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单选题1.1947年,苏联不少地区缩小集体农庄基本劳动组织的规模,成立劳动组,并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负责全国农业领导工作的安德烈也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集体农庄劳动基本形式越个体化……对发展粮食和畜牧业越有成效”。这些探索(
)A.改变了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B.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束缚C.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 D.反映了苏联社会摆脱困境的愿望2.1950年,建国不久的南斯拉夫就通过了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的法令,该法令的实质在于“国家消亡的过程不可延误到将来,而必须立即开始”。这说明南斯拉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A.缺乏必要规划 B.政局长期动荡不安C.弱化政府职能 D.压制企业主体意识3.1954年1月,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指出,“粮食生产现在还保证不了需求,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全部需要”。1953年的粮食收购量同1948年大体相等,可是消费量却增加了50%以上。为了扭转形势,苏联实行(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义务交售制 D.收购制4.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他还到处提倡种植玉米,但很多地区却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表明苏联(
)A.经济建设考虑到民生 B.领导人的科学素养低C.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 D.注重引进国外技术5.1958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农产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价格进行全面改革。取消现行的义务交售制和对机器拖拉机站工作的实物报酬制,改成统一的国家采购形式。这一做法旨在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废除斯大林体制C.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实现国家工业化6.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拉美的援助力度,不但同意成立美洲开发银行,以更加便利和系统地向拉美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本和技术援助,还决定拨款5亿美元设立"社会进步信托基金"。美国的这些举措旨在(
)A.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阻止拉美民族民主运动C.助推美洲地区经济合作 D.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渗透7.1961年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必须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转变 D.准备放弃旧的经济体制8.1962年,某位苏联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B.推动了苏联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9.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共产主义、平均主义是有害的,因为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这说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A.反对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B.汲取了“新经济体制”的优点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D.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10.1970年,苏联集体农庄生产一吨羊肉的成本为1166卢布,1980年上升到2117卢布,10年间成本上升近一倍,羊肉销售价格却没有提高,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存在类似情况。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B.政治体制的极端僵化C.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D.美苏“冷战”的影响11.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A.经济“滞涨”波及社会主义苏联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12.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记者去苏联采访宇航员加加林,他家的邻居告诉记者说:“他上天了。”记者说:“那我采访他的夫人也行。”邻居说:“她去商店买东西了。”记者说:“那我等她回来吧。”邻居说:“你还是等加加林吧,因为他夫人买东西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加加林在天上飞得很快。”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航天工业领先世界C.居民消费水平较高 D.农业发展困难重重13.1970-1980年,苏联炼钢产业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比美国分别多出0.6倍和1.1倍;谷物联合收割机数量比美国多15倍,而收获的谷物却少得多。这体现了当时苏联A.工业建设进程缓慢 B.农业技术水平落后C.经济发展效益低下 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14.针对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B.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C.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5.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对西方发起了一场缓和的政治攻势。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布达佩斯首次提出“欧洲缓和”,倡议建立包括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组织在内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1971年,在苏共“二十四大”上,勃列日涅夫又提出六点“和平纲领”。其主要内容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承认战后欧洲现状、保障欧洲集体安全;召开五大国会议讨论核裁军问题;彻底消灭残存的殖民制度等。苏联的缓和政策旨在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巩固苏联在东欧取得的成果,延缓美国扩充军备的进程,并借此从西方获得资金、技术以缓解苏联遇到的经济困难。——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提出“欧洲缓和”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提出“欧洲缓和”的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二战结束伊始,南斯拉夫建成了高度集权,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等弊端日渐凸显、由子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巨大分歧,1948年,苏联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而且还采取严厉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和为了对付入侵威胁而增加的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出现了国内社会危机……南共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以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作为实行自治的理论依据,借鉴战时工人管理企业的经验,独立探索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立了一种以工人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南新拉夫形成工人自治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经营好坏同员工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物质激励,六十年代南斯拉夫推行社会自治,基本取消了联邦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地方权利大大加强,形成多中心的地方集权主义,加剧了南斯拉夫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解体。——摘编自钱澄《试论前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基评价有斯拉夫的改革。1.D2.C3.D4.C5.C6.D7.B8.D9.D10.C11.C12.A13.C14.D15.D16.(1)美国力量相对衰落(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采取战略收缩政策;西欧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或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第三世界国家掀起反对霸权主义斗争(或第三世界国家兴起)。(2)促进了欧洲局势的缓和;有利于改善国际政治环境,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巩固苏联在东欧取得的成果;有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