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_第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_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_第3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_第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培训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定学会紧急事件的基本处理方法主要内容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原则

先讲一个故事…元旦刚过,南方某省卫生厅疾控处张处长刚上班就接到某市医院的电话:该医院内一科收治两例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已转省会住院治疗)后,有8名医护人员感染发病据说送省会救治的两位病人,诊断不明,一位已死亡,另一位病情危重,正在上呼吸机维持生命8名肺部感染的医护人员中有3人比较严重,采用抗菌、抗病毒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目前肺部感染病因不明,医院会诊初步考虑军团菌、病毒性或支原体性感染的可能性大,但医院实验室没有条件检测请求卫生厅派专家前来指导诊治老家在某市的处员小李告诉处长该市市民已经开始抢购罗红霉素等假如您是卫生厅/CDC负责人…当您从张处得到消息后,你想的是什么? 医护人员感染是否来自重症病人? 送省会病人是否原因不明,一死一危重? 现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种感染是常见的还是罕见的? 是不是突发公卫事件,要不要高度重视? 首先要做什么?我要不要去现场? 派谁去最合适? 要不要上报?报什么? …?

再讲一个故事…2002年9月14日7时30分:本市某区汤山镇部分学生和民工今晨因食用了某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发生中毒,已有数十人死亡初步估计该镇有几百名群众食物中毒。发病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中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当您接到报告后,你首先想的是什么? 到底有多少人中毒?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吃了该店食品?该店关了没有? 有没有其他店顾客中毒? 中毒原因? 采取了什么应急措施?效果如何? 下一步要做什么? 如何面对媒体? ….?假如您是卫生厅/CDC负责人…两个故事的共同点(1)突发性面对的问题具有突发性,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不可预见未知数多来龙去脉不清楚危害程度和社会后果心中无数没有现成的应对措施未知容易引起公众恐惧未知涉及技术层面,社会方面,政治层面危害大可能对健康生命造成很大危害不小心可能造成星火燎原,铸成大错应急性必须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尽快对事件做出正确反应必须亲自或派得力人员赴现场解决问题两个故事的共同点(2)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面两个故事中的事件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又称紧急事件、紧急情况、非常状态、特别状态、公共紧急状态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威胁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根据事件发生过程、性质及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故四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狭义)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广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非典、肺炭疽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重大传染病疫情--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甲类传染病在某地首次出现--乙类、丙类传染病爆发或多例死亡--出现新发传染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各类自然灾害过程中及灾后疾病的爆发流行

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

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的职业中毒事件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医院性感染暴发事件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癔症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生物、化学、放射等恐怖袭击事件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生物病原体所致的疾病:病毒、细菌--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中毒:水--职业中毒--自然灾害: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三恐事件:生物、化学、核和辐射恐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分级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级别的判定Ⅳ级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县级专家评估和咨询委员会对事件调查情况、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确定Ⅲ级由省级会同地市级Ⅱ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Ⅰ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国家级专家会同省级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上海甲肝,禽流感?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2日晚向新华社记者宣布,北京发现一例非典疑似患者某市医院内一科昨收治两例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后,今有8名医护人员感染发病,病因不明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星期一晚上市内几家大医院的急诊室陆续收治不少症状相似的病人。高烧,咳嗽,气促,全身无力。有的是一家人都病了。有的因呼吸困难须人工插管用呼吸机。很奇怪,所有的病人都看了昨天的一场球赛晚报消息:本市某高校三学生坠楼丧命,原因待查文摘报:某省某县最近出现大批猪死亡,原因不明某网站消息:西北一镇数十人得怪病,求良医

二、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重大传染病疫情现有传染病时有暴发和流行

天生桥水电站建设,使广西、贵州、云南的5个县发生鼠疫流行,2000—2002,发现鼠疫病例192例已消灭或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结核、淋病、梅毒等卷土重来,我国目前结核感染者4亿,患者约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200万,每年约15万人死于结核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艾滋病:自1985年首例发现,10多年中HIV感染人数急剧上升,至2002年,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40560例。1999年苏皖交界处发生O157:H7暴发流行,造成170人死亡。从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18日,全世界非典型肺炎患者达8000多人,中国内地5326人,死亡347人,给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经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存在或潜在存在的传染病国外已经存在并流行,可能传入的传染病。如风牛病、西尼罗病毒脑炎等人畜共患病

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H5N1禽流感18例,死亡6例;2004年初,亚洲许多国家接连暴发禽流感疫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Trendofplague,1980-1999ChinaWorldwideCumulativereportedHIV/AIDScasesbyyearChina,1985----2002.12ImportingSpreadingRapidspreadingReportedSTDCases,1985~2001

食品卫生安全近年来,我国集体中毒事件不断出现,每年食物安全事件报告约2万-4万起,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数据:1999年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591起,中毒人数为17941人,死亡108人;2000年共报告696起,中毒18362人,157人死亡;2001年收到的中毒报告为611起,中毒人数增至19781人,死亡人数135人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根据质检总局2002年对全国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的质量抽查和质量保障条件调查,发现64%的出厂产品检验不合格或没有进行检验,25%的厂家没有相关标准或不执行标准。其中,酱油合格率仅略超过31%,醋的合格率仅为47%左右,植物油合格率79%,大米合格率为85%

上海毛蚶引起食源性甲肝大爆发1999年宁夏沙门氏菌污染肉制品引起上千人食物中毒2002年南京毒鼠强中毒事件2004年安徽埠阳劣质奶粉事件

食品卫生安全食物恐怖2002年WHO召开有关生物恐怖与食品供应的专家咨询会,提出食物恐怖的概念即以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等有害物质蓄意污染食品,导致人群伤害或死亡,破坏社会、经济或政局稳定的行动或威胁检验检疫安全不容忽视2002年外来有害生物安全状况:各种传染病3000多人次传染病媒介物1037批次动植物有害生物1310多种22448批次“白色粉末”等可疑恐怖物品上千批传入有毒有害物质多达数十种、万余批次中毒事件2000年报告急性职业中毒230起,785例,中毒病死率21.5%2002、9、14,南京小汤山中毒事件,600人就诊,200个危重患者,42人死亡2003、11,武汉东风造纸厂氯气泄漏,48人中毒2003、12、23,四川开县井喷事件,243人死亡,2142人住院,10000人就诊,65000人疏散2004、3,福建建甄市氯气泄漏,130人中毒2004、4、16,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泄漏,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生物恐怖相关病原体炭疽鼠疫天花土拉菌病霍乱布氏菌病肉毒素禽流感Q热埃博拉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症蜱媒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黄热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炭疽

是生物武器最佳候选易获得,易运输,易保存,易施放,难清除炭疽杆菌易形成孢子,抗阳光,抗热和消毒剂,外界存活力强(存活50年以上)致死性强皮肤性不治疗发生毒血症病死率21%(治疗1%)吸入性和胃肠性病死率可达80-90%(现45%).潜伏期1-6天,高烧,呼吸困难,咯血、吐、拉血,24-36小时死亡.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使用,美国50年代开发为生物武器,79年前苏联事故泄漏气化炭疽生物武器,造成附近66人死亡.鼠疫

可经鼠、蚤传播,故易施放潜伏期短、高热、剧咳、出血,致死性强肺鼠疫经空气飞沫传播,无防护极易在短期内大面积播散历史上3次大流行,死亡数亿人,94年印度病毒性烈性传染病,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7-17天,突发高热,2-3天后出疹,四肢脸部开始到躯干。暴露的人有30%会得病。未接种的病死率达20-40%,接种的病死率3%1977年全球根除,只有美国和俄国合法保存天花病毒,据说法国和北朝鲜也有。不能排除恐怖分子拥有的可能天花土拉热(Tularemia)在自然界存活力强,易保存经动物直接接触(透过无损皮肤、粘膜)或昆虫叮咬可气溶胶传播起病急、皮肤溃烂、高热、毒血症化学恐怖2003、8、4,齐齐哈尔某建筑工地挖出5个芥子气罐,造成1人死亡,43人中毒1994、6,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发生580人中毒,7人死亡1995、3、20,东京5条地铁线14个站口发生沙林(20公斤)中毒,造成12人死亡,5510人中毒其他恐怖事件911俄罗斯人质事件江苏幼儿园伤人事件

各类自然灾害严重气象灾害洪水热带气旋(台风和风暴)、冰雹、雪灾等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其他自然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天然火灾等)洪水全国90%以上的城市有繁重的防洪任务1998年特大水灾中,29个省(市、区)2.3亿人(次)受到灾害影响,死亡3656人,转移20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2003年(截至7月10日),1.4亿人(次)受灾,成灾9079.8万人,死亡569人,伤病5.1万人,转移229.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98.7亿元突发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多临时应对,少长远规划多事件处理,少事件管理多疾控作战,少综合协调在实际运作中,中央与地方都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缺乏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长期的战略和计划,使得各地区、部门以及各政府之间的协同能力很低

多政府应对,少社会参与在危机状态下如何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构建完善的危机应对网络,增进社会危机应对能力?我们通常内紧外松,忽视公众沟通和社会动员

现有应急体系的问题核心问题:相对医疗服务来说,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更具有公共的特性,政府的缺位、市场化和“营利性”的政策导向对于中国疾病控制系统的破坏非常大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使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特殊群体的疾病预防体系逐渐崩溃轻预防重医疗:现行政策其实是鼓励医疗创收,而事前预防比事后治疗的收入要低得多,一些医疗管理部门和一些医疗单位就不太关注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的建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应急能力偏低:防疫投入比例低,人员配备不足,综合医院和专科传染病医院都缺乏应急能力,造成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薄弱和应急医疗设施的短缺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社会影响大,对公众危害强事件复杂,处理困难,技术要求高往往与违法行为、责任心不强有直接关系必须尽早报告,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回应及时性------时效性应对各种局面------复杂性边调查边处理------双管性面对公众与传媒------社会性充分依靠实验室证据------支持性严格执法与守法------合法性紧密的国内外合作------跨地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时效性事件突发性及时赴现场及时采集标本及时开展调查及时采取开展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复杂性解决的问题多样化原因不明性牵涉法律、或责任追究多部门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双管性不能等到查因清楚后采取措施措施可经调查及时调整既要调查又要处理病因未清如何采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社会性面对政府、公众和媒体组织发动健康教育如何纠正偏差和防止误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证据性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果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实验室人员与流行病现场调查结合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合法性法律支持和约束个人隐私的保密疫情公布暴露因素调查中涉及商业秘密现场调查记录是合法证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跨地域性经济一体化,地区交往日趋频繁跨地区调查和合作

四、主要应对原则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最需要的是什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

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的信息!

谁(who)?

什么时候(when)?

发生了什么(what)?

发生在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发生(why)?

怎么办(how)?初步判断讲究科学性、高度性和技巧性把握“快、准、齐、实”原则快

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召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理准到现场后,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件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订措施齐

对事件的调查处理要统一领导、统一方案实

忙而不乱,分工负责,找出原因,落实措施

现场调查前准备人员准备

平时注重培训、演练个人防护准备

A、B、C、D调查采样设备准备

个案调查表、样品采集记录表、采样器材、急性中毒快速检测箱交通工具现场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

有备无患!应急反应明确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具体任务明确控制措施和任务现场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

权威实验室支持指导、帮助、合作支持其他专业支持统计、兽医、昆虫学、环境、信息发布协商或明确:当地能提供什么资源调查组能提供什么资源谁指导调查工作、谁对调查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各种数据如何分头收集,谁负责分析调查报告,谁写,报告谁现场调查的组织

准备工作基本行政指导现场调查组调查组负责人,人员组成,职责行政领导和专业人员(多专业)预备会报告记录、备忘录应急装备⑴调查取材、采样的器材⑵疫点疫区处理器械⑶预防治疗药物及个人预防用品⑷调查表⑸执法文书⑹参考资料(专业、法律等)⑺宣传资料⑻调查取证工具个人防护、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现场调查的组织实施调查指导原则:在现场是提供协助,而非现场总管;在现场是参谋,不是或者不一定是指挥家会见当地负责人,首次会议了解本次事件概况:“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采取得初步措施及效果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确定当地资源:监测、应急、检测能力,存在问题最新进展后勤服务提供者现场调查的组织现场调查的管理现场调查需面对纷乱的环境坚持列出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每天检查经常与同事、当地负责人等交流,每天开组务会如果现场需要,应毫不犹豫寻求帮助避免事先定出离开日期,或因个人原因提前返回现场调查的组织现场工作结束调查组满意,当地满意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初步处理反馈会当地负责任、重要官员、专业人员,调查组成员表明现场工作结束汇报调查结果、初步分析(初步报告)复述建议计划后续工作:进一步调查项目、评价控制措施、分析保存资料、提交正式报告致谢、对合作者表示赞赏、联系方式现场调查的组织调查工作的结束正式报告-报告当地和其他部门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流调和实验室)下一步工作建议致谢最终报告完整的和最终的数据:专业、行政报告,经验总结讨论交流调查成果:发表、会议交流、媒体资料归档调查步骤1.判定公共卫生事件的存在2.确定诊断标准:病例定义3.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4.描述三间分布5.确定高危人群和性质6.建立并检验假设、同时采取措施7.用事实数据分析验证假设8.使现场调查更系统完善9.评价和完善控制和预防措施10.书面报告主要应对原则安全性原则边调查边处置原则时效性原则亲临现场原则多部门合作原则科学适度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总结原则加强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大局原则首要任务:抢救生命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警报安全危机警报决定撤退突发事件救助停止加强个人防护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一、安全性原则二、边调查边处置尽快处置阻止蔓延减少损失查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病因可以分病原学病因与流行病学病因,对于控制疾病的流行来说,两者都重要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弄清病原学原因需要很长的时间退伍军人病流行后1年多才确定军团菌是其病原发现艾滋病病人后2年多才发现HIV是其病原在清楚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前很久,已经知道病人粪便污染水源、食物,可导致霍乱流行,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病

针对流行病学病因及时采取措施

当病原学病因在寻找病原的同时,要尽快调查明确流行病学病因一时不能确定时,我们要SARS流行病学病因主要传染源——症状期病人主要传染因子——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高危人群——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危险因素——密切接触病人时个人防护不好,病房通风差事实证明,采取以隔离病人为主,加强个人防护为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对所有暂不能确定的传染病在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中寻找突破口

信息报告的原则-快速、如实

发布消息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报告信息

消息发布的原则-及时、准确、科学

切忌抱着侥幸心态隐瞒信息大众传媒渠道无法控制危机事件瞬息万变疫情的报告与公布的时效性四、亲临现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