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能力解读2-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件_第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能力解读2-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件_第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能力解读2-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件_第3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能力解读2-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件_第4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能力解读2-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一二三能力综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一二三一、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3一二三真题剖析例1(2015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4一二三(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有利于保护纳税人权益。(2)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一二三技巧提炼1.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有的考生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对于上题,如果不懂得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和分层次组织答案,就可能顾此失彼,要么倾向于政府角度,要么侧重于纳税人角度,以至于失分。6一二三2.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说服力。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识)之分,但二者密切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所以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3.所谓“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主要包括是非判断,与题目关联度和答题方向等方面的判断,如非选择题部分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有时要注意由“怎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注意由“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注意由“为什么”向“怎么办”转换。这种判断既存在于客观试题中,又存在于主观试题中。7一二三针对训练1.(2015浙江卷)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以W村的文化建设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意识的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限定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是体现类试题,联系材料,分析体现的相关的文化生活道理即可。成功建设礼堂文化发挥了祠堂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注入时代精神,对传统文化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2)问限定的回答角度是社会意识的知识,需要回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祠堂文化发展为礼堂文化,目的是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答案解析关闭(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8一二三二、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真题剖析例2(2015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一二三(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10一二三答案:(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11一二三技巧提炼1.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景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学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里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主要是指与重大时政相关的信息;第二,是指在应试时,根据试题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信息。2.近年来,一些重要领导人(习近平等)的讲话或者重要文件成为高考答案的一部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时政术语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依托,如经济语言: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增长,调结构,扩大内需,发展方式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公平等。对于历年的高考,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的一些新提法尤为重要。12一二三针对训练2.(2015四川卷)“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2010—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外汇储备

图2

2010—2014年中国与不同区域国家进出口年均比重注:2010—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居世界首位;“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13一二三材料二: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14一二三材料三:“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3)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15一二三解析:第(1)问要求解读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然后将图表中用曲线(包括小注中的文字)等形式体现的经济信息表述出来即可。第(2)问要求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首先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四川的介绍,找出四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点,然后从区位优势(交汇点)、外贸、对外投资等方面说明有哪些机遇。第(3)问要求按照示例填写表中的内容,说明“建议”的文化生活依据,这是对理解问题能力的考查。“旅游产品”对应文化产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网络平台”对应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流行方式”对应文化创新;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对应文化交流与发展。16一二三答案:(1)①中国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比重较低;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且总量大。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潜力大。(2)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以下机遇:①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对外开放前沿。②扩大对外贸易,转移富余产能。③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④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17一二三(一)(二)三、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的能力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以及重大时事等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的能力及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18一二三(一)(二)

(一)“……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设问方式。19一二三(一)(二)真题剖析例3(2014安徽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材料: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一二三(一)(二)解析:本题要解读材料中“建议政府、专家论证、扶持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信息,归纳出政治生活道理,做到政治生活知识与材料相结合。注意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依据材料中“扶持政策、实地考察、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信息,归纳出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21一二三(一)(二)答案: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地政府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22一二三(一)(二)技巧提炼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和设问(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或某某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作答时要注意的是不能笼统回答,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演绎法,即先由材料归纳出原理,然后将原理演绎到材料中,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23一二三(一)(二)1.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观点)分析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共性)到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解题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哲学原理或方法论)。该题作答过程中要首先明确“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意识作用的原理”。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如设问二就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从正反两方面判断并说明依据。第三步,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抽象概念及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代入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一般到特殊的转化,从而将理论要点转换成试题答案要点。24一二三(一)(二)2.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观点)。归纳法遵循从特殊(个性)到一般(共性)的思维过程。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高考试题讲究综合性,这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在考查的设计上,综合运用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优点,重点突出地有效考查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25一二三(一)(二)针对训练3.(2015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材料二: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26一二三(一)(二)材料三:“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27一二三(一)(二)解析:第(1)问要将材料一划分层次,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收入水平提高、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改变、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等有效信息,归纳影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观、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组织答案要用材料说明观点。第(2)问要解读材料二中“工匠精神助推现代制造业、主动担当历史责任、与现代高科技融合”等关键信息,从信息中逐层次归纳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等知识,用准确的语言、清晰的层次阐明文化生活依据。第(3)问要注意知识点要求,将材料三中“互联网+”的作用,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相对接。28一二三(一)(二)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29一二三(一)(二)(二)题目设问对行为主体、解答方向和知识范围的限定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灵活调动知识。30一二三(一)(二)真题剖析例4(2015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31一二三(一)(二)答案:(1)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④“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2)①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②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③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32一二三(一)(二)(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3一二三(一)(二)技巧提炼1.如果设问将知识范围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局限于一个较小空间,将解答方向固定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某一个,将主体固定于公民、国家、企业等中的某一个,那么,这类试题就是通常所说的收敛性试题。该类试题题目答案是受限制的,是收敛式的,它们限定材料,限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范围。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答案一般经过分析演绎就可以得出。所以此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回答这类收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