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_第1页
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_第2页
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_第3页
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_第4页
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

宋词繁荣之原因(一)社会原因,社会环境的需要都市繁荣,市民众多,有娱乐需求。柳永《望海潮》写出北宋时期杭州的繁华。僧挥(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法号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隘瀛州。”宋词繁荣之原因(二)政治原因,皇帝、王公大臣及士大夫的提倡。

真、仁、神三宗俱晓音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即所传十余篇,固已无愧作者。至若韩缜北使西夏,以离筵做《芳草凤萧吟》一词,神宗忽中批步兵司遣兵为搬家追送,而出疆使节,得以爱妾追随;宋祁以繁台街《鹧鸪天》一词,而蓬山不远,遂拜内人之赐;蔡挺以《喜迁莺》一词,而有枢管之命;苏轼以《水调歌头》一词,而获爱君之叹;至周邦彦以《兰陵王》一词,而追回为徽猷阁待制,则事所或有也。……南渡以后,流风未泯,高宗能词,有《舞杨花》自制曲,……则两宋词流之众,多由君上提倡,非啻一时风会已也。——王易《词曲史》宋词繁荣之原因(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古近体源远流长,至唐代已达鼎盛的艺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均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词牌826种,灵活性、复杂的情感世界诗庄词媚曲俗宋词的流派按时期:北宋、南宋。大抵北宋词自然、明朗流畅,南宋词雕饰,隐晦曲折。按风格:婉约、豪放。明张綖《诗馀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按代表作家:晏欧、苏辛、周(邦彦)姜(夔)。北宋前期词北宋建国初期,无人以词名家,文人偶尔为之。至晏欧,词风始盛。北宋前期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宋史》有传。著作已佚,词集名《珠玉词》。《珠玉词》大多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书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主要继承五代词风,尤其是冯延巳,闲雅有情思。晏殊为宰相,年辈较高,政治地位显赫,欧阳修等著名词人出其门下,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填词初祖”。北宋前期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评价:晏殊的词虽写富贵气象却不落鄙俗,写艳情却不落轻佻,感伤之中还流露出一种闲雅的情调,或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北宋前期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名《醉翁琴趣外编》,一名《六一词》。内容主要还是恋情相思,离愁别恨。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主动向民歌学习,与柳永词相互呼应。北宋前期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北宋前期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范仲淹词流传不多,但都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北宋前期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评价:通篇以秋思为主线,在“塞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中,描绘出边塞风光和征人羁旅思乡之意,又显现出了希图报国的壮怀,创造出了沉雄激壮的风格,在词史上具有突破意义。北宋前期词张先(990—1078)(张三影),字子野,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宿州掾,曾知吴江县,又为嘉禾判官,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后出知渝州、安州,以尚书都郎官中致仕,居湖州、杭州间。有《张子野词》。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北宋前期词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北宋前期词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天仙子》张先词的内容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北宋前期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江西临川人,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先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词虽不多,但亦擅长,有名作《桂枝香》等。北宋前期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评价: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调,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北宋前期词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晏殊第七子。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有《小山词》传世。北宋前期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谓:“淮海(秦观)、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柳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乐章集》。

柳永大约在21岁(宋真宗天禧元年)时

,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3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惹祸了。虽然没人来抓他,治他的文字罪,可他一生的命运都搭进去了。他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俨然是“民间遗贤”的代言人,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风流事,平生畅!”这像什么话?简直是流氓的宣言,是对儒家理想、士子抱负的无情践踏。写得越好,传得越开,影响越是恶劣。柳三变考不上进士,却因踏上科举之路而获得了某种身份。他的自甘坠落,是冲着朝廷的。仕宦人家子弟,牢骚不同于普通草根阶层。他坠落给朝廷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子多好。三年一度的礼部考试,一人登科十人落榜,京师大小客栈,垂头丧气的考生比比皆是。他们借酒浇愁,寻花问柳,甚至聚众闹事。自有科举以来,这消极情绪何曾间断?情绪总该有表达,何况是这么多人汇集起来的情绪。翻遍唐诗宋词,柳永的表达为最佳,他把吞吞吐吐、欲说又止的“隐形叙事”,变成酣畅淋漓的直抒胸臆。年轻人总得有点脾气,考不上,喝酒去!管什么功名厚禄、远大前程,青春多美妙,如何珍惜?寻来意中人浅斟低唱。宋太祖的《劝学歌》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事实上,年少登科者寥寥,皓首穷经者多多。即使高中了,当大官了,还不是为了天天摆酒宴,歌女佐酒浅斟低唱?柳三变眼下过的,不正是这种日子吗?柳三变颇有得意:那边落黄榜,这边入红楼。“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他有了一位意中人,艺名唤做虫虫,据说是苏州人,色艺俱佳。虫虫唱这首《鹤冲天》,唱成了名角,唱成了流行歌手。请她去演唱的上等府第、豪华歌厅排着长队呢。她挣了钱,不断塞到柳永手里。柳永起初推辞,后来接受了。虫虫说,她出名也好,挣钱也罢,没有柳永特意为她填新词,那是不可能的。她挣十两银子,该有三两记到三变哥哥的账上。虫虫一番话,把柳永点醒了。原来歌女的走红,确实有他一份功,拿点银子不用惭愧。此后伸手接钱,他也不忸怩。他花钱厉害,出手大方,银子、镯子、簪子……随手就花出去了。现在叫烧钱,当时叫销金。宋人记载说:“柳者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给之。”虫虫的走红,使柳三变成了“抢手货”,师师、安安、瑶瑶、贝贝,一群彩蝶似的,围着三变哥哥翩飞。两宋九百词人,柳永写妓女最多。他是娱乐场的专业作家,靠一管毛笔吃饭。汴京城消费高,歌台舞榭又是销金窟,他一待十几年,没看家本事是不可想象的。他这行当,同样会有激烈竞争,只不过他灭掉的竞争对手,我们看不见罢了。柳永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皇帝----宋仁宗。这个在位四十余年的皇帝,史称明君。他在深宫里也欣赏俚词俗调,却不能容忍柳三变这种人煽动考生藐视仕途。柳永第三次考试,考上了。宋仁宗临轩放榜,划掉了柳永的名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浪子越发抬头,他自嘲又讥讽皇帝说:“奉旨填词柳三变。”返回烟花巷,虫虫抚慰他,师师请他吃酒,贝贝为他跳舞……京城所有妓馆,盛传他奉旨填词。其时汴京、杭州的繁华,不在盛唐的长安之下。市民社会的兴起,为柳永的写作提供了基础。柳永,柳七,柳三变,柳耆卿,后来还有柳屯田。汴京的姐妹们叫他三变哥,而杭州女子则叫他七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不独歌舞厅传唱,全城市民也争诵,并传遍了江南。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之前。若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坐。”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有这样的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曰……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有些夸张,但确说明柳词传播之广。缠绵。离别。羁旅。情愁。在柳永词里一再出现,《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老是在离别,好像在一个地方待不长。无论对哪个红颜女子有多么牵肠挂肚,他还是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江南繁华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时隐时现,今天苏州,明天杭州,后天又可能去了金陵。李太白“仗剑远游”,目标很明确。柳永浪迹天涯,动机却显得模糊。他兜里没几个钱,对名山大川兴趣有限,一味盯着城市的街巷,盯着那些有妓女出入的楼台馆阁、瓦子勾栏。那是他展露才华并证明自己的地方吗?他的事业,连同他的生计原是系于烟花巷?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福建、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四川、陕西,都曾留下柳永的足迹。柳永《一寸金·成都》“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靠色艺生活,长待一地没问题。拿文字换钱,则需要换地方,几首好词不足以吃到老。但城市变了,旧词顿成新曲,一群女孩子又咿咿呀呀围到他身边。北宋诸大家,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悲天悯人的大关怀是其共同特征。柳永是个边缘人,边缘却不多余。柳永的写作,契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以他的俗,同士大夫们的雅分庭抗礼——我是浪子我怕谁;我是俗人我怕谁……于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来看看柳永的俗: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冷天,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曳。空床辗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倚)难续。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婆罗门令》词写睡觉,和衣反衬裸体,马上写到云雨梦了。末句“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无可奈何。再看更俗的: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幸自仓皇末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挪,奸字中间著我。——《西江月》

《醉翁谈录》:“耆卿一日经由丰乐楼前,是楼在城中繁华之地,设法卖酒,群妓分番,忽闻楼上有呼“柳七官人”之声,仰视之,乃角妓张师师。师师耍峭而聪敏,酷喜填词和曲。与师师密。及柳登楼,师师责之曰:“数时何往?略不过奴行,君之费用,吾家恣君所需,妾之房卧,因君罄矣!岂意今日得见君面,不成恶人情去,且为填一词去!”柳曰:“往事休论。”师师乃令量酒,具花笺,供笔毕。柳方拭花笺,忽闻有人登楼声。柳藏纸于怀,乃见刘香香至前,言曰:“柳官人,也有相见。为丈夫岂得此负心!当时费用,今忍复言。怀中所藏,吾知花笺矣。若为词,妾之贱名,幸收置其中。”柳笑出笺,方凝思间,又有人登楼之声,柳视之,乃故人钱安安。安安叙别,顾问柳曰:“得非填词?”柳曰:“正被你两姐姐所苦,令我作词。”安安笑曰:“幸不我弃。”柳乃举笔,一挥乃至。三妓私喜:“仰官人有我,先书我名矣。”乃书就一句:“师师生得艳冶”,香香、安安皆不乐,欲掣其纸。柳再书云:“香香于我情多。”安安又嗔柳曰:“先我矣!”挼其纸,忿然而去。柳遂笑而复书云:“安安那更久比和……”三妓乃同开宴款柳。”柳永漫游会稽一带,登山临水,身上的狎客气渐渐淡去,五脏六腑清新。雅词《夜半乐》,堪称柳词上品: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清新,洒落,画面生动,意境浑阔。浣纱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这多美,胜于妓馆的打情骂俏。山和水向来有消解欲望的文化功能。自然之气,是能够淡化脂粉气的。柳永的创作热情,跟市民趣味有太多的关联。歌厅酒楼要能够接受。新词不卖钱,歌女们看了摇头,柳永会着急的。还是吃官俸好。景佑元年(1034年),柳永五十多岁,才赐进士出身。花白头终于有了一顶乌纱帽。做了地方小官,后迁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职。不过柳永一直想做京官。宋代京官与地方官,待遇差别大。从地方调京城,或挂个京官头衔,称改官。为了改官,柳永花了不少力气和银子,包括请名妓去疏通。而侯门深似海,柳永费尽周折才踏进了宰相府,宰相名叫晏殊。柳永选择晏府,是经过考虑的。对方虽是大官,却也是文坛大手笔。然而一盆冷水等着他。大宰相不冷不热。小公子不见踪影。晏殊问:“贤俊作曲子词否?”柳永答得巧妙:“只如相公,亦作曲子词。”晏殊笑道:“本人虽作曲子,却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柳遂退。”不难想象柳永出侯门的模样。当初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得罪宋仁宗,现今又是“针线闲拈伴伊坐”吃当朝宰相奚落,旧闷添新闷,怏怏离京城。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定风波》晏殊有偏见。此词甚佳。柳永描摹日常情态,逼真,随意,通俗。上午压香衾,下午倦梳裹,挨千刀的薄情郎呀,你在何处?为何没个音书?当初如留住:即可闲拈针线伴伊坐。坐不够的坐,少年光阴不虚度。他到余杭做县令,对百姓不错,小有政声:“抚民清静,安于无事,百姓爱之。”当然他也得意:浪荡子一变而为县太爷。大半辈子郁闷,适当显摆不为过吧?凡有涉及妓女的案子,他一般都向着妓女。比如妓女受欺负,他主持公道很迅速。名篇《戚氏》不知写于何时,创慢词之最,212个字。情绪饱满,迭宕起伏。凭借它和前面提到的《雨霖铃》等,奠定了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往往经岁迁延。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死于道路。死因无考,卒年无考。大约活了七十来岁。一贫如洗,也没个亲人在身边,遗体寂然。妓女们闻讯后,互相传消息,凑钱安葬他。润州(江苏镇江)的柳永墓,年年有妓女聚集,唱他的词,招他的魂。其中有从金陵、扬州等地特意赶来的女子,为他献一束花,抹一把泪。场面颇动人,时称“吊柳会”,延续近百年。妓女是卑贱的群落,受凌辱还强颜欢笑,士大夫文人对她们不屑一顾,而柳永为她们发出声音。她们叫他七哥,三变哥哥,耆卿老爹,屯田大官人。凭吊柳永,也是自伤没人疼少人怜的烟花生涯。常有几个女子抱头痛哭,哭成一团,哭倒在地。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冯梦龙《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这首词想表达什么情感?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及思乡之情

2、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下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想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霜风凄紧: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萧瑟(这时让我们感到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都集于“当楼”,从而感受到诗人难以形容的羁旅愁思)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跌到眼前物华哀落的近景。(仰视到俯视)仍是一片凋落之景,这时作者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叹息美好的景物随时间流逝都消歇了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远江景。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功名不就之痛。此外还用流水的“无语”——无情。不管落花的飘零,也不解游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也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引发出邈远的思乡念人之情。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理出抒情层次。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词以一“对”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感情曲折)

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邈邈,归思难收”三句,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在。“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贯穿线索。主旨是:归思。“不忍”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的曲折而有情致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用问句自问这些年的漂泊为了什么,从而展现了词人茫然四顾的神态3.“想佳人,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转换角度,推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通过想象思妇同样登楼望远含蓄的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思

4.“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抒通情景。我能想见你再凭高等候归舟,你却无法想象我身在何处。同样是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化不开的思乡愁绪体会这首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简要说明由写作者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

词的上片写自己,下片转写佳人,由己推彼,写佳人妆楼眺望,想念词人,使感情波澜起伏,层次多变。将思归之念,佳人眺望合在一起,尽诉情思,从而把羁旅之思,思乡不归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写秋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瑟的气氛。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以下写花叶摇落,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人生感伤。

艺术特色: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想居者(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词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