域性雷电监测系统。
这些站网和系统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测、人工影响作业指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现状(二)雷电预警预报雷电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国雷电预警预报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近几年在雷电诊断分析及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随着全国局域雷电定位网的建立和应用,一些省市开始针对有无雷电发生进行定性产品发布,或针对某些行业单位、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性的雷电预警预报。总体而言,我国在雷电预警预报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没有成熟的可供预报服务实际使用的业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的需求。现状(三)雷电科研我国在雷暴云电结构、雷电物理、雷电电磁辐射、人工引发雷电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国家级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护实验室、广州雷电野外试验场。国家级测试中心:北京、上海防雷产品测试中心其他部委、行业科研机构现状(四)防雷技术服务包括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鉴定、设计技术评价、跟踪监督检测、年度常规检测、防雷产品测试等多个服务项目,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多个行业及部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现状(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现状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我国也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民族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既积极参与国际防雷产品、工程市场的竞争,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前沿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国际防雷界已形成一定影响,也打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六)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筹建“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截止目前,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近10部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50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6部),数十部地方防雷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现状(七)防雷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
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了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窗口,依法履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资质和产品备案以及市场监管等社会管理职能,有效地降低了防雷安全隐患。现状问题
雷电科研、业务水平已上一台阶,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致灾因素等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现代防雷的内涵在理论、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上有了很多的创新和发展,但专业学科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雷电防护需求迅速增长,但防雷法规、标准建设,防雷工程及产品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防雷标准的全面性、统一性、协调性以及行业间的协调亟需加强。社会公众防雷减灾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达不到自防自救的程度。
主要抓手:提高业务科技含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工作措施:强化统筹规划、整合业务资源、加快现代化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等发展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推进防雷减灾工作的科学发展。
科技、人才平台雷电防护风险评估雷电科研雷电预警预报雷电监测雷灾调查社会管理雷电灾害防御体系科技、人才支撑法规科普宣传(运行、保障)未来
已初步形成由1个法律、2个行政法规、3个部门规章以及5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的防雷法规体系。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气象法(2000年)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国务院412号令(2004年)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地方性法规26部部门规章3部中国气象局规范性文件若干地方政府规章33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法》附则,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第五章气象灾害防御的第31条,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作出了规定;相应地,第七章法律责任的第37条,对有关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气象法》第37条的内容: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三、二十四条)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国办发[1998]137号)明确气象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5、《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加强雷电监测网建设”、“依法管理和规范雷电灾害防护”等要求。
6、《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2006年7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气象局呈送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醒各地、有关部门(包括电力、通讯)加强防雷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7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要求:做好预测预报、落实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做好应急处置、广泛组织宣传等。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7、气象、安监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7月27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二、切实落实好防雷安全管理职责三、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力度四、加强防雷安全宣传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五、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8、气象、教育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7年5月25日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
一、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从源头把好学校防雷安全质量关;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范围,履行好对学校的安全监管职责,并配合气象主管机构检查、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二、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教育部门要联合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防雷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三、要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宣传和雷电灾害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四、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对学校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依法维护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秩序。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一)雷电监测网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制度两个原则:统一规划: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分级实施: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
主要目的:客观、定量掌握雷电信息;避免重复建设主要目的: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业务服务能力和科技含量(二)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和科研的制度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开展雷电监测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发生的机理等基础理论及防御等应用技术研究,并加强对雷电灾害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气象主管机构气象台站有条件的气象台站有关部门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三)防雷从业单位资质认定及管理制度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资质认定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定——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分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丙级: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由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电力、通信特殊规定)。主要目的:通过资质认定和日常管理,提升防雷质量。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四)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制度(征求意见)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关键点: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施工单位应按照审核同意的方案进行施工施工中变更和修改方案的,应重新申请审核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五)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制度(参加验收)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关键点:未经验收取得合格证书的防雷装置,不得投入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六)防雷装置检测制度
(1)跟踪检测
检测对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有关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包括施工过程检测以及工程竣工检测)。
(2)常规检测检测对象: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相关要求:一般每年一次;危爆环境场所则应每半年检测一次;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具有资质的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气象主管机构)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七)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
——负责组织进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
——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组织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
——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有关组织和个人的义务
——及时报告雷电灾害的发生;
——
协助调查与鉴定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
(八)防雷产品管理制度四个重要环节:
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使用要求(相关标准)通过正式鉴定测试合格测试机构条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检验机构应通过认证或获得资格认可备案上市销售使用的防雷产品应到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监督检查。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九)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资格认定机构:省级气象学会(组织考试、颁发证书)国务院2004年5月19日以国发[2004]16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把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从行政审批项目转为自律管理项目。
指导和监督机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
四、防雷主要法律制度(一)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内涵浅析十六大的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2008年《国务院工作规则》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政府职能五、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一)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内涵浅析气象主管机构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按国务院授权,具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
初步定义: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依据有关法规规定对全社会的气象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的职能,其目的是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保障。管理对象:所有从事气象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实施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业自律等具体职能:气象探测管理、气象预报管理、气象资料管理、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施放气球管理、气象行业管理、气象有偿服务管理、气象行政执法和处罚等。五、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行政许可技术监督市场服务防雷装置设计设计技术评价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参加验收)常规检测设计审核(征求意见)竣工检测产品生产销售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鉴定投入使用五、履行好防雷社会管理职责(二)防雷行政许可及技术监督工作流程防雷工程资质申请认定流程:申请初审评审认定发证省或市级气象局省或市级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或省(区、市)气象局委托的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评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或省(区、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备案程序实施主体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流程:申请提交初步设计审核材料提交施工图设计审核材料符合条件:受理审核通过,颁发《设计核准书》不符合条件出具书面理由,退回审核不通过,出具《设计修改意见书》修改后再重新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出具《补正通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流程:申请提交竣工验收材料符合条件:受理验收通过,颁发《验收合格证》不符合条件出具书面理由,退回验收不通过,出具《整改意见书》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材料不符合要求出具《补正通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工作要认清大方向、大背景党中央:—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国务院:—集中清理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和执法—理顺行政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社团法人等的权责关系、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行为,防止以各种名目给企业增加负担—规范公共部门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六、县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重点中国气象局的相关要求:
——
把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
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
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
——
建立“以依法履职为核心”的工作格局
——
理顺业务、服务、市场以及管理间的关系
——
内要提升科技含量,外要加大协调、合作力度
切实履行好防雷减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六、县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重点(一)公共服务职责
1、开展雷电和雷灾的普查、区划,确定防雷减灾工作重点单位和区域,比如:可以通过对雷电观测记录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雷暴日的空间分布图和闪电密度分布图,以及雷电灾害的年月变化、空间分布、雷击伤亡情况、雷电灾害发生地和雷灾损害类型等;
2、开展雷电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基层气象部门现有的短信平台、声讯平台、影视平台、网站、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监测预警信息,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防御雷电灾害提供支持和帮助;六、县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重点(一)公共服务职责(续)
3、开展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发挥好技术监督作用。检测包括对新建项目的跟踪检测、竣工检测以及对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的常规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法,二是安全,三是规范(五分离,两区分),四是科技含量;
4、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为制定防雷减灾规划、改进防雷安全薄弱环节、强化防雷社会管理奠定基础。管理业务化、装备现代化、服务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六、县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重点(二)社会管理职责
1、实施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两项行政许可,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质量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规范窗口建设和工作流程,二是不能附加许可条件,三是不能收费或代收费,四是不能指定防雷工程企业或产品。;
2、做好防雷行政执法、检查,依法维护防雷安全生产秩序。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理、有据、有节、有序地开展执法检查,二是严查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接受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以及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六、县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重点(二)社会管理职责
3、做好防雷行业监管,依法维护防雷市场秩序。重点:一是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擅自从事防雷设计、施工活动,二是异地防雷工程企业未备案从事相关活动,三是防雷产品未备案进行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煤炭开采权转让及安全生产保障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制作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版餐饮业店长任期管理与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铁停车场车位租赁及公共交通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法院判决引导下的债务偿还与追加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室出租合同(含仓储物流)3篇
- 二零二五版深基坑降水井施工劳务分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果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2篇
- 设备租赁公司2025年度租赁施工塔吊合同2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综合实践》示范课教学设计
- (正式版)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 用要求
-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矿安﹝2024﹞192号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人员培训方案
- 《贵州旅游介绍》课件2
- 2024年中职单招(护理)专业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无人机应用平台实施方案
- 挪用公款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医生个人总结)
- 盾构隧道施工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集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