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1.gif)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2.gif)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3.gif)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4.gif)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839294652f0b8b238eb2d7d2ee021fd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七章近代英国君主第一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二节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第三节英国议会的民主化改革第四节英国政府机构的设置第四节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第五节英国司法制度及其变革近代英国在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三次全局性的政体变化
第一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长期国会”与内战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三、护国政府四、封建复辟五、光荣革命一、“长期国会”与内战
1.都铎时期形成的国王与议会的稳定关系被破坏①表现:藐视议会
国王强征新税②被破坏的深层原因:
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2.《权利请愿书》1629-1640年无国会时期3.《大抗议书》1640-1653年“长期国会”与内战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1.第一次内战2.第二次内战3.1649年5月共和国成立一院制激进的平等派保守的长老派军队中的独立派三、护国政府1.共和国未牢固形成2.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改组议会终身护国主把全国划分为11个军区克伦威尔四、封建复辟1.第一次复辟:未成功第二次复辟:恢复了国王、上院、下院的旧体制2.查理二世的倒行逆施①疯狂报复:将参与审判查理一世的人判绞刑;取消宗教自由,迫害清教徒;要求土地的新主人对革命期间的土地变动进行赔偿;出卖英国利益维持其亲法政策②企图恢复天主教五、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革命。完成了对旧式的对王权有很大依赖性的议会制度的改造,议会成为英国政治的主权机构。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其经济变革、阶级力量变化、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积淀相结合的结果。请理解:2.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体制革命后予以保留,并不断变革,使之更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首创性,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是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思考?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1.英国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只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没有特殊的修宪和制宪程序,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被称为“柔性宪法”。2.不成文的习惯法、传统及惯例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更大的作用。3.法院的宪法性判例也是构成其宪法独特性的组成部分。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1.英国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只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没有特殊的修宪和制宪程序,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被称为“柔性宪法”。2.不成文的习惯法、传统及惯例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更大的作用。3.法院的宪法性判例也是构成其宪法独特性的组成部分。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1.《自由大宪章》1215年“失地王”约翰2.《权利请愿书》1628年
查理一世3.《三年法案
》1641、1694年
查理一世4.《施政条例》1653年
克伦威尔5.《人身保护令》1679年
查理二世6.《权利法案》1689年
威廉三世7.《王位继承法》1701年
威廉三世《权利法案》的颁布第三节
英国议会的民主化改革一、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二、1832年选举改革三、1867年选举改革四、1884、1885年选举改革五、1911年《议会法》六、其他法律性文件一、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造成经济地理、人口分布、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上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英国的宪政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资产阶级自身的参政意识和要求日益增强,工人阶级也开始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议会选举民主化、争取政治权利的社会运动不断爆发,调整议会内部阶级构成的改革势在必行。1.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权基本上由土地贵族把持,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政治最保守的时期。2.辉格党长期执政,国内政策毫无改革精神和民主内容。3.上下院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在238名与658名左右。4.下院的选举制度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选举体制腐败而又混乱。具体原因:二、1832年选举改革
1.通过《选举改革法》
(ReformActof1832),主要内容有:
①重新分配下院议席。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全部议席,减少30个人口相对较少的选区的议席,将空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和议席较少的选区。议员总数仍为658名。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在市镇,凡拥有年值10磅以上的住房或其他房屋的房主,凡每年交纳房租10磅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在各郡农村,年收入10磅以上的土地所有者,或终身租地及租期在60年以上的土地租赁者及其代理人,年收入10磅以上者有选举权;租地20年以上净收入每年达50磅或年租金达50磅以上者有选举权。
③规定了选民的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从15天降低到2天。④取消上院提名下院议员候选人的权力。
三、1867年选举改革
1.通过《国民参政法》(RepresentationofPeoplesAct),主要内容有:①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②重新调整议席分配,再次取消“衰败选区”,将空出的45个议席分给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③增加大学选区的议席。复票权直到1948年才取消。城市选民人数超过农村选区城市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宰地位结束了土地贵族对下院的控制但并没有完全满足广大人民对议会民主化的要求
2.选举改革的结果四、1884、1885年选举改革
1.进一步降低选民资格,选民人数增加到500万人左右。
2.规定了单一选区的相对多数选举制。
将全国重新划分为617个选区,除22个城市和牛津、剑桥两个大学选区仍保留两个议席外,其余选区均实行“一区一席制”,基本上接近平均代表制原则。五、1911年《议会法》
1.颁布的背景19C末,英国国内外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议会自身弊端日益凸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
议会权力的重心从上院转移到下院英国宪政体制的重心从议会向行政位移为适应这种趋势,议会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议会法》(ParliamentAct)2.主要内容①明确规定下院与上院的关系,每届议会任期由七年改为五年。②凡下院通过的财政案,在上院休会前一个月提交上院后,上院如在一个月内否定原案而又未提出修正案,可呈请国王批准生效。
③财政法案,由下院议长裁定。④非财政议案,若下院连续三次通过(第一次通过与第三次通过之间的时间间隔少于两年),即使上院始终不通过,也可呈请国王签署生效。⑤1949年《议会法》规定,非财政议案经下院连续两次通过(两次通过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一年),而两次被上院否决,也可呈请国王签署生效。3.重要意义实际上取消了上院的立法权力。上院失去否决权,只剩下“延搁权”。上院此后变成一个议政机构而非参政机构。使英国宪政体制发生很大改变,为下院在议会体制中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宪法保障,同时也为内阁权力的膨胀大开方便之门。1.1872年《秘密投票法》2.1918年《国民参政法》3.1928年《国民参政法》4.1883年《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5.1948年《人民代表法》1969年《人民代表法》1983年《人民代表法》六、其他法律性文件第四节
英国政府机构的设置
一、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1.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
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2.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3.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二、内阁的形成
英国内阁的形成没有任何正式成文法律作为依据,依靠惯例逐步形成。
1.内阁是在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①中世纪
御前会议
②亨利六世
枢密院
下设若干委员会③17世纪以后,外交委员会取代枢密院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机关④光荣革命后,英王主持内阁,形成内阁由多数党议员组成的惯例⑤乔治一世时,形成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内阁摆脱英王的控制,集中行使最高行政权⑥1742年沃尔波连任21年首相后,因议会反对失去多数支持而辞职(首相个人及部分大臣),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惯例⑦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佩勒姆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佩勒姆带领全体阁员、非阁员大臣辞职,开创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⑧1784年小威廉·皮特以解散议会另行大选,直接求选民认可和支持⑨1832年议会改革后,阁员与首相共进退,责任内阁制形成⑩1900年议会公告中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⑾1937年《国王大臣法》的颁布,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法律依据2.内阁首相的由来
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一个有权威的大臣替国王主持会议——首相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辉格党人罗珀特·沃尔波布莱尔三、英国政府机构的演变及设置枢密院国务大臣南方大臣北方大臣国务大臣财政委员会海军委员会贸殖委员会18世纪英国政府机构设置下设五个委员,财政大臣为第一委员;委员会分管关税、消费税、印花税、盐税、土地税等
财政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贸易部教育委员会其他各部(下设国内税务,关税,邮政,林木土地委员会
)(处理一切国内贸易和殖民地事务,提供咨询
)(职责广泛,但不得干预地方权力范围内的事务
)(管理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主席由上院议员担任
)外交部内务部教育部农业部文官事务委员会(独立主管教育
)(管理土地改良、农业技术推广、预防疾病渔业等)
(制定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办法
)
工程部,铁道部,邮电部,殖民事务部,森林和土地收益部,卫生部,国防委员会,关税委员会;宗教事务委员会,移民委员会等1899年1855年1849年第四节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一、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二、两次文官制度的改革三、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则四、改革的意义五、当前文官制度完善化的职业特点一、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1.工业革命后,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占统治地位,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人屡次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2.政党政治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型文官制。两党轮流执政,内阁与政府高级官员更替频繁,如何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关注的问题之一。工业革命3.当时文官系统的混乱状况也迫切要求实行根本性改革。中世纪的恩赐制、任命制弊端凸现,18-19世纪中叶的“政党分肥制”造成人员机构膨胀,管理混乱,效率低下。4.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大学先后进行改革,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5.考察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东印度公司牛津大学城二、两次文官制度的改革
1.1853年屈维廉、诺斯科特《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①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②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③严格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劣汰,奖勤罚懒未被议会采纳2.1855年《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①确立了经过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制度,但只限于初级文官②规定建立由3名委员组成文官事务委员会,负责国家公务人员考试和录取③文官候选人需要出示品德、健康证明3.1870年第二道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真正建立
三、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则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通才的原则依据职绩和资历晋升中立、常任文官范围主要指常务官四、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1.这次改革是在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已经开始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由主义时代进行的,把夺取封建残余势力在行政部门的垄断权作为基本目标,有利于加强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政府行政机构中的优势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文官体制腐败和不合理现象。文官素质大大提高,增强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3.随着近代政治的发展,文官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长期任职,熟悉业务,经验丰富,掌握机密,是各方面的专家,是部长或首相不可缺少的助手,在实际上成为决策和立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随着两党制的建立,文官不参与党争的惯例,形成“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有利于保持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减弱英国政界的腐败风气。1.长久性,终身任职,不得兼职
2.隐名性,默默无闻地从事分内工作
3.政治上的中立性五、当前文官制度完善化的职业特点英国的司法体判例法衡平法
成文法第五节
英国司法制度及其变革二、英国的法院系统1873年《高等法院组织法》改革后1873年《高等法院组织法》改革后责任内阁制政府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它实现的关键是(
)A.政府能够承诺向人民负责B.政府能保障人民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氏体转变》课件
-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卷题库
- 探索奥秘:运动与力
- 商标注册申请书范本
-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0.3第3课时 图文信息问题与行程问题【课件】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1课时-平方根【课件】
- 关于冬季精装施工方案
- 公路墩柱安全爬梯施工方案
- 东营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资小
- 旅拍店两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 楚辞离骚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标准翻译译文及注释
- 刑事诉讼法课件
- 肩袖损伤病例讨论
- 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卫生院中医、康复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烹饪培训行业经营管理风险及未来投资效益盈利性报告
- DB13(J)-T 8543-202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2%)
-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分享
- 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