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_第1页
第一章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_第2页
第一章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_第3页
第一章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_第4页
第一章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介绍第一章概论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第五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第六章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第七章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林业生态工程课程对应的岗位分析最后晋升岗位为技术主管或行政主管。晋升的岗位有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人员。初次就业岗位一般为各级各类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员、公益林监管员。承担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组织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工作。根据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特点,林业生态工程课程主要面向县区级林业三北站、野保站、退耕还林办、林业站;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个体林场;各级自然保护区等相关单位。课程定位及目标使大家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管理。使大家能根据林业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防护林营造技术与标准,能进行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2能组织具体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知识目标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种类,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法及管理方法3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要点素质目标1具有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具有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内容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二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三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四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五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六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类型1生态系统、工程与生态工程2林业与林业生态工程3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和特点4林业生态工程类型与体系1生态系统、工程与生态工程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特征,形成相互联接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工程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1954年,著名昆虫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生态工程”一词;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H.T.Odum首次提出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ecoengineering)的概念:为了控制生态系统,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1989年,马世骏等参与美国Mitsch

W.J.和丹麦Jorgensen

S.E.主编多国学者参编的世界上第一本生态工程专著《EcologicalEngineering》,成为生态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的起点。他们将生态工程定义为“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它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解决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这种设计包括应用定量方法和基础学科成就的途径”。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1987年,马世骏2林业与林业生态工程林业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系统工程原理、林学理论,设计、建造与经营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保护、改善环境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3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和特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区域总体规划时空结构设计食物链结构设计特殊生态工程设计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传统的森林培育和森林经营在宜林地造林、对现有林经营,是以木材等林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在设计、营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林业生态工程是以区域(或流域)为对象、考虑自然环境改善的需要,建造以森林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土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以森林为纽带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目的不仅仅在与林分本身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4林业生态工程类型与体系按照生态与经济功能划分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这类工程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天然森林草地(林间林缘草地)保护,次生林改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防护型林业生态工程这类工程主要包括山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水源保护林,草原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河岸河滩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盐碱地造林,工矿区防护林,道路防护林等。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这类工程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经营,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多用途林等。按照区域与建设目标划分按照区域划分这类工程主要包括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沿海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工程,特殊防护地林业生态工程等。按照建设目标划分这类工程主要包括水蚀防治林业生态工程,水源涵养与保护林业生态工程,风沙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山地灾害防治林业生态工程,环境改良林业生态工程,景观保护林业生态工程等。第二节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一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先天不足,并非优越,人为破坏,后天失调,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环境的预警研究报告》区分自然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概念。自然灾害:自然界本身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环境污染:工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排放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1)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多山: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分布广泛的环境脆弱带:沙漠、戈壁、寒漠面积占1/5。气候灾害:旱涝频繁、洪涝、北方风雪天气,农业上早晚霜等。2)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层层梯田开到白云间,粮食种到山尖尖土壤侵蚀面积:367万km2。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79%。黄河流域面积为密西西比河的73%,输沙量为其5倍以上。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万km2

,比50年代增加55.6%。1水土流失严重2荒漠化扩大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27.2%。荒漠化原因及其解决思路?荒漠化原因及其解决思路?原因:土地荒漠化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水土资源承载力不相协调的产物;关键切入点:生态修复的根本在于减轻土地的压力,使之与土地生产力、现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00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列153个国家的121位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300多个缺水,严重缺水108个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400m3,居国内严重缺水城市之首,

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农业缺水量为农业用水量的30.6%工业缺水量为工业用水量的44%水资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5)森林覆盖率低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覆盖率18.21%。历史上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53%(西周),如今6.1%;历史上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一带是“草木繁茂,禽兽繁殖”、“地幽人迹少,树密鸟声多”,如今覆盖率仅5%。4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破坏严重5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占世界第九。中国植物区系的种类、数目约有30000种,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000种)和巴西(约40000种)居世界第三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灭绝的新疆虎森林破坏的后果-物种的灭绝地球上这500万种生物,仅有170万种已被分类注册。但是,目前每天有160多个物种因人类的征伐而灭绝。这一趋势若得不到抑制,今后的25年,将有150万个物种告别人类。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6气温呈上升趋势大气质量恶化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对60个国家10-15年的监测发现,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8个;1997年全国烟尘排放量1873万吨,CO2排放量2346万吨;环境空气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62%的城市CO2日平均浓度超过3级标准;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华中酸雨区酸雨频率高达90%以上;全国因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北京成为国内三种污染物(NOx、CO和O3)同时超标的唯一城市,几乎达到大气自身净化的极限;上海15个交通路口CO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6倍。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内涵具体效益生态效益在人类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有序结构和动态平衡、保持土地持久生产力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需求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发挥森林多种防护功能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如改善土壤、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在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过程中所消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形成的转化和增值,能进入市场流通而获利的一切效益。包括木材和非木材产品,以盈利为目的的、利用非原料功能方面的收益各种木、竹材各种人造板、纤维材果品、油料、化工原料、中药材原料、食用菌薪炭材非原料功能的收益如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等社会效益为人类社会提供除去经济效益以外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方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人类身心健康、社会精神文明、文化与教育方面改善环境有益公众健康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科学研究与教育场所4、提供社会劳动就业1林业生态工程与土壤侵蚀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地被物根系固持网络土体,增强土体抗剪强度森林防止重力侵蚀,控制沟道崩落物林木根系的固持、挡拦、拖拽及林木削弱径流冲刷作用改良土壤2林业生态工程与荒漠化降低风速增加地面粗糙度3森林与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森林对污染水的净化作用防止土壤侵蚀维护江河湖库的蓄积能力,延长水利工程设施的寿命4林业生态工程与大气质量森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森林是主要的氧源森林可减少臭氧层的耗损森林可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森林可净化空气对有毒物质的净化(SO2、氟化物、氯化物)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微生物王府井大街:36612林茵大道:18086机关大楼:16545香山公园:3850个细菌/m3空气5林业生态工程与噪声污染噪音经树叶不规则反射而使声波快速衰弱噪声波所引起的树叶微震也可消耗声能6林业生态工程与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森林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与遗传多样性森林对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影响7林业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是生物能源的主体第三节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一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战国,《逸周书.大聚解》修火宪、养山林、薮泽

、草木、鱼鳖、百索(蔬菜),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战国,《荀子.王制》孟春三月,禁止伐树;孟夏之月,无伐木树,夏季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林行木以斩伐;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大取竹箭。--《月令》

二农林牧综合经营养猪羊乃农家第一着……有粮多养禽畜,养畜积肥才能“粪多力勤”夺丰收……令羊专吃枯叶、枯草,猪专吃糟麦,则烧酒又获赢息……--明清,《沈氏农书》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凡(林)果蔬花卉,地产不同,秉性亦异。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北者移之南,则盛;南者移之北,则变……--《群芳谱》四造林地土壤改良工程山中植者伐后放火烧山,驱牛耕转,则火灰压下,土气渐肥,然后插种。--《致富全书》栽青杨于春月。将欲栽树的土地挑深一尺五寸,宽一尺,长短任意,先以水饮透。--《群芳谱》五种群匹配,复合经营杨树根下,先种大蒜一枚,不生虫。

--《博间录》六食物链原理在林业中的利用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畜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池中淤泥,每岁起之以培桑竹。

--明末清初,县志第四节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1.发展过程2.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3.国外林业生态工程的历史与现状4.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和我国的比较一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展了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在山东崂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内江、福建长汀等地就开始研究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到30年代即开始了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研究,在陕西、甘肃等地主要试验了护岸护滩林、沟道造林、梯田地坎造林、固坡、挂淤、修筑谷防、引进优良树种、草种等。

②在解放以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水土保持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建立了各大流域机构及地方主管机关,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科研单位,推动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造林的群众运动。

③在60年代,提出了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关君蔚先生首次对黄土地区的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进行了分类,为防护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在70年代的水土保持中提出了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是根本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水土保持林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⑤在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我国的防护林建设进入了全面、系统建设的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推动了相关的科学研究。

⑥在80年代初,确定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小流域,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纳入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

⑦在80年代中,随着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深入和面积的扩大,在对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条件差的地方要草灌先行,乔灌草相结合,强调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把草明确纳入了生物措施的范畴。

⑧在80年代后期,继三北防护林之后,先后开展了五大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长江、沿海、平原、太行),到90年代又扩大为十大防护林体系(三北、长江、沿海、平原、太行、辽河、黄河、淮河太湖、珠江、治沙防沙)。⑨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国家、部委、地方确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推动了理论和实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工程的建设。⑩在九十年代末,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中心,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对森林培育、植被恢复的实用技术需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公益事业技术的市场化越来越深刻。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党和政府重视防护林建设,开始大造各种类型防护林。但总的来看,树种单一,防护目标单一,缺乏全国规划,大都零星分布,范围小,难以在大范围内形成整体效果。第二阶段:“文革”期间,建设速度放慢,有些已经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遭到破坏,致使一些地方已经固定的沙丘重新移动,已经治理的盐碱地重新盐碱化。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防护林的营造出现了新的形势,开始步入“体系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从形式设计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科学设计发展;从营造单一树种与林种向多树种、乔灌草、多林种林业生态工程的方向发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方向发展;从一般化的指导向长期目标管理的方向发展。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观念以深入人心,在国家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之上,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了重新整合,以原来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为基础,确定了全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内涵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1、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市、区)、167个重点森工局(场)规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m3,管护0.94亿m3森林。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伐天然林,造林0.13亿m3,规划总投入962亿元。二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和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4个县(森工局)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以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为中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新疆、海南国有林区的102个森工局、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局(场)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为目标,把“减产、分流、下岗”作为重点,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管护力度,恢复森林植被,解决森工企业社会负担和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上海、河南、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28个省(区、市)1696个县(市、区),初步规划造林2277.9万hm2,对工程区内的7190.3万hm2森林实行有效保护,总投入806亿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工程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巩固和扩大以往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调整工程布局和主攻方向,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中心,对工程区现有林草植被实行有效保护,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在沙漠、戈壁的边缘地带,建设必要的防风阻沙林带,遏制沙漠的继续推进;对现有沙地和已沙化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扩大林草植被;同时,巩固扩大现有沙漠绿洲。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2个省(区、市)1060个县(市、区、团)。初步规划10年退耕还林还草366,2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513.3万hm2。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0.8亿hm2,工程区内的森林覆盖率由29.6%提高到31.8%,增加2.2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23亿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0.27亿hm2,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工程规划期内需总投入739.5亿元(全部为中央投入),其中中央基建投入92.7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46.8亿元(包括补助粮食414亿kg折合的资金)。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采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造林苗木等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突出地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并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要求,在2000年、2001年试点示范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4、环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市)的75个县(旗、区)。初步规划10年造林种草678.4万hm2,其中,封沙育林育草223.1万hm2,飞播造林种草123.1万hm2,人工造林210.8万hm2,退耕还林还草121.5万hm2。保护现有植被531.4万h㎡。到2010年新增林草植被500万hm2,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增加15个百分点。工程投人339亿元。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现有植被保护,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植树造林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沙区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综合治理退化草原,实行禁牧舍饲,恢复草原生态及产业功能;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风沙危害,促进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分布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市场流通活跃区。到2010年,重点实施大熊猫、虎、金丝猴、藏羚羊、大象、长臂猿、麝、野生雉类、兰科植物等10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和森林、荒漠和湿地等30个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新建自然保护区524个,使总数达到18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80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16.14%。工程投入27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6亿元,地方投人46亿元,其他175亿元。工程建设总体思路是: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集中、优先保护一些濒危、特有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及生态关键种;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优先建设一批森林、湿地、荒漠等类型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对受危程度高、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采取积极有效地拯救和保护措施,建设一批重点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培育基地。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

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涉及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18个省(区)的886个县(市、区)、114个林业局(场)。初步规划15年新建和改造1333万hm2,其中工业原料林1083万hm2,占81%(包括浆纸原料林586万hm2,占44%,人造板原料林497万hm2,占37%);大径级用材林250万hm2,占19%。工程完成后,每年提供木材13337万m³,约占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利用,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可支撑木浆生产能力1386万t、人造板生产能力2150万m³。规划15年投入718亿元,其中,国家注入资本金144亿元,占20%;申请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企业自筹72亿元,占10%。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解决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木材供需缺口、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结合我国木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的布局,选择适宜立地,在不引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实行基地化建设、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以桉树、相思、松类、杨树等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发展柚木、水曲柳、红松等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三国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美国“罗斯福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加拿大“绿色计划”日本“治山计划”法国“林业生态工程”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印度“社会林业计划”韩国“治山绿化计划”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1美国“罗斯福工程”生态背景

美国建国初期,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的13个州,其后不断地向西进入大陆腹地。到19世纪中叶,中西部大草原6个州人口显著增长。由于过度放牧和开垦,19世纪后期就经常风沙弥漫,各种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特别是1934年5月发生的一场特大黑风暴,风沙弥漫,大面积农田和牧场毁于一旦,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命令,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因此这项工程又被称为“罗斯福工程”。建设规划

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南北长约1850km,东西宽160km,建设范围约1851.5万公顷,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营造林带,实行网、片、点相结合;在适宜林木生长的地方,营造长1600m、宽54m的防护林带;在农田周围、房舍周围营造防护林网;在不适宜造林地带,选出10%左右的小块土地营造片林,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因地制宜地营造林带、林网、片林,防止土地沙化,保护农田和牧场。工程实施工程区立地条件复杂多样,建设中采取乔木和灌木树种、针叶和阔叶树种相结合,因地制宜地使用40多种树木植树造林,营造的林带多为400—800m长,15—30m宽,带间距400—800m。主要建设对策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政府从私人手中购买通航河流两岸的林区作为国有林,以保护河流两岸。严禁国有林、公有林原木出口,对国有林、公有林给予亏损补贴。对营造林予以支持,年造林基金支出19亿美元(超过林业税13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对营造林实行低利率贷款,一般年利率3.5%,贷款期35年。2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生态背景20世纪初,由于森林植被较少和特殊高纬度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经常遭到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大规模营造农田防护林提上了议事日程。建设规划1948年,苏共中央公布了“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草田轮作,修建池塘和水库,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计划”,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hm2,营造8条总长5320km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面积7万hm2),在欧洲部分的东南部,营造40万hm2的橡树用材林。3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生态背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飞沙移动现象十分严重,威胁着周围国家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安全。特别是摩洛哥南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主要干旱草原区、利比亚和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及尼罗河流域等尤为严重。为了防止沙漠北移,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业和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要,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等五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建设规划1970年,以阿尔及利亚为主体的北非五国决定用20年的时间(1970~1990年),在东西长1500km,南北宽20—40km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300万hm2。后来,各国又分别作出了具体计划,如阿尔及利亚的《干旱草原和绿色坝综合发展计划》、突尼斯的《防治沙漠化计划》和摩洛哥的《1970—2000年全国造林计划》等。主要建设对策

阿尔及利亚政府动员了全国力量,利用机耕、飞播等各种手段进行植树造林,并规定干部、军人、职工、学生在每年头3个月的星期五轮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据统计,军队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75%,国家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除身患疾病、家庭有特殊困难的以外,均需服兵役2年,期间一半时间从事军事训练,一半时间从事造林、修路等,军队总部还设有技术局,负责造林的技术指导。作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国家森林工程局十分重视该工程建设,在没有军队的地带,组织有关力量按照规划设计开展造林。4加拿大“绿色计划”生态背景由于加拿大的经济是以森林工业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历史上加拿大的森林资源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开采阶段。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加拿大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规划

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对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将全国划分为39个国家公园自然区域,计划在每个自然区域内都建立国家公园。1990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级部长会议提出了持续经营森林的主要目标、原则和规定。同时,联邦政府宣布了一项耗资30亿加元(210亿人民币)的“为健康环境奋斗的加拿大计划”,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并计划到2000年,把16%的加拿大国土开辟成国家公园。1992年,加拿大国家林业战略确定在2000年前,建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网络,把国土面积的12%留作永久保留地。5日本“治山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针对本国多次发生大水灾,提出治水必须治山、治山必须造林,特别是营造各种防护林,于1954~1994年连续制定和实施了4期防护林建设计划,防护林的比例由1953年占国土面积的10%提高到32%,其中水源涵养林占69.4%,并在3300hm2的沙岸宜林地上营造150~250m宽的海岸防护林。6法国“林业生态工程”1965年起,法国开始大规模兴建海岸防风固沙、荒地造林和山地恢复等五大林业生态工程。虽历经政权更迭,但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仍由政府预算维持、并由国家森林局执行。战后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造林由国家给予补贴(营造阔叶树补助85%,针叶树补助15%),免征林业产品税,只征5%的特产税(低于农业8%),国有林经营费用40%~60%由政府拨款。7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菲律宾于198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其重要目标是增加森林覆盖率,稳定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乡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恢复退化的热带林和红树林。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已制定目标,在1990—2015年造林250万hm2。8印度“社会林业计划”印度针对本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林业计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印度自1973年正式执行社会林业计划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的典范。9韩国“治山绿化计划”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韩国已先后组织实施了3期治山绿化计划,已完成2次治山绿化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3次治山绿化计划。20世纪80年代末已消灭荒山荒地,完成国土绿化任务,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大增,生态环境有较大改观。10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尼泊尔政府与国际组织联合,1980年初开始实施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该工程借鉴了印度的乡村林业模式和我国在退化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的成功经验,耗资2.5亿美元。工程实施5年后,为该国573万人提供了全年需要的燃料用材,并为13.2万头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同时使该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约1/3。重点生态工程必须有政府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扶持澳大利亚对退耕还林者补助5~20美元/hm2,同时发放15美元/hm2的造林补助。英国则每年补助125英镑/hm2,连续补助30年。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国家也给予了一定补助。重点生态工程必须持之以恒科学严格管理美国在实施退耕还林“保护计划”的区域内,如果农户不参加“保护计划”,政府则取消农户享受农业扶持及参加联邦农业部“农产品计划”的资格。为期10年的保护期过后,部分休耕的耕地要想重新种植农作物,必须严格遵守1985年及1990年修改后的农业法中有关耕地保护的条款,否则就取消其“农产品计划”。四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和我国的比较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工程的地位可以从建设规模、工程范围、投入资金、建设期限和启动时间等5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1)建设规模2)工程范围指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省级)的总面积。3)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是指为完成该工程所投入的资金总额。4)建设期限建设期限是指工程从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