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王充闾散文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晓来谁染霜林醉王充闾已是深秋,水瘦山寒,霜清露冷,一般是没有多少绮思艳意的了。可是,当面对丹枫满坞,绛雪千林,影醉夕阳,光炫远目的奇观丽景,又会觉得秋色撩人,不禁兴薄云霄,飘然神爽。作为秋的时令神,红叶包容了春的妖娆,夏的热烈,也承受了风刀霜剑的峻厉,好似糅合着绚烂与平淡、顺畅和蹉跌的七色人生,体现了一种成熟、厚重与超越,是生命的第二个青春。也许正是为此,古往今来,才有那么多的诗文咏赞它,流传下来许多凄清、隽美的佳话。“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幽怀独抱,寄慨遥深。“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以瑰奇的想象,咏天然的谐趣。同是写醉叶、溪流,“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诗中有画,看了觉得意静神闲;而“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有声有色,蕴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健全的人生需要不断地发掘美、滋润美,而竞争激烈、变化急遽的现代社会生活,尤其不能离开审美的慰藉。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应该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同生命的精神补偿统一起来,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展开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因此,每到九秋佳日,无论是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栖霞,还是杭州的西泠、长沙的岳麓,举凡观赏霜林醉叶的胜地,总是车似洪流,人如潮涌。这原本是趣味高洁的雅事,可惜由于人满为患,有时一番盛会过去,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失衡,造成自然景观的人为践踏。回过头来还说红叶。辽东山区有个宽甸,宽甸北部的天桥沟是个观赏红叶的好去处。就人文景观来说,较之前面列举的几处名山胜境,当然甘拜下尘;若论观赏红叶,天桥沟则毫不逊色。一曰壮美。整个景区面积达6万亩,真个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飞一夜,红透千林,赤叶灼灼,喷焰缀锦,确是最壮观最浓艳的秋色。二曰清幽。跨进山门,就闯入了红枫世界,顿觉高邈的天穹和弥望的林峦全被烈焰烘着了,只把一带寒光留给了喧腾的溪涧。红枫潭里,倒影摇红,上面是赤叶烧天,下面有红潮涌动,煞是迷人。偶尔有一两片醉叶翩翩落下,顺着回曲的山溪款款漂游,我们的神思似乎也随之悠然远引。山坳里稀稀落落地点缀了几户人家,襟山带水,掩映在红云绛雾之间,在静如太古的苍茫中,织结出一幅如烟如梦的桃源仙境。小村的名字,方志中没有记载,地图上也找不到,可是那种超渺的意境,却似乎在宋元人的画卷里领略过。在天桥沟观赏红叶,最理想的是拾级登临400米高的莲花峰。凭高四望,千林红树宛如火伞齐张,把暗壑晴峦都装点成了锦绣世界。在红雾弥漫中,独独凸现出俗称“四面佛”的四个石景:一个酷肖弥勒,一个状似菩萨,一个像孙悟空,一个像噘嘴扛耙的猪八戒。神工鬼斧,石相天成,看后令人拍掌叫绝。还有值得缀上一笔的,是“天桥沟”这个名字的来历。承一位同志告知:这里雨过天晴之后,常常出现一条桥般的彩虹,“桥身”架在南北两座山上,“桥背”顶着浩渺的青天,构成一种独特的景观。说来也是一件憾事,这般“绝代佳人”,却幽藏深谷,无声无息地度过了无涯岁月。同行的一位朋友说,怨只怨历代的诗人赋客足迹不到,所以,这里就没有留下枫桥夜泊、西林题壁之类的千古名篇,也不见有望岱、登楼的佳作。县委书记笑着接上了话茬儿:“咱们这里虽然没有文豪光顾,却有过万古流芳的名将。”他指的是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1934年到1938年,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和抗联一军转战东南满北部山区,曾以天桥沟为中心根据地,利用山深林密的有利地形条件,与日寇、伪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山下的方家限子,建立了东北早期的乡级红色政权——四平乡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安东市政府在天桥沟树立了抗联遗址纪念碑。至今,深山里还保存着杨将军住过的岩洞——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杨洞”,以及战士的密营和简易医院的遗迹。如果红树青山是一排排回音壁和录像机,当会录下60年前抗联战士伏击日军守备队的震耳枪声和少年营血战崔家大院的悲壮场面。这里现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古人有“景物因人成胜概”之说,于此进一步得到印证。在天桥沟,听到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插曲:前两年,林业局普查山林,两个青年职工历尽艰辛攀上一个峰峦,兴奋之余,自豪地说:“我们是历史上第一个登上这座高峰的人。”话音刚落,转身瞥见一根已经锈蚀的步枪通条挂在一棵老树杈上。面对当年抗联战士的遗物,他们为自己对历史的无知而脸红了。时间老人毕竟是峻厉无情的。无论金戈铁马还是碧血黄沙,转瞬间都成了背景式的记忆。在许多后人看来,这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从来就是一片乐土。殊不知,中原血沃,劲草方肥,没有先烈们“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又怎会有今朝的红葩硕果!“晓来谁染霜林醉?”此刻,带着古人的诘问,再看满山的红叶,我对400多年前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又加深了一层理解。(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叶是秋的时令神,凄清隽美,古往今来,得到了诸多诗文的咏赞。B.天桥沟红叶的“壮美”,表现为广阔景区“万山红遍”的浓艳壮观。C.由于没有文人墨客的题词与吟咏,天桥沟景区欠缺独特的人文价值。D.作者借林业局职工登山的“小插曲”,讽刺了年轻人对历史的无知。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三段画线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3.结尾段两处引用古人的诗句,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妙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万古丰碑王充闾①“都江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项历史悠久、名震中外的水利工程,更是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万古丰碑。是的,国内外都有一些这样的所在,它们往往同某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像但丁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马克思之于德国特里尔,孔夫子之于山东曲阜,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等等,都像蜀郡太守李冰之于都江堰那样。②翻开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纵览一番画影图形、名标青史的凌烟阁,以及彰表公侯将相的纪功碑,在整个封建时代,所谓建功立业,不外乎以下情状:或为张良、陈平那样的运筹帷幄的谋臣;或为张巡、许远之类誓死不降的铁杆忠臣;或为治绩炳然的张居正那样的改革家……他们都是功垂简册,广为后世文人讴歌咏叹的。③而李冰所创下的功业,则属于另一种类型。史载,上古之时,封闭于层峦叠嶂间的古蜀国,内则水旱相接,外无舟车之利,绝少对外交流,属于蛮荒之地。秦蜀郡太守李冰率领当地民众,凿离堆,修都江堰,穿内、外江,旱则水涌入内江灌溉,涝则水浸过飞沙堰排入外江,引溉郡田,沃润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把西夷荆榛荒芜之地化为沃野千里的号称“天府”的锦绣繁华之区。此外,他还在成都建七座桥、修石犀溪,疏通乐山、宜宾、什邡、崇庆等地河道,治洪防涝,引水灌田,发展水运交通,以济舟楫之利。并建冶铁基地于临邛,凿盐井于广都,“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使水利灌溉、航运交通和盐铁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并以其巨大的科学价值与经济效益在人类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④李冰不仅以其骄人、盖世的丰功伟业名留青史,而且,作为一名官员,在品德、人格、作风方面,也成为后世的楷模。他是把立功与立德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生建奇功谋百世,殁存型范耿千秋”,此之谓不朽。作为出色的教育家,孔夫子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那么,蜀郡太守李冰,应该说是“千古官模”了。他在两千二百多年前,为中国官场开创了一个踏着官阶从事科学技术实践的先例,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把一批批颇有造诣的学者磨炼成只知夤缘求进的巧宦、官僚。政治在他眼里,是弭患消灾,而不是勾心斗角,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南宋年间,诗人陆游参观都江堰,见到李冰的画像,在盛赞其奇勋伟绩之余,慨然兴叹:“寥寥后世岂乏人,尺寸未施谗已众。要官无责空赋禄,轩盖传呼真一哄。”可谓语重心长,洞穿要害了。⑤遗憾的是,这样出色的一位贤臣,留在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实在太少了。他原籍在楚,后迁居秦地陇西,秦昭王三十年被委任为蜀郡郡守。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上说:“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华阳国志》记载:“冰乃壅江作堋,穿郭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⑥有关李冰的形象,倒是种种色色,代有更迭。三十年前,出土于都江堰外江河床的东汉石质塑像,李冰身着官服,手置胸前,意态雍容,风格质朴,为汉代郡守的官员形象;宋代始封为王,上面所述陆游的诗,就是观“英惠王”李冰画像而作,画像中的他峨冠高耸,俨然王者之尊;明代以降,尊为“川主”,奉若神明,甚至传说为护佑都江堰的水神,从而在敬仰之上又涂抹上了神秘色彩;而现代的李冰像,则显现出深思静虑,富有书卷气,这当是考量他的水利工程师的身份,以之作为智慧的象征。不同朝代对于他的形象设计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时代特征与价值观念。⑦而在民间,据说他有天赋的神力,仿佛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奇功,指腕运转之间,高山大川全都听从调遣,轰隆隆,哗啦啦,开出了天彭门,凿通了玉垒山、宝瓶口,让江水的灵性和大地的丰饶滋养“天府”四川,润泽千秋万代。除了神化他通渠治水,还有降伏孽龙、通灵显圣以及最后升天成仙等传奇。⑧神化也好,历史也好,作为一个物质载体,李冰早已化作埃尘,杳无踪迹;而他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却历两千余年而不泯。“呜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于今,站在都江堰这一世界级的伟大工程面前,那“江流蹴山山为动”“披云激电从天来”的气势,使我惊骇,使我振奋;而他所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必将泽流万古,沾溉无极,尤其令人引为骄傲、感到自豪。⑨历史的灵魂,是人。一座城市,一处名胜,也是如此。有了相应的名人作支撑,那么,它的真正魅力就得以充分展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李冰是都江堰市以至整个神州大地的一座万古丰碑。(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但丁与佛罗伦萨、马克思与特里尔、孔夫子与山东曲阜、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关系,旨在使之与李冰与都江堰的关系对比。B.文章第⑥段以时间顺序展现了李冰的不同形象,突出了他在历朝历代的人心目中的地位,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价值观念。C.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叙事有助于读者了解都江堰的基本情况,而抒情让文章感情充沛,议论让文章充满一定的理性色彩。D.文章围绕“李冰与都江堰”多方取材,阐述了李冰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鲜明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5.文章第③段将短句与长句有机结合,请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6.文章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浪漫主义情怀,请从“现实”与“浪漫”的角度对文本加以赏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渴慕王充闾踏上法兰西大地,参加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间隙,我前往巴黎踏访伏尔泰的故迹,亲炙其遗泽,满足多年来的渴慕。我快步直奔先贤祠地宫,在整个墓群最中心的位置,正是伏尔泰的灵柩。棺木高大而精美,上面镌刻着铭文:“诗人,历史学家,思想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旁边是伏尔泰的大理石全身雕像:左手擎着一卷手稿,右手握着一支鹅毛笔,神情端肃,注视远方,似乎在思考着重大的问题。我屏住呼吸,唯恐打搅了他,伫立半刻,然后默然离去。接下来,是前往伏尔泰的终焉之地,人们称之为“伏尔泰咖啡馆”。它和先贤祠同属拉丁区,都在塞纳河左岸。在这里,血气方刚的思想家以笔为枪,向专制王朝和天主教会宣战,从而在巴黎以至全国激起一波波惊涛骇浪。他两番入狱,屡遭放逐,近三十载漂泊在外,直到辞世前几个月才重回巴黎。塞纳河的清波应识其傲岸依然的旧影,但“故园归去已无家”,他只好借住在亲戚的家中,位置在现今仍然营业的“伏尔泰咖啡馆”楼上。伏尔泰才华横溢,博学多识,著述宏富,他还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赞颂,展露出由衷的渴慕之情。他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渊源。他悉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法国启蒙精神要从中汲取营养。他说,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其他记述民族起源的书籍,就因为这些典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没有国家缔造者的政治诈术。中国儒学博大兼容,各种宗教都能在中国和平共处。相形之下,欧洲基督教却派别横生,互相残杀。他以中国儒家的“民贵君轻”主张为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这是最纯粹的道德。在以他为首的一大批法国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载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在18世纪中法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潮中,伏尔泰作为开辟航程的先行者,除了根据他的理解对中国本身作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将中国作为参照物探讨法国以至整个欧洲的诸多问题,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正是他,以史学家的开放视野发现并弘扬了中国古代文明,以思想家的深刻识见追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毅魄,以文学家的敏锐感觉开启了中法文学交流的历史航程,从而在两国文化交往的史册上谱写下辉煌的一章。谈及伏尔泰钟情中国文化,不能忽略他与同时代的中国乾隆皇帝及其诗赋的一段情缘。事情要从乾隆东巡盛京说起。盛京为清王朝龙兴故地,东巡中,乾隆帝发思古之幽情,御制一篇《盛京赋》,全文约四千字,陈述此次恭谒祖陵的宗旨、感受与经过,状写出盛京的山川形胜、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追怀开国时期的文武功臣,再由彰显军威的围猎,延及耕桑农事、国富民殷、宫室富丽,内容十分繁富,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乾隆三十五年,常驻北京的阿米奥神父将《盛京赋》译成法文,经法国东方学家德经认真审核、作序,在巴黎出版。年已76岁的伏尔泰读了《盛京赋》,兴奋至极,当即写道:“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到处表现出来。我禁不住追问:像乾隆这样忙的人,统治着那么大的帝国,如何还有时间写诗呢?”他满怀热情地写下诗篇《致中国皇帝》,说:“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接受我的敬意吧,可爱的中国皇帝!”然而如此热情的颂赞,乾隆帝一无所知。就此,伏尔泰在致瑞典皇帝的书简中道出了心中的怅惘:“我曾投书中国皇帝,但至今,他没有给我一点回声。”他还把这封书简寄送给所有与他保持联系的外国王室贵族朋友。可以想象,如果乾隆帝得知,远在万里之遥的域外,竟有一位在人类进步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自己如此赞赏,他会做何感想?应该承认,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高度评价,包括对乾隆皇帝的赞美,由于受到翻译质量、传播渠道的限制,特别是存在着借宣扬中国文化以达到其改造法国社会的意图,其中有明显的夸大、美化成分和误读、曲解现象,但其赤诚的渴慕和善意的尊崇,至今仍然令我们由衷地感动。从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身上,我们或许能受到启发: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取长补短,去粕存精,从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三段显现出游记的文体特征,接下来的写作重点转向思想与文化,整篇散文显得灵动自由。B.伏尔泰认为儒家“四书五经”优于其他民族的书籍,是因为这些典籍中没有神迹、预言和政治诈术。C.乾隆东巡过程中御制的《盛京赋》,内容繁富,情感充沛,并翻译传播至海外,有一定的文学成就。D.从历史上的中法文化交流,到作者参加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文章中蕴含的文化观念颇具启示意味。8.画线句交代了伏尔泰的三重身份,此外,他还有哪些身份?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9.文章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渴慕之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守护着灵魂上路王充闾踏上这片土地,我完全认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评语:长汀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在这里,我除了饱游饫看蕴涵着典型的客家文化精髓的街衢、建筑,还有幸亲炙了瞿秋白烈士的遗泽,浸染于一种浓烈的人文氛围。秋白同志被捕后,囚禁于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这里,宋、元时期是汀州试院,读书士子的考场;数百年后倒成了一位中国大知识分子的精神炼狱。而今庭院萧疏,荒草离离,唯有两株黛色斑驳的古柏傲立在苍穹下,饱绽着生命的鲜活。它们可说是阅尽沧桑了,我想,假如树木的年轮与光盘的波纹有着同样的功能,那它一定会刻录下秋白的隽雅音容。囚室在最里层,是一间长方形的木屋。推开那扇油漆早已剥落、吱呀作响的房门,当年的铁窗况味宛然重现。简陋的方桌、板床,几支毛笔、一方端砚,刻刀等都原封未动地摆放着。环境与外界隔绝,时间也似乎凝滞了,一切都恍如隔世,一切却又好像发生在昨天。刹那间竟产生了幻觉:依稀觉得主人似乎刚刚离座;一眨眼,又仿佛瞥见那年轻、秀美的身姿,正端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多么想,拂去岁月的烟尘,凑上前去,对这位内心澎湃着激情,用生命感受着大苦难,灵魂中承担着大悲悯的思想巨人,作一番近距离的探访和恣意的长谈啊!然而,覆盖了整个墙壁的一组组图片——绝笔诗、就义地、高耸云天的纪念碑都在分明地提示着:哲人其萎,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当中华民族陷于存亡绝续的艰危境地,他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的宏愿,走出江南小巷,纵身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事业是群体的,但它的种种承担却须落实于个体,这就面临一个角色定位的个人抉择问题。尽管就气质、才具与经验而言,他未必是最理想的领袖人选;但形格势禁,身不由己,最终还是负载着理想的浩茫,“犬代牛耕”,勉为其难。他没有为一己之私而消解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数日勾留,我感到,革命老区长汀人民对于秋白烈士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历数十年不变,父而子、子而孙地口耳相传,叙说着这座城、这条路、这一天、这个人的苍凉而壮丽的往事。在这里,我尝试着作一番复述:当获知刽子手即将行刑时,他面容显得异常平静。停了一会儿,站起身来,示意来人走开,并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然后就安然睡下,迅即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如绝笔书所云“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晨曦悄悄地爬上了狱所的窗棂,屋里倏然明亮起来。他心中想着:这世界对于我们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当然,任何美好事物的争得,都须偿付足够的代价。为此,许多人踏上了不归之路。这样,他,也就守护着灵魂上路了。一袭中式黑色对襟衫、齐膝的白布短裤,长筒线袜、黑色布鞋,目光里映射着理想的幽深,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尽管结核病已经很重了,几个月的心力交瘁更折磨得他十分虚弱,可是,看上去,仍然是那么伟岸,洒脱。走出大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院落,又向荷枪环伺的军人扫视了一下,嘴角微微地翘起,似乎想说:敌人的如意算盘——征服一个灵魂、砍倒一面旗帜、摧毁一种信仰,已经全然落空;得到的只是一具躯壳。可是,“如果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途经中山公园,他见凉亭前已经摆好了四碟小菜和一瓮白酒,便独坐其间,自斟自饮,谈笑自若。他问行刑者:“我的这个身躯还能由我支配吗?我愿意把它交给医学校的解剖室。”原来,就连这具躯壳,他也要奉献给人民。接着就是留影——定格了他最后的风采:背着双手,昂首直立,右腿斜出,安详、恬淡中,透露出豪爽而庄严的气概,一种悲壮、崇高的美。路上,他以低沉、凝重的声音,用俄语唱着《国际歌》,呼喊着“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了罗汉岭前,他环顾了一番山光林影,便盘膝坐在碧绿的草坪上,面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含笑饮弹,告别了这个世界。此刻,“铁流两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正进行着一场震古铄今、名闻中外的伟大长征。而秋白同志,在这长仅千余米的人生最后之旅中,也同样经受着最严酷的生命与人格的考验。“咫尺应须论万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伟大长征。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严峻的试金石。他以一死完美了人格,成全了信仰,实现了超越个人有限性的追求。烈士的碧血、精魂,连同那凄婉的“独白”,激越的歌声,潇洒从容的身姿,在他短暂而壮丽的人生中,闪现着熠熠光华。对于他,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完成。(有删改)10.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同长汀是中国最美小城之一,是因为那里不仅有体现客家文化的街衢、建筑,还能够受到瞿秋白烈士遗泽的教育和熏陶。B.“庭院萧疏,荒草离离”与“两株黛色斑驳的古柏”,将衰败与鲜活两相对比,写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C.作者认为瞿秋白怀有救国救民的宏愿,当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他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而是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历史使命。D.“咫尺应须论万里”一句表明,瞿秋白人生的最后千余米可与红军二万五千里相提并论,都是为了追求信仰而进行的艰难跋涉。11.新华社曾发表文章纪念瞿秋白这位“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儒雅”与“壮烈”在文中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12.作者对瞿秋白烈士的牺牲经过“作一番复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客子光阴诗卷里王充闾江南三月,丽景迷人。这里那里,氤氲着薄薄淡淡的轻烟浅霭,有时竟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座座村镇就浮游在波光潋滟之中。繁花,使水乡景色灵虚中透出几分烂漫,更加风情万种。层楼掩映间,紫玉兰秀色可餐,小桃红与黄金缕争鲜斗艳,那粉白透绿的几树繁英,分不清是李花还是梨蕊。参加作家采风团客游常熟古里,首先就被这绚丽的春光迷乱了双眸。我想,如果可以把浏览景观比作展读诗卷的话,那么,此间,地地道道堪称是一轴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的诗卷。早年读宋诗,记得一句“客子光阴诗卷里”的佳句,常常苦于那种情境无从体验,不意竟然于此得之。书香,是古里的灵魂,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主题词;而诗卷则是它的展现方式。借用古代画卷分为引首、卷本、拖尾的说法,不妨把眼前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看作是诗卷的“引首”。这里是古典美学的凝缩之地,到处散发着令人脱尘忘俗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幽深玄渺,古旧得仿佛同外间失去了联系。踏在润滑的苔痕上,似乎走进了时间深处,生发出一种时空错位的神秘感觉,说不定哪扇门吱哑一开,迎面会碰上一个状元、进士。粉墙黛瓦中,一种以书为主体的竹简、雕版、抄本这些中国数千年文明史进程中的文化符号,让他乡客子亲炙了瞿家五代在藏书、读书、护书、刻书、献书中所辉映的高贵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守望,体味到高华、隽永的书香文脉。难怪晚清的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当日登楼时曾慨乎其言:“假我二十年日力,当老于君家书库矣!”堪资欣慰的是,这种文脉、书香,今天得到了有效的弘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如果说,铁琴铜剑楼这个“引首”是一篇阳春白雪的古体格律诗,那么,作为“卷本”的文化公园,则是一首充分体现大众化、人性化的现代自由体诗篇,同样昭示着文化的高怀雅致,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文化公园凸显了历史名镇、江南水乡、时代文明三大主题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科学发展理念,建造了评弹馆、文明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系列设施,集休闲、娱乐、学习、观赏、活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在这寸土寸金的江南小镇,不惜划拨出大量土地,建成如此宏阔的文化主题公园,足见当政者的胸襟博大、眼光久远。采风的作家们对此啧啧称赞。这天正值双休日,广场上各种文化设施吸引来众多的村民。伴着《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乐曲,有的老人悠然闲步,有几位妇女在练习太极拳。更多的青少年集聚在阅览室,安静地读书、上网,他们听说著名小说家蒋子龙、叶辛、苏童、范小青等到场,一个个悄悄地离开座位,跑过来请求签名。而在评弹馆里,已经座无虚席,村民们正饶有兴致地听唱苏州评弹《孟姜女过关》。最为动听的还是白茆山歌馆村民的自演自唱。年轻、健美的男女演唱者,不凭借任何音响,展放洪亮、婉转的歌喉,或对唱,或合唱,或独唱,举凡婚恋、劳作、节庆、民俗等人间万事、百姓心声,都涵盖无遗。那种烟雨溟濛、农歌四野,“东村群唱西村和,南陇余音北陇闻”的动人场景,宛然如见。他们曾十上北京城、两进中南海,多次走出国门,为古里赢得了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作家采风团在古里的最后一站,是参观波司登羽绒服工业园。通过展馆接近实际的亮丽的风景线,形象地了解到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感受到融现代化工业色彩与文化韵味于一体的时尚旅游的真髓。徽商祖训“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书香古镇孕育、滋养了万千读书种子,而这些读书种子,又以其超人才智和非凡业绩,反转过来为古镇跨越式发展创造出不竭资源。他们靠名牌的影响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富有诗性的全新生态和源源不竭的动力,从而称雄世界,独执亚洲羽绒服生产之牛耳。这是一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崭新诗篇,它相当于整幅诗卷的“拖尾”。既云诗卷,岂可无诗?最后,自占《古里吟》三首七绝作结:书香五代总痴情,独对芸编有至诚。不事杯觞不聚敛,一琴一剑证平生。——铁琴铜剑楼白茆山庄载笔行,花光云影映波清。千年古调翻新谱,婉妙吴歌画里听。——白茆山歌虽非姝丽亦倾城,举世传扬波司登。名款名牌饶创意,吴衣吴带总当风。——波司登世界名牌(有删减)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作家采风团行踪为线索,描述了古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体现了古镇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的特点。B.第三段引用晚清宰相翁同龢的慨叹,意在表现古人的好学精神,同时也侧面表现了铁琴铜剑楼藏书之丰厚。C.今天的古里镇依然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从古典乐曲、传统运动、山歌传唱以及青少年安静读书等处可以看出来。D.作者自占的三首七绝照应前文描述的主要景观,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添了文化韵味,升华了文章主题。14.画线句中“古体格律诗”和“现代自由体诗篇”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5.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B“红叶是……,凄清隽美”错误。原文“古往今来,才有那么多的诗文咏赞它,流传下来许多凄清、隽美的佳话”可知“凄清隽美”形容关于红叶的诗歌,并非红叶。C.“天桥沟景区欠缺独特的人文价值”错误。原文“就人文景观来说,较之前面列举的几处名山胜境,当然甘拜下尘;若论观赏红叶,天桥沟则毫不逊色”“咱们这里虽然没有文豪光顾,却有过万古流芳的名将”“这里现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古人有‘景物因人成胜概’之说,于此进一步得到印证”可知天桥沟景区不缺乏人文价值。D.“讽刺了年轻人对历史的无知”错误。原文“话音刚落,转身瞥见一根已经锈蚀的步枪通条挂在一棵老树杈上。面对当年抗联战士的遗物,他们为自己对历史的无知而脸红了”可知原文意在强调抗联战士的英雄伟绩,并无讽刺年轻人的意图。2.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关于赏秋叶的内容,开启下文关于“天桥沟”赏秋叶的内容。3.①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②结尾引用题目诗句,呼应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③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画龙点睛之效,亦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回味无穷。4.A“旨在使之与李冰与都江堰的关系对比”的表述错误,不是对比,是类比。5.①短句以紧凑的行文节奏一方面突出了古蜀国为蛮荒之地,另一方面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