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_第1页
第二讲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_第2页
第二讲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_第3页
第二讲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_第4页
第二讲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一、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是指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又是以经济变迁为中心的人类社会急剧变动过程的总称;现代化同时还是一种“文明的进程”,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结构、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改变过程。

一、现代化是什么?作为经济发展概念的现代化:在经济活动中不断采纳和运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变化概念的现代化: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组成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相应转变,即走向现代化;作为政治概念的现代化:建立和发展合理的政治体制与有效的治理体系;作为文化概念的现代化: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和更新;总之,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或变化、社会结构的转型重组、政治体制和政策的不断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吐故纳新。二、现代化的动力内源性与外源性;现代化的两大类型:内源的现代化和外源的现代化。内源的现代化主要是由于自身社会发展出现的创新因素,导致了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进性的社会变革,经过漫长的社会变革道路,使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欧美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典型的内源的现代化。二、现代化的动力外源的现代化指由于受外部的冲击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从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促使其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外部因素成为主要推动力,内部创新居于次要地位。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则是典型的外源的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地区,东南亚各国也不例外。其现代化主要是全球工业化扩散潮流下的现代化。其中既有通过经济发展寻求政治合法性的内部动力,也有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寻求新兴市场的外部动力。三、当代东南亚经济发展东南亚现代化的基础——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第一次进口替代(1950-1960’s);第一次出口导向(1970’s);第二次进口替代(1970’s末—1985);第二次进口替代(1985—1997);危机以来的调整。东南亚(东盟部分)现代化的基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殖民遗产:政治体制——前殖民地国家对西式民主体制的普遍认可,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合法性的压力,推动威权主义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运动;市场融入——前宗主国对殖民地种植、矿产的大规模开发使得东南亚各国有着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世界市场的融入度高。但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社会发展——在英属马来亚、新加坡和美(西)属菲律宾,居民的识字率在第三世界属较高水平;但多元化的族群结构使得各国的社会整合难度更大。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1950、60年代)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农矿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出口贸易条件又不断恶化;整个国民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极大,国内所需的工业品主要依赖进口;发展本国工业,以国产工业品代替进口工业品,逐步减少工业品尤其是消费品的进口,减少国际贸易赤字,平衡外汇收支;并且由此逐步实现工业化,改变落后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上的独立;采取高关税、限额制、加强外汇管制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于工业,政府集中资金投资有关的基础设施、大型企业和文化教育;规模小、效率低,竞争力弱;由于各国经济规模较小,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难以支持这些工业的持续扩大;工业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进口设备和原料,因而工业的发展仍未能解决国内的外汇平衡问题。

第一次出口导向工业化(1970s’)为了解决大量进口造成的外汇短缺,东盟部分国家开始重新重视资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加工;发展矿物资源的生产与加工出口:大量引进投资,加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矿物产品出口比重迅速上升,从1970年占出口总额的28.6%上升到1975年的43.6%;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出口,将出口农业作为农业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马来西亚为典型,发展了多元化的农产品加工与出口产业。到80年代,马来西亚的棕油、胡椒、可可出口跃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成为最大的椰油出口国;效果:经济增速加快,70年代后期开始连续出现外贸盈余;东盟各国的出口比重过高,又以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国民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经济发展很不稳定。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70s’末—1985)为了尽量减少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东盟各国先制定新的发展计划。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计划的基本目标也有所不同;新加坡针从1979年开始进行“第二次技术革命”,着重发展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东盟其他国家则进一步发展国内工业,特别是以国家财政支持发展一些重工业部门,节约外汇开支,同时也可扩大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主要发展造纸、化肥、炼油、橡胶、水泥、造船、钢铁等重化工业;

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升级必须保证大量的资金投入,东盟各国(除新加坡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规模较小,国内储蓄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过多利用外资加重了外汇负担,1984-85年国际经济衰退使得利率上升,东盟外债负担加重,不得不匆忙修定新的发展战略。第二次出口导向工业化(1985-1997)放松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以多种优惠政策刺激出口加工工业和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此带动经济的恢复与持续增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有利环境:80年代后半期,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东盟主要出口市场美、日都达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周边的韩国、香港和台湾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对于东盟发展出口、分散市场十分有利;其次,“四小龙”产业升级后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弥补了东盟资金缺口,又可促使产业升级,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第三,国际资本市场活跃,资金利率逐步下降,有利于东盟国家对外筹资;第四,日元和亚洲“四小”的货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使与之挂钩的东盟国家货币也跟随贬值,产品出口能力增强。第二次出口导向工业化-2截止到危机之前,东盟5个主要国家(新、马、泰、印尼、菲律宾)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绝大部分,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为1978年价格计算);但由于自80年代后期以来对外来资本的过分依赖,以自由化吸引外资的大量流入,导致9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债务、尤其是短期债务规模极其庞大,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成为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关键原因。危机之后的调整与发展(1997年—)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投资驱动和国内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重组,实施银行金融机构合并,积极处理不良资产;制定新的产业升级计划(2010年后):新加坡加大创新密集产业领域的开发;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计划设计12项国家关键经济领域和131项计划,旨在建设高收入国家;印尼推出6大经济走廊计划,推动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建设,2025年跻身十大经济强国。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至2010年,东南亚彻底走出1997和2008年危机阴影。农矿产品加工与出口、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石化、纺织等产业区位优势明显(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出口地区、第三大办公自动化和通信器材出口地区)。四、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战后东南亚政治体系的多元化: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共和制;文莱的绝对君权制;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君主立宪制;越南和老挝的人民代表制;缅甸的军人政治;另一种划分:民主政体、威权政体和极权政体。战后东盟政治变迁——议会民主阶段议会民主制阶段(50-60年代)——菲律宾独立后的20多年,菲律宾实行的是美国主持制定的宪法、美式的两党制(国民党和自由党交替执政)、美式的总统制、定期的议会和总统选举、第三世界最充分的新闻和言论自由——以此号称“东方的民主橱窗”;1965年,马科斯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的背后支持和夫人的魅力当选总统,开始着意打造家族王朝。在第一任内,马科斯通过整顿吏治、振兴工业和基础设施、推行土地改革赢得了一定支持,其保持菲美特殊关系前提下的“菲律宾第一”外交政策也使之赢得了周边的亲睐;1969年,马科斯通过贿选、干预、舞弊和谋杀等手段连任成功。耗费惊人的大选费用(马科斯本人耗费1.68亿美元)加剧了菲经济进而政治形势的恶化。工农和学生对马科斯不满、共产党活动重新兴起、南部独立运动掀起;1972年,马科斯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军管、中止宪法、解散国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菲律宾进入马科斯的集权统治时期,直到1986年;在马科斯时期,土改继续推行,农业产量迅速提高,菲律宾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大米出口国;工业年增长率在70年代后期超过8%,经济增长率中止70年代达到6.4%,菲律宾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战后东盟政治变迁——议会民主阶段议会民主制和有领导的民主阶段(50-60年代)——印尼议会民主制的失败(1950—1957)。这一阶段,印尼高举反帝大旗举行了万隆会议,提高了国际地位;但国内忽视了经济恢复工作,1952~53年生产水平不到战前的80%;各派政党势力争权夺利、分裂力量和反叛力量趁机崛起;1957年“有领导的民主”推出,苏加诺试图通过“纳沙贡”将民族主义、伊斯兰教和共产主义三大势力糅合在一起,共同执掌政权,共产党得以进入印尼的政权;随后出现的地方分裂运动、地方军队的叛乱行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国军管为代表右翼的陆军打通了通往权力的道路;60年代之后,为了遏制陆军势力,苏加诺公开扶植印尼共,并同意共产党成立以工农为主体的“第五军种”,导致印尼共同陆军右翼矛盾的激化;1965年初趁苏加诺患病之机,陆军“将领委员会”加紧活动,筹划政变;9月30日,总统府卫队翁东中校先发制人发动“九卅零”事变,随后为苏哈托所镇压;至1968年,苏哈托被正式授予总统职位,印尼进入苏哈托的“新秩序”时期。战后东盟政治变迁——(泰国)战后泰国的历史几乎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统治的历史,60余年的战后史,泰国经历了20次军事政变,其中14次成功;21位总理相继组建了49届内阁,其中24届属军人政府,8届是军人为主的政府,17届为文官政府;泰国有80%的时间是在军人的统治之下;从自由泰政府到披汶的军人专政:1947年陆军中将屏春哈旺在“恢复军人荣誉”的号召下,推翻自由泰的文人政府,1948年披汶自任总理,开始军人专政。披汶政府后期建立起披汶-沙立-炮的三头政治,1957年9月,沙立因选举矛盾发动政变,推翻政府、解散议会、中止宪法,披汶和炮逃往国外;沙立-他侬军人独裁政权:1959年沙立(1963年死后他侬继任)自任总理、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和警察总监,他侬由总理改任国防部长;1968年泰国颁行新宪法,次年举行大选组成他侬-巴博(副总理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巴硕(警察总监)三头政治;1971年他侬再次政变,清除巴硕警察势力,建立他侬-巴博-纳侬吉滴卡宗家族王朝,直到1973年“争取通过永久宪法运动”中被迫流亡国外;1974-1976年,泰国文人在国王的支持下进行了不到两年的民主实验,社会中下层并未得到任何利益,相反却通过民主舞台获得了政治参与的机会,最终为军人继续利用。1976年他宁军人上台,进入温和的军人执政时期。战后东盟政治变迁——(新加坡、马来西亚)战后新、马自独立伊始,即建立起兼具西式民主体制和维权主义特色的政治制度。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后长期由李光耀“贤明集权”,马来亚1957年独立后则主要由东姑拉赫曼(1957-1970)、马哈蒂尔(1981-2003)两人执政;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拉赫曼或马哈蒂尔的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执政党,均建立起了比较健全和稳定的政治运行机制;新加坡集权的理由主要在于国力、尤其是人才缺乏,李光耀希望把尽可能多的人才集中在人民行动党而不是多个政党竞争之下;马来西亚集权的主要背景则是难解的族群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巫统并非一党专制,而是联合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组成马华印联盟(1974年后扩大为国民阵线),将主要大党团结在一起;新、马的威权主义政治和前述三国显著不同,军队从未对政治运行构成任何挑战。90年代以来的政治变化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担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将总理职务传给吴作栋(1990—2004),完成了新加坡领导人的第一次交接;2004年,吴作栋辞去总理职务,李显龙继任,2011年5月,李光耀和吴作栋双双宣布不再担任内阁资政或进入内阁,标志着老人政治的终结;90年代以来,随着新加坡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党政策的放松,以工人党和人民党为主的反对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011年5月新加坡大选是具有标志性的发展。发对党工人党共获得8个国会议席、人民党1席;其中,工人党在阿裕尼集选取击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获得国会5席和该选区市政理事会权力;本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得票率第一次降到2/3以下;2011年8月,新加坡第一次出现多人竞选总统的局面,也标志指定继承人的制度开始松动。90年代以来的政治变化(马来西亚)1998年,马哈蒂尔清理执不同政见的继承人安瓦尔之后,逐步实现权力交接;2003年,执政22年的马哈蒂尔总理职位由巴达维继任,2009年,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当选第6任总理,马来西亚权力交接正式步入常态;2008年3月8日全国大选,执政的国民阵线第一次失去2/3的绝对多数,吉兰丹、槟城、雪兰莪、霹雳和吉打等四个州政权为反对党掌握,这种情况在整个东南亚是绝无仅有的;根据既有的选举程序,马来西亚应于2013年4月28日前举行全国大选,但执政的拉扎克首相迄今尚未宣布解散下院并召集大选的日期;充满悬念的大选或许意味着马来西亚民主政治正处于十字路口。90年代以来的政治变化(印尼和菲律宾)1998年,苏哈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