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发展_第1页
中国电力发展_第2页
中国电力发展_第3页
中国电力发展_第4页
中国电力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电力发展形势与体制改革张海洋二○一四年六月十日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主要内容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2、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3、电网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升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5、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电装机快速增长:2013年底发电装机12.47亿千瓦,人均装机0.92千瓦。电网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54.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容量26.2亿千伏安。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为3911千瓦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具体表现为主要受输电通道和天然气供应影响,部分电力富余与局部供应紧张并存。改革开放以来:缺电—基本平衡(1997)--缺电—总体平衡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33.1%。其中,水电22.3%,核电1.2%,风电太阳能7.4%。电源结构与布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电源结构与布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非化石能源占电源总投资比重升至75.1%(比2005年大幅提高45.9个百分点)。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大型电源布局向西部、北部转移加快西部装机比重:2013年33.5%/24.5%(2000年)西部用电量比重:25.5%/21.1%电源结构与布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内陆地区实现了全国电网互联:以青海西藏直流联网为标志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相继投运: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相继投产2项,±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相继投产5项,使跨大区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全国实现电网互联,电网配置能源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城市:99.776%农村:99.393%2005年供电可靠率城市:99.958%农村:99.905%2013年供电可靠率跨区电力交换能力显著增加:2013年全国跨区跨省送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9.2%。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全国实现电网互联,电网配置能源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逐年下降:2013年降至321克/千瓦时,提前实现《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325克/千瓦时的目标,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居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电网线损逐年下降:2013年降至6.67%,处于中等管理水平。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注:中国采用2013年数据(CEC),其他国家采用2010年数据(IEA)我国与各国线损管理水平比较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逐年减少:2012年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83万吨,排放绩效为2.26克/千瓦时;烟气脱硫机组占煤电机组容量的比例约为90%,比2011年的美国高约30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电力氮氧化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48万吨,排放绩效为2.4克/千瓦时;年底烟气脱硝机组容量2.3亿千瓦,占火电的28.1%,规划和在建超过5亿千瓦。电力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超超临界机组推广应用,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第三代核电机组已开工建设;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并网发电;特高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建成投产。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电力工业发展外部战略环境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从高速换挡切换到中高速/中速;结构调整阵痛期: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国内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电力工业发展外部战略环境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工业文明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需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电力工业发展外部战略环境发生变化中国社会治理结构正在或即将发生重大改变:市场决定论不会是一句空话:内外部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我国能源电力的政府管控模式和管理思路将重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电力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草,新能源新技术的突破。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能源发展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能源技术革命、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能源需求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需求增速有可能明显下降能源绿色转型加快: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无论是消费还是供应将不可避免带来绿色革命。能源安全更显突出:我国能源自给率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新能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能源经济性更显重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能源价格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居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发展外部战略环境发生变化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趋势之一: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越来越彰显转换为电能为清洁能源开发的基本形态:风、太阳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以电代油:发展电动汽车和电气化轨道交通减少石油使用和减少排放、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是提升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举措加快推进替代直燃煤(居民生活散烧、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等)用于发电,能够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趋势之二:用电需求增速进入换挡期2020年前电力需求中高速增长GDP:7%-8%全社会用电量:6%-7%用电增速转折期可能在2030年2020-2030年:低中速增长2030年以后:低速增长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电力结构将实现从煤电为主向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换。趋势之三:电力结构绿色化转型加快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提高到39%,发电量比重为29%。2050年:2030年以后全国不再新建燃煤电厂,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或天燃气发电满足。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为62%,发电量比重超过50%。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优先开发水电:水电是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绿色电力,要创新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大中小相结合,重点推进西南基地大型水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实现水电绿色和谐开发,确保2030年左右基本开发完毕。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是解决中国未来能源电力需求的战略选择,要在统筹国家财政补贴能力、全社会电价可承受能力、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和资源条件等基础上,实现积极有序高效发展。风电开发:坚持分散与集中、大中小、陆地与海上开发相结合,近期优先分散开发。光伏发电:近中期,优先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落实市场消纳条件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各种类型的光伏发电站。趋势之三:电力结构绿色化转型加快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核电是绿色发电,经济性较好,是解决中国能源电力需求的战略选择。应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建设“东中部核电带”。高效发展天燃气发电:天然气是绿色的化石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增加供应,应主要满足城乡居民发展需要。同时,天然气发电成本高企,应该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天然气发电规模要与各省市区财政补贴能力直接挂钩平衡。优化发展煤电:煤炭的绿色发电长期处于基础位置,要坚持严格的环保标准,有序推进清洁煤发电。能源结构绿色化与绿色化利用化石能源并重。趋势之三:电力结构绿色化转型加快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大型电源空间布局继续向西部、北部转移:常规水电:基本转移到西南、西北水电基地煤电:加快向西部、北部煤炭基地转移核电:从沿海向内陆辐射新能源:集中规模化开发主要布局在“三北”基地趋势之四:电力空间布局调整加快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客观要求加快扩大电力资源配置范围梯级推进、市场开放:省内→区域→全国→全球通道建设日益重要:随着向东中部跨区跨境输送规模增加,客观需要发展特高压工程乃至特高压电网来提升通道能力。趋势之四:电力空间布局调整加快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电力科技革命加快,围绕绿色与转换效率双重主线,在发展形态上加快出现了两轮齐驱格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与小相结合大而好:传统能源发电继续沿着大型化、基地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性小而美:客观需要和出现了小型化、分散化、分布式发展形态,同样更能提高转换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化--微网/网络化—天然气发电/家庭化—智能家庭能源系统/双向化—充放电动汽车、小微型储能装置趋势之五:电力发展形态调整加快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用户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需求逐显:从电力系统到用户的单向流动到双向乃至多向流动用电侧引入竞争:大用户直接购电到用户选择权个性化需求驱动产生商业新模式和新型运营商:电动汽车,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网,非电需求,…发展智能电网成为必然:只有科学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与广大用户的互联互动,才能为新型商业模式提供一个基础平台。趋势之六:互联互动加深,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出现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电力安全性挑战加大:确保电力可持续稳定供应,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发电能源独立性+内部安全性+外部安全性我国已经进入电价上涨长周期:国内电价承受能力低生态环境保护增加成本:新能源发电成本高企:需要国家财政补贴,主要来自电价附加。需要大幅增加调峰调频、储能及电网投资电力资源配置范围扩大:自身平衡既受资源限制,又有经济性约束,扩大配置范围大势所趋趋势之七:安全、绿色与经济性矛盾越来越激化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技术特征:我国电力工业已经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进入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价值特征: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上述趋势充分证明电力工业进入了智能电网发展新阶段二、未来电力工业发展趋势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对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的几个基本判断经济社会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能源安全成为大国角力的主战场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环境和技术成为影响能源发展的核心要素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呈现五大特征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开发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系统智能化能源资源金融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特征之一:能源结构多元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两次石油危机,让石油的消费比重大幅度下降90年代之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发展重点目前呈现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四分天下的格局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971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09年煤炭26.1%24.8%25.3%22.9%25.3%27.2%石油44.0%43.0%36.7%36.5%35.1%32.9%天然气16.2%17.1%19.1%20.8%20.7%20.9%核电0.5%2.6%6.0%6.7%6.3%5.8%水电1.9%2.0%2.1%2.2%2.2%2.3%其他11.3%10.5%10.8%10.9%10.4%10.9%特征之二:能源开发清洁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能源开发清洁化,包括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也包括化石能源的洁净化开发利用。

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概况世界太阳能装机容量增长概况特征之三:能源消费电气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其电气化水平成正比电气化水平用两个指标衡量: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世界主要国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1971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09年美国10.113.317.519.520.321.4日本14.719.021.523.624.325.5英国13.415.417.018.819.921.0法国8.612.718.120.221.422.7德国10.713.616.217.918.519.0中国2.94.36.311.715.818.5特征之四:能源系统智能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传统能源体系越来越紧密地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相结合,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概念逐渐落地生根,深刻地改变着传统能源体系的开发和利用。反过来,能源系统智能化将带动全球产业升级、刺激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特征之五:能源资源金融化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金融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能源资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投资和投机品种,如能源期货、远期、期权、掉期等衍生品种大量涌现。能源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世界能源资源市场定价的主要依据。国际能源体系与金融体系的相互渗透和一体化融合趋势明显。页岩气革命的出现对世界能源格局将带来巨大冲击美国领跑给全球能源市场、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地缘政治都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加强。近10年来,美国依靠水力压裂法、水平钻井法两项成熟技术和完善的管网设施,大大降低了页岩气开发成本,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2009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根据美国能源署的估计,从2010-2040年,北美总计可开采253亿桶页岩油。技术和基础设施上的制约瓶颈一旦突破,对全球能源市场将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将由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转变为石油出口国,改变世界石油供求局面。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如果美国市场上石油价格降低1美分,就可为美国全体居民节省10亿美元的可支配现金,这些资金会被美国人全部用于消费。另外,能源价格降低将推动外移的传统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对地缘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依赖石油经济的中东国家。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说“美国页岩气神话破灭”是酸葡萄心态,会严重误导对本质问题的认识。美国近期刻意为页岩气降温,下调了一个主要产区的可开采量,那么美国页岩气开发是不是个传说?实际上,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接近3000亿立方米,早在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国内83%的能源需求,2013年更上升到83.7%!借助页岩气的突破,美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能源独立。美国的能源独立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影响,中国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应对策略。三、国际能源格局走势分析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核心是找准政府的定位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核心是产权制度的变革电力专业布局的改革:核心是打破业务的垄断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给电力工业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一些根本性的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始终制约着科学发展。

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也在酝酿和起草电力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在改革的问题上,行业内外依然争议极大,见仁见智。

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可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找到较为清晰的线索。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部署,涉及电力行业的要求主要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面,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相对共识的思路:放开两端,监管中间:即面向市场放开上游的发电和下游的售电,中间的输配环节不放开,但加强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见下页。电力改革的关键是电价:电价的形成机制是关系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关键环节。审批权要消减,监管职能要强化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现市场化配置能源资源的关键载体:打破地域界限,降低交易成本,发电侧竞价售电,需求侧竞价购电,大用户直接交易。5月10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安徽试点项目正式上线,符合大用户交易准入条件的18家发电企业和5家大用户参与交易,发电申报量是用户需求申报量的9倍,一小时内完成52亿千瓦时的交易。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大用户直购电能走多远?在西方国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到我们这里变成重大改革举措了,而且还改不动。——能源专家林伯强利益纠结,参与方各有算盘:涉及到政府、大工业用户、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等各方利益,单兵突破困难重重。客观上还缺乏明晰的配套改革政策:输配电价不清晰、交叉补贴政策有冲突、统一交易平台不成熟,等等。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国际经验:意大利:1999年将调度与电网分离,导致电网运行协调困难,2003年发生全国大停电事故,促使调度与电网重新合并。俄罗斯:2008年将发输配售拆分,电网发展严重受限,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降低,2012年将输电与配电重新合并。英国:1990年电力“破碎式”改革后,出现市场失灵、电价上涨、供电紧张,多家电力企业被外资收购。日本:

2013年12月通过法案,分三个阶段推进电力改革:第一阶段合并区域电网、成立国家电网公司,扩大资源配置范围;第二、三阶段推进售电自由竞争。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二关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加速了清洁能源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61亿千瓦,比重为37%。2013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比重为26%。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截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61亿千瓦,比重为37%。2013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比重为26%。二关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清洁能源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清洁能源发电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仍不明确,清洁能源发电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不清晰,相关规程和标准尚不完善清洁能源发电缺乏统筹规划和规划的刚性约束清洁能源发电相关价格补贴机制不尽合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征集不足,发放不及时鼓励清洁能源发电发展的机制不健全,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不完善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二关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对于清洁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议:

基于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资源禀赋特征,统筹考虑市场、资金、技术、环保等发展要素,兼顾地区均衡发展等客观要求,清洁能源发电布局应坚持优先开发水电、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高效发展天然气发电、探索发展前瞻性发电技术、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方针。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截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61亿千瓦,比重为37%。2013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比重为26%。二关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对于清洁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建议:风电:建议在现有四类标杆电价基础上适当增加中东部标杆电价分类(增加2-3类),即适当上调中东部地区风电标杆电价,以提高国家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相同补贴资金下风电发电量最大化,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资金向分散式开发流动,优化地区布局,减少“弃风”。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截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61亿千瓦,比重为37%。2013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比重为26%。水电: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议统一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范围,分省制定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水电开发成本的标杆上网电价。光伏:光伏发电可比照风电政策调整思路。天然气: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天然气发电补贴政策,具体由省级地方政府落实资金来源和补贴水平,保障天然气发电项目合理回报。电网:建议通过经济手段调动电网企业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积极性,加快制定实施面向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发电的电网建设和系统运行成本补偿机制。二关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关于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开发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强对先进适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推广力度。针对清洁能源产业制定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优惠,进口关税减免,出口退税,加速折旧等等。健全资源、环境成本评估与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出台资源税、环境税与碳税。鼓励金融机构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特别是分布式清洁发电项目融资贷款,给予利息、还款期、担保等方面的优惠。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三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电力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我国与以油气为主的发达国家相比,在碳排放控制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据IEA统计,2009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24%,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三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科学认识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及相关建议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十一五”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火电厂大规模安装脱硫装置;“十二五”开始实施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火电厂正在大规模安装脱硝装置;2013年初以来,因雾霾事件频发,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重拳出击,使火电厂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控制进一步全面趋严。四、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分析三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电力企业污染控制成本明显增加:

按照国家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测算,我国重点区域的1.9亿千瓦现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