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1页
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2页
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3页
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4页
第一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主讲:张琼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BC.2070-BC.771)春秋(BC.770-BC.476)秦汉(BC.221-AD.220)三国两晋南北朝(AD.220-AD.581)隋唐(581-907)五代-北宋(辽)、南宋(金)(907-1271)元(1271-1368)明-清(1368-1911)原始社会(1.1万年前-BC.21c)战国(BC.476-BC.221)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前期封建中期封建后期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代的住所(1万年前---数十万年)1.文化背景: 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女娲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中国”、“华夏”、“朝代”伏羲2.穴居、巢居穴居北方为主巢居南方为主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演进

天然洞穴→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崖居

左图为河南偃师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建筑遗址的“复原想像图”。洞口直径1.5米,底径为2米,深2米,顶盖由25厘米的木柱支撑。仰韶文化建筑遗址姜寨遗址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北部,距今6600-6400年,属于仰韶文化。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双室套间姜寨遗址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上周围为“木骨泥墙”。屋顶和墙壁的结合类似后来的歇山式屋顶。房屋平面布局以火塘为中心。半坡遗址复原图半坡遗址复原图2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甲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甲

212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丙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丙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此建筑表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的建筑。■建筑墙体、屋顶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涂泥的做法;为承托屋顶中部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建筑室内地面、墙体有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地面亦作防水处理。营造技术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一批房址,均为地面建筑,房基用夯土筑成,墙体用土坯或木骨泥墙,室内地面和墙面用白灰抹面,柱子下垫石础。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父系氏族时期的建筑1、形态有了变化1)、出现吕字形半穴居;2)、大房子消失;3)、出现大型排房式住居。2、出现了私有窖藏3、技术上有了发展1)、地面建筑比重上升;2)、白灰面发展了;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残头像面敷红彩,眼嵌青色玉片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文献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2·演进

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巢居→干栏式住宅→底部略架空的宅第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面积有160平方米,它是靠隼卯连接木结构,以梁柱承重,用芦席充当墙地。榫卯结构和干栏式住宅——河姆渡遗址26小结1、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2、建筑结构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由巢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3、建筑材料:土木为主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面层土坯砖,夯土墙274、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5、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286、由知识而来的认识1)文化的整体性2)多元起源形而上的层面建筑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形而下的层面建筑材料工具结构构造第一,古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为后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第二,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基本确立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特别是木梁架式样,更成为中国建筑结构中的主流。其构造也从绑扎发展到榫卯。

第三,聚落选址时注意近水、向阳、不受旱涝、易于防御,还注意把聚落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和墓地。这些经验,是通过长期实践取得的,对日后各种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施用于筑墙垣、坛台、屋基的夯土技术,对后代建筑影响至大。而土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长期所沿袭。

第五,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度,也增加了美观。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的彩绘泥片,更表明了多种色彩和图案的装饰已不限于陶器,而是扩大到建筑中了。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原始社会: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形成;奴隶社会:我国传统的木构架形式初步形成。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夏(-前1600年)

宫殿建筑和封闭庭院的首次出现,建筑形式为木架夯土。商(-前1046年)

建筑技术明显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阶”。商朝后期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城市的形成。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抹面。春秋(-前476年)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初步形成。32一.夏(前2070年—前1600年)a.80cm夯土台(108x100m),8开间殿堂b.封闭庭院(廊院)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1.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1号宫殿基址平面近方形,其夯土台残高80公分,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南有大门遗址,门内是庭院,偏北部有一处夯土台基,上建主体建筑。周围有回廊环绕,反映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图■殿堂面阔8间、进深3间,面积约350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的重檐式殿堂。柱径达40厘米,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木构架技术已有较大提高!

■这所建筑一直是至今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在夏代至商代早期已经开始走向定型。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二、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偃师商城遗址平面图

三重城宫城北部有池苑,南部为宫殿35早商最大的单体建筑遗址36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西周建造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得不超过王都1/3,中等的1/5,小的1/9……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38A。合院形式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C。已使用了瓦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宗庙遗址)建筑遗址■歧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岐山凤雏建筑复原图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有两类,一种是建筑建在夯土台上,另一种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上图即后一类形式。《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文献。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关制度。左图为其所绘制的王城图,是归整、方正、对称的城市面貌。一、规划思想(一)、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体现的规划思想

《考工记》又称《周礼·冬宫考工记》,作者不详,可能是多人所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它记述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手工业技术水平,涉及到木工、金工、制造、冶炼等30个工种,书中所阐述的科学道理包含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声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城图解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45建筑技术a.木构架及斗拱最早的斗栱形象见于周代铜器4647建筑技术b.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c.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d.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48小结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栱,4.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49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现存秦汉时期文物中展示的建筑及其构件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初期佛寺布局与印度相仿,而后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云冈石窟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佛教后,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隋朝工匠李春所建,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都很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桥,迄今1300多年还基本完好。北魏时期建造,为15层密檐砖塔,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河北赵县安济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第一,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第二,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唐代是我国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木构架之一。它的造型端庄浑厚,反映出唐代木构架的形象特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当时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建筑箸作。宋代《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我国现存最古的天文台,测日影长短以度天象,台为砖筑,平面呈正方形。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辽、金、元时期的建筑,基本上保持了唐代的传统。

辽代建,为我国现存最古的木塔,高66.6米,历900多年和几次大地震,迄今仍然巍然屹立,充分表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达到高度的技术水平。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一次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当时建造的故宫、天坛等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和技巧的结晶。故宫明清时期第二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风格第一部分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南方地区:墙较薄屋面较轻,木材用料也比较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墙较厚屋面较重,用料比例相应粗壮,建筑外形也就显得浑厚稳重。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一“干阑式”建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甘肃、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墙拱顶的房屋;黄河中上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