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论文_第1页
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论文_第2页
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经济周期理论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论文当下,我们国家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层次级、分工更复杂、构造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构造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对解释我们国家经济新常态特征具有深入指导作用。以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那么经济波动能否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从发展历程来看,1953年以来我们国家共经历了10次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可见经济波动并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现象,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普遍产物。我们国家社会市场经济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所没有预期到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研究经济周期的指导性地位。在中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波动产生的基本矛盾同样存在。鉴于此,本文在扼要梳理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之后,着力用该理论来阐述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一、经济周期理论基本内涵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对经济周期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为经济周期会呈现出繁荣、衰退、危机、停滞、繁荣阶段的周而复始状态。〔一〕经济周期的长度固然在其着作中曾反复提到经济周期的长度,但是对其详细持续时间却并未给出明确回答。例如他提到:能够以为,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这个生命周期如今平均为10年,但是这里的问题不在于确定的数字,且周期时间可能会逐步缩短[1]695.因而,的周期理论并没有详细确实定的时间间隔,并且会随时间空间为转移。〔二〕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以为,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它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又是走向危机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若爆发危机,资本家为了使得自个的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势必放弃旧的机器设备和技术,而采取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以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这段时期,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断扩大,为工人提供的就业时机也不断增加,进而消费生产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无疑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向新的更高层次水平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伴随着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扩大,新的繁荣逐步构成。然而,经济运行中的构造失衡开场凸显。各部门和各企业由于在繁荣期存在不平衡竞争,进而导致劳动在不同部门间的不平衡,并影响收入分配,进而导致社会整体运行中的消费存在构造失衡,当这种不平衡大面积出现时,社会的总供应和总需求开场失衡,新的危机产生。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伴随着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而出现周期性的状态。然而,这仅仅作为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而非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它只能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更新来影响劳动在部门间或企业间的分布,影响不同部门间或企业间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构造,进而影响供求关系。但是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并非是经济产生危机的充分必要条件,无法直接决定经济一定出现繁荣或者衰落。正如所讲,机器设备更新的平均时间,是讲明大工业稳固以来工业发展所经过的多年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2]282无论是经济周期的长度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归根结底都只是影响二者的详细因素之一。〔三〕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在分析经济周期根本原因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它也是经济危机和周期的最深入根本源头。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就是其生产方式所包含的矛盾,它在不同层次上与经济危机和周期的构成严密联络。故主要从消费缺乏、比例失调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1.消费缺乏论。以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资本家总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而,资本主义企业势必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人工资来增加产品的剩余价值,同时无限扩大生产力的趋势导致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中用于直接消费的收入不断减少。同时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讲,其有限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与无限扩大的生产力构成矛盾,有效需求缺乏导致生产过剩。而在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指出,发生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将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这样才能促进再生产循环,反之,则危机即来。所以,消费的缺乏导致生产过剩,资本的剩余价值没有顺利地进入到流通中,无法循序渐进地进行下一次的投资和再生产,导致危机的产生。总之,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决定了生产的边界,一旦生产力无限扩大却没有足够的社会需求作为支撑,生产和再生产则无法有序进行,再生产环节所能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一轮又一轮的生产-消费-再生产环节中逐步减少,经济出现衰退,危机产生。2.比例失调论。在(资本论〕第2卷中,阐述了因资本主义两大部类生产的比例失调而引发了经济危机。[3]152恩格斯也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对立。[4]313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要求各部门和企业之间保持严密的联络,同时也要求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在部门和企业间按比例分配。然而,资本是逐利的,它不会考虑社会生产关系中能否存在合理的生产构造和分配比例,在每一次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本来的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在部门间或者企业间的分配比例开场生效,新的比例产生。正是由于个别企业在社会中处于生产无状态,进而使投资生产比例失调,经济构造遭到毁坏,进而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换句话讲,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导致资本竞争与再生产条件背道而驰,也是导致社会劳动在各部门和各企业失调的根本原因。3.利润率趋于下降。在(资本论〕第3卷中提到:利润率的下降会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构成,进而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经过发展的威胁[5]270.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表如今资本和劳动的比例上,可变的资本投入越来越多,而劳动的需求量相对单位资本越来越少,就业时机减少,劳动力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劳动力过剩必定带来购买能力的下降,造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资本的正常循环是建立在资本盈余被充分吸纳的前提下,很显然在供应和需求失去平衡时,资本盈余只能借助空间或者时间维度进行转移,无法进入下一个再生产环节中。另一方面,利润率趋于下降,意味着单位资本的边际产品收益在递减,在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或者更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不断下降,导致资本家对于再生产失去自信心,因而用于再生产的资本不断减少,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和资本过剩使得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经济危机爆发。在着作中还强调了由于信誉制度的杠杆作用,利润率的下降可能使一些资本家出现违约现象,使得信誉系统出现极度紧张,进而引发其经济崩溃。因而,我们从的分析中能够看出,资本无论是通过追求剩余价值不断积累还是信誉杠杆作用,都会使得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其速度绝对高于社会劳动所能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增加速度,由此产生了资本和劳动的对抗性矛盾,矛盾不断激化就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二、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一〕经济新常态的必然性与基本特征1.经济新常态是社会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阶段经济周期理论以为,经济波动及其周期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固然社会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够有效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讲消除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社会公有制的不完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还处在不断成熟之中,所以,社会国家的国民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由此可见,经济周期波动是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将一次经济波动划分为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并以为经济衰退是经济波动的集中具体表现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档现象,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7%以上的高速发展直接切换到3%左右的中低速发展。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经济波动是绝对的,而高速发展的平衡是相对的。因而,中国经济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档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完全符合的经济周期理论的。2.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常态化在的经济周期理论里,正常发展的经济周期的长度为10年左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表现为严重短缺经济,外部供求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且消费遭到严重压抑,国内总需求主要是投资需求;经济周期运行呈现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低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很不正常,经济周期的长度比提出的10年要短很多,例如1953-1957、1958-1962和1977-1981分别持续时间均为5年、1963-1968持续时间为6年、1969-1972和1973-1976持续时间均为4年、1982-1990、1991-1999、2000-2018持续时间均为9年,2018-2020预测为10年。能够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与之前的发展不同,尤其是初期倡导的全面平衡发展战略,极易导致投资总量急剧增加,这就迫使银行发放大量信誉货币,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但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进而对经济进行整顿,采取紧缩的政策,这样就使得实体经济与符号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到达一种平衡,使得经济逐步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周期持续时间与的周期时间逐步到达吻合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们国家经济运行态势发生本质性转变,由原来的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此时,经济运行态势呈现振幅减小、峰位下降、谷位上升、平均势位提高的局面。由于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逐步加强,经济周期的时间与理论的周期时间基本相符。因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就是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这是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准确运用。〔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构造不断优化,动力将向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周期理论以为,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为经济创造了活力,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条件,是摆脱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大规模地更新,意味着劳动力在部门间或企业间的重新分布,不同部门间或企业间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构造发生变化,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