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_第1页
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_第2页
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_第3页
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市的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提升,榆林农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榆林现代农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榆林农业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市耕地资源丰富,有1546.2万亩,常用耕地面积达900万亩。我市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旱地多,水地少,土壤瘠薄,生态脆弱,灾害频繁。上个世纪末,我市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很滞后,体现在“小生产、旧农民、旧体系”等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在重新审视市情特点、准确把握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方面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形成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并被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三大战略”(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晋陕蒙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懈探索。一是加大农技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市、县、乡农技服务体系,全市建立73个区域农技站,覆盖全市,并配备农技人员,二是开加大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各种惠农、支农政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农业组织不断壮大,四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等制度问题,为农业发展解除制度束缚。通过一系列有力的工作措施,我市农业已经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并且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处于探索路径、培育典型、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正在实现从扩量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通过对近10年全市粮食总产进行分析,2004年至2008年五年的平均产量为122.1万吨,2009年至2013年五年的平均产量为153.7万吨,近五年较前五年增长25.9%,并且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从2007年至今共创造或刷新了51项全国高产纪录,高产创建面积已达120万亩,亩产较大田均增产一倍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近两年,我们在总结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高产技术的集成推广,重点在玉米、马铃薯、小杂粮上开展“三百工程”和“旱作农业工程”,使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增产8%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30.2%,科技贡献率已接近全国55.2%的水平,实现了由扩大面积促增产向依靠科技促增产的转变。(二)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正在实现从“多而杂”向“专而精”转变。经过科学分析,对比研究,我市确定了适宜榆林实际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市已经建成玉米、小杂粮、马铃薯、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78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面积占全国的5%,全省的60%以上,是全国五大优生区之一;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280万亩,是全国主产区之一,是国家级优质生产示范基地;玉米是全国春玉米高产区和玉米杂交制种基地,总面积由上世纪的100万亩,发展到了180万亩;大漠蔬菜面积稳定在40万亩,是陕西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苹果总面积达50万亩,“榆林山地苹果”品牌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不断壮大。(三)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正在实现从数量扩张向升级晋档的转变。截止2013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共312家,市级253家,省级57家,国家级2家;各类农业示范园区114个,县级43个,市级31个,省级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923个,市级示范社220个,省级“百强示范社”15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和不断壮大,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特色产品。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产销两旺,红枣占国内市场份额20%,羊绒初加工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占全省市场份额的80%,羊肉占全省市场份额40%,“大明绿豆”占日本绿豆市场份额的27%。同时,我市把打造品牌农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榆林山地苹果、榆林羊肉、榆林红枣、大漠蔬菜、榆林马铃薯、榆林小杂粮等六大公共区域品牌,现已形成27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促进了产业升级晋档。三、政府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榆林农业能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除了农业干部职工的辛勤奉献和农业技术的普及外,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更是大大加速了现代农业进程。针对农业园区,制定了《榆林市市级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榆林市市级园区资金管理办法》;针对合作社出台了《榆林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针对家庭农场,市政府出台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针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