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_第1页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_第2页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_第3页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_第4页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第三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第四节沦陷区的新闻事业第五节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文抗日报刊第六节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2/3/20231第一节概述一、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势下的两极新闻事业共处1、英美逐渐与日本对立国内外形势:

2、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2/3/20232二、两极新闻事业共处的主要形式1、共产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国民党的新闻工作者可以联系起来办一家报纸2、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自己的机关报,共产党也同意国民党在解放区公开出版自己的机关报。3、主要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组成的通讯社在国统区成为合法通讯社2/3/20233第二节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一、延安的新闻事业(一)延安的报刊1、《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加强《解放》周刊1937年4月24日创刊于延安,1941年停刊,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2/3/202342、《解放日报》及一批新报刊的创办《解放日报》的创办背景: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皖南事变”。《解放日报》1941年5月15日创刊于延安,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贡献2/3/20235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一份革命性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廖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2/3/20236延安的其他报刊:《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共产党人》、《中国工人》、《中国妇女》、《中国文化》。毛泽东为其撰写发刊词的报刊有《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工人》(二)通讯社和广播电台1、新华社的加强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与《新中华报》社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2/3/202371941年5月,新华社对各地通讯社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既加强了党对外宣传的领导,也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试验播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经过四次迁址,到达北京,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3/20238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报刊(一)中央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报刊的整顿(二)敌后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发展1、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华北版),首任社长兼主编何云在山西反“扫荡”中壮烈牺牲。2、山东解放区的《大众日报》3、晋绥解放区的《抗战日报》2/3/202394、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社长、总编辑是邓拓。(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八匹骡子办报”。5、华中解放区的《江淮日报》2/3/2023106、新四军四师的《拂晓报》三、新闻界的整风与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一)《解放日报》的改版与新闻界的整风1942年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界的整风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3月至1942年8月,党报的版面改革,《解放日报》改版。2/3/202311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量刊登国外通讯社的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际。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2/3/202312改版的意义:通过改版,《解放日报》克服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克服国内外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做法对他们的影响。《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2/3/202313改革的成就: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②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③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基础,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哲学,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2/3/202314第二阶段,1942年8月至1943年3月,加强党性和党的观念教育,“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倾向”,使报纸成为“完全的党报”。第三阶段,从1943年3月至1944年2月,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报刊的群众工作。2/3/202315全党办报:全党办报方针既包括组织建设又包括思想建设。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依靠全党来办好报纸。每个党员都要对党报负责,关心阅读党报,讨论党的言论和新闻,为党报写稿,党报要忠于党的纲领路线,要与党的领导机关息息相通。1

942年中共中央、中央西北局并责成各级党组织在党内进行关于党报的教育。经常看党报,是每个党员应当努力尽到的责任。《解放日报》配合该决定的贯彻执行,发表题为《党与党报》的重要社论,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全党办报的思想。1944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总结为经验为“全党办报”。2/3/202316(二)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这次整风不仅在实践上促进了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而且使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得以确立。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正确处理新闻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关系,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2/3/202317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陆定一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2、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所谓“集体”,“是指整个党的组织而言的集体”。全党办报的实质就是:办报要在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线。2/3/2023183、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4、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批判“技术第一”的思想。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5、树立鲜明生动、活泼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6、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2/3/202319党报的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3/2023207、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经过整风改革,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深入改革。2/3/202321第三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一、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事业《抗战》三日刊:1937年8月19日创刊,邹韬奋主编。《救亡日报》:是国共两党联合创办的一张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1937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初为国共合作,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最多日销3500多份。上海沦陷后,先后迁往广州、桂林出版。2/3/202322《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办。《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办。周恩来任董事长,社长是潘梓年。《新华日报》和《群众》的创刊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事情,意义重大。2/3/202323《新华日报》和《群众》在武汉期间最主要的宣传成绩是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宣传了持久战的思想。这一时期武汉的报刊还有:《扫荡报》《武汉日报》《大公报》《全民抗战》等1937年11月8日由范长江、夏衍发起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1938年3月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它是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9月,它在上海创办了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2/3/202324二、重庆等地的新闻事业1938年10月以后,先后在重庆成立和各地迁来的新闻机构有20多家。《新华日报》围绕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它在国统区被人民称为“灯塔”、“北斗报”桂林也是重要的新闻出版地。2/3/202325三、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及《新华日报》的斗争2/3/202326第四节沦陷区的新闻事业沦陷区主要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1932年3月1日,伪满州国成立。日伪政权创办了大批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1、日伪的报纸主要有:东北:《满洲新闻》《满洲日报》《康德新闻》2/3/202327天津:《庸报》《东亚晨报》北京:《新民报》《实报》《晨报》《华北日报》上海:《新申报》《中华日报》《平报》南京:《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广州:《迅报》《中山日报》2、日伪的电台主要有:日伪在沦陷区建立的广播电台大约有50-60座。2/3/2023281925年,日军建立了大连广播电台—“大连放送局”,这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33年4月,日本关东军设立的“新京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38年在北京成立“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成立“南京广播电台”,1941年3月改称“中央广播电台”3、日伪的通讯社主要有:1941年,伪满洲国成立“伪满洲通讯社”。2/3/2023294、日伪的新闻法规主要有:1941年,伪满洲国颁布“弘报三法”:《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伪满洲政权竭力用御用新闻工具宣传奴化思想和殖民政策。5、汪伪政权新闻机构南京的《民国日报》、上海的《平报》等2/3/2023306、沦陷区殖民新闻体制的特点:(1)傀儡性(2)垄断性二、秘密出版的进步报刊在东北,中共党员在《大同报》《国际协报》《黑龙江民报》等报上,占领了副刊作为宣传阵地。在北平,《自学》《细流》《萤火》等刊物在苏州,《青白报》2/3/2023311937年7月天津沦陷后,一些爱国学生、工人和新闻工作者出版了20多种抗日报刊,如:《高仲明纪事》《炼铁工》《抗战》《突击》等。三、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这五年时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孤岛”的形势:中共及其他爱国力量利用租界的特殊条件,办起了一批新的抗日报刊。2/3/2023321、编译报刊2、以外商名义发行报纸3、以其他形式出版抗日报刊较为重要的有:《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译报》: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于1937年12月9日在租界创办的报纸,夏衍任主编。12月20日被迫停刊。2/3/202333《每日译报》:《译报》停刊后,改为《每日译报》于1938年1月21日出版。《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创刊于上海,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出版的一张抗日报纸,主笔是徐铸成。《文汇报》的编辑方针是伸张民族大义,宣传抗日救国。2/3/202334第五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文抗日报刊2/3/202335第六节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一、斯诺及其作品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他勇敢的进入革命地区,成为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2/3/202336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为《西行漫记》。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该书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2/3/202337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毛泽东与斯诺(左1)在天安门城楼上2/3/202338二、路易斯•斯特朗与《人类的五分之一》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1885年出生在美国。她当过记者、特约编辑,一生中写了30多部著作。从1925年第1次访华到1970年在北京逝世,她共访问中国6次,并在中国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斯特朗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总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尊敬,成为中国革命的见证人。2/3/2023391937年,到山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