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过程_第1页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过程_第2页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过程_第3页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过程_第4页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决策的制定过程

黄婷2014010048公共政策的规划与决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决策实质与作用政策决策的模型政策决策的规则政策的采纳与合法化公共政策的规划政策规划取向与类型政策规划的步骤与原则规划中的行动主体组合公共政策的规划

公共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规划的取向与类型一、政策规划的实际(1)多种主体参与的民主过程。政策规划是多种行动主体参与其中,并且相互间发生各种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如:执政党,政府各部门,利益团体,政策研究机构,大众媒介机构,社会公众等。(2)多个环节衔接的动态过程。大多数的政策规划都包括以下的主要环节:分析﹑诊断政策问题,确定政策多层次目标,探索﹑拟定备选方案,比较和优化备选方案。(3)推动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

在政策规划中,政策行动主体的活动都是指向一个现实的方向,即解决已经存在的,并且被认定是必须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二、政策规划的取向

根据公共政策专家罗伯特﹒梅叶的观点,公共政策规划主要有下列五个方面的取向:(1)目标取向。政策规划就是人们要从不满意的或不够满意的现实状态出发,通过行动,努力去达成未来的理想状态。(2)变革取向。政策规划所设想的,所要达到的客观世界的未来状态应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需从存在问题的现状出发,只有逐步改变这种现状,才有可能最终达成未来的理想状态。(3)选择取向。政策规划在于“选择与设计”行动方案,它包含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精心设计和艰难选择。(4)理性取向。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就在于运用人类的理性,对未来做出符合规律的,有创造性的安排。(5)集体取向。转型社会出现的政策问题多数是复杂﹑多变的,从而使得政策规划很难再由少数领导者和专家单一的知识技术来应付,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领导智慧和力量,将各种知识﹑技术﹑手段相互补充,才能找到周密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三、政策规划的分类(1)常规性政策规划(2)类比性政策规划(3)渐进式政策规划其对象是既定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既定的。这种规划方式常用于处理那些带有周期性﹑普遍性的﹑且有先例可循的政策问题。与常规性规划不同,其所要处理的政策问题是新的,政策行动主体可以依照以往对类似的政策问题处理的方法和经验,依据新问题与老问题差异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对已确定下来政策问题进行分步骤的,连续的,调整性的规划。政策规划的分类

(7)地方的政策规划。(4)延伸性政策规划(5)创新性政策规划(6)中央的政策规划其要处理的是延续下来的政策问题,是一种通过对已有政策内涵或外延予以扩展和顺延而进行的规划。是为解决全新的问题而做出的带有突破性,原创性的政策规划。既不是对原来政策方案的修正,也不是对已有政策方案的延伸,而是新创造的方案。这是由中央有关部门开展的规划。在我国,执政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是制定政策的主要决策机关。(7)地方的政策规划即由地方有关部门负责制定的政策规划第二节公共政策规划的步骤与原则

一、政策规划的主要步骤

(1)确立政策目标在选择政策目标时,首先弄清楚政策目标与政策任务的联系和区别。其次,要弄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再次,还需要协调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影响政策目标的各种因素,设计政策预案。(2)政策方案设计政策预案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方案的选择。包括进行政策方案的轮廓设计和对方案加以细化两部分内容。

(3)预测方案的后果方案后果预测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二是政策方案预期效果的预测(4)预案可行论证所谓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就是围绕政策目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政策方案实际上是否可行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其内容包括如下:一是预案的政治可行性。二是预案的经济可行性。三是预案的技术可行性。四是预案的法律可行性。(5)优化政策预案政策规划主体对各个预案进行优化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政策决策选择之前的评估中,对某些预案暴露出来的缺陷和疏漏做好弥补和调整。二是在政策规划中,将几个可以互补的预案综合到一起,从而可能产生满意的预案。。二、政策规划的主要原则

(1)政策规划针对性原则政策规划是有目的的活动,要针对实际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针对性首先表现在政策目标的设计上,政策目标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确立的。(2)政策规划可行性原则

将政策规划的理想性与现实可行性统一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即要高于现实水平,又必须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即具有可行性。(3)政策规划系统性原则

政策规划中要选择和确立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目标的有机结合,与此对应,政策方案的设计就要将多个目标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坚持政策规划的系统(4)政策规划的规范性原则首先,要体现政策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其次,要符合执政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目标。再次,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最后,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5)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原则首先,政策方案语言须明确,具体,清晰。其次,包括实现目标的明确时间期限。再次,应规定明确的约束条件和适应范围。最后,政策方案应尽量量化。

第三节公共政策规划中的行动主体组合

一、政策规划中的集体思维

政策规划说到底是政策行动主体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之所以重视政策规划中集体思维,是因为集体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其次,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最后,可以避免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集体思维也存在着缺陷,使组织受到“集体思维缺陷”的影响。二、政策行动主体的组合形式

政策网络是指在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在酝酿,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的时候出现的政策主体的组合。

政策社群是指在政策中以共同的信息﹑价值﹑利益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政策行动主体组合。

政策支持联盟是指在政策规划环节中,维护﹑坚持和追求不同利益的政策代理人,组织机构汇集到一起,形成的基于利益和政策价值选择的稳固的同盟。三

、政策规划中行动主体共识的形成

在政策论辩中,政策行动主体围绕政策预案的拟设形成各种组合,这些政策主体的组合通常是运用交换,说服,强制的手段和方式来达到利益平衡并形成解决政策问题的共识。公共政策决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决策实际与作用一、政策决策的实质公共政策决策就是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政策决策的实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调节平衡各种利益的关系。

(2)确立主导性意志和利益。

(3)提供集体行动的规则。二、政策决策的作用公共政策决策是政策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保证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固化利益表达的结果。

(2)提供政策执行的基础。

(3)产生权威性政策产品。第二节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其基本步骤如下:建立各种完备的运作排序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预测每一种方案的成本效益和期望值;计算每一方案净预期值;比较并确定具备最高净预期值的方案;输出完全理性政策。(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即依靠有限的资源和信息,通过不断搜索,得出满意政策方案的决策方法或程序。决策者得到的是有限的决策资源和决策信息,然后进行对策搜索,将搜索出的对策方案进行比较,直到找出满意对策。

(3)

渐进决策模型强调决策者的决策是从现行政策出发,只是对政策进行渐进的调整。决策者是在一系列相似的方案间进行抉择,一个政策只针对一个问题。政策是通过不断的尝试,调整,再尝试,再调整而实现变迁的。(4)子系统决策模型该模型认为,决策因议题和制度背景的差异而不同,政策合理性只有在具体的政治组织环境中才能得到判断。在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限制条件的严格程度同时约束下,可采取决策类型有:一是渐进调整决策模型。二是理性探求模型。三是最优化决策模型。四是满意模型。第三节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规则

、政策决策的一致同意规则要求决策方案的通过需要参与决策的全体投票者都对某项决策方案投赞成票,要一致同意。该规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决策成本过高;引发决策者博弈,鼓励“策略行为”,进行讨价还价和弃权。二、

政策决策的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是指投票人支持最多的决策方案获胜的一种决策方式。这种规则下,代表多数人利益和反映多数人偏好的决策方案会获得通过。但是,极有可能所形成的多数是一种相对多数,而实际上是一种“少数”。三、政策决策的过半数同意规则该规则要求至少有1/2以上的投票人支持的决策方案才算通过。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更高的决策效率。二是少数服从多数。三是更能节省决策成本。。

一、政策的采纳公共政策采纳是指政策制定机构和决策者决定采取某项政策方案的过程与行动。政策采纳阶段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性的阶段。二、政策的合法化

所谓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政策合法化的程序通常为以下:一是由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二是通过领导决策会议决定。三是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采纳与合法化

案例:流动子女教育政策分析流动子女教育政策是指一系列涉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促使流动子女教育政策的产生,其时间跨度大致为1996-2000年,关键节点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6年印发《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3年《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3年又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又进行了相关的规定;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