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1.gif)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gif)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3.gif)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4.gif)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265d62c90519da0c82a133ced469cea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前770年一条主线: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变革221年
平王东迁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建立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确立社会大转型铁犁牛耕私有制确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灭六,实现统一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儒、墨、道、法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动荡大变革思想大解放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加深由分裂走向统一前476年前475年两个阶段三种趋势四大特征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时空轴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政权名称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权力下移,礼崩乐坏。2、郑、卫、宋消失兼并战争,政治动荡礼崩乐坏、权力下移、兼并战争、政治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政治大动荡3、出现长城华夏(自称)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华夏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和各民族的变化?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各族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政治大动荡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2、华夏认同融入吸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华夏认同趋向统一1.(2020·全国·高考真题)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真题演练【答案】D2.(2017·海南·高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等级制度的颠覆C.礼乐制度的破坏 D.分封制度的崩溃真题演练【答案】C经济大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农业农业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促进促进促进产品投放市场铁犁牛耕兴修水利社会分工货币流通产品投放市场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都江堰经济大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农业战国铁农具生产动力:思考1:春秋战国之际在生产动力和生产工具的材质上发生的新变化?思考2: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生产工具: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壮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社会转型(奴隶-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制度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人力畜力牛耕得到推广铁农具开始使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井公私私私私私私私私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时间诸侯国主要政策和内容特点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土地好坏收税
税制改革,侧重于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按田亩收税)晋国“作爰田”:按土地收税鲁国“初税亩”:履亩而税也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法经》、“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武卒制”;西门豹治邺
全面变革,侧重于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确立选贤与能及中央集权制,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转型。楚国:吴起改革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整顿吏治、用人唯贤、禁私门请托。秦国:商鞅变法
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思想。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社会大变革2、变法运动背景:(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社会大变革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2、变法运动石器、骨器、木器井田制宗法大家族集体劳作卿-大夫-士诸侯天子生产单位土地制度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废井田制,重农抑商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国君任命政治制度奖励军功,废世卿世禄制。社会大变革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2、变法运动领域主要内容作用政治
废分封,行县制,县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一定程度上瓦解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统一创造有利条件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基层社会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移风易俗,加强了户籍管理,加强社会控制;有利于增加赋税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了思想控制;轻视教化,刑法严苛,易形成暴政。推动社会转型: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拓展: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为了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的经济模式。产生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顽强性…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拓展: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抑商不等于灭商,限制不等于禁绝。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与强调耕战、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发生矛盾。发展历程:战国兴起西汉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官营商业政策;商人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宋商人开始改变受歧视的地位。明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行海禁、严格限制民间贸易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②保证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③巩固了封建统治;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以及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思想大解放三、百家争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竞相招贤纳士,招揽人才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铁双镰范(战国时期)河北保定定兴黄金台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阶级关系变化文化因素青铜牛尊孔子讲学图思想大解放三、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儒家老子——道家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政治变革克己复礼有教无类“道:是万物本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针对礼崩乐坏,就伦理和政治重建提出主张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要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同:都代表没落的奴隶制贵族利益;都对社会现实不满;都反对苛政,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物极必反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贵族利益仁与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学派代表人物代表阶层主张儒孔子(春秋)没落贵族地主阶级地主阶级1、核心:“仁”,即关爱他人。2、政治:“为政以德”、克己复礼。3、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4、整理传统文献:五经;其言论被其弟子编成《论语》5、主张:性相近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性善论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性恶论
阴阳家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墨家墨子(战国)下层平民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法家韩非(战国)新兴地主
以法治国、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
。道老子(春秋)
没落贵族1、政治:小国寡民、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哲学: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观;“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3、文化传承:《老子》即《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庄子(战国)逍遥自由
思想大解放三、百家争鸣2.代表人物及主张(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④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思想大解放三、百家争鸣3.意义思想大解放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2022·全国·高考真题(2021·海南·高考真题)《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双方子女抚养责任分配协议书3篇
- 配股协议书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佣金收益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合伙教育培训机构退伙分割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与个人教育贷款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家庭析产分家协议书:绿色财富传承计划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商务日语谈判团队建设与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配送劳务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5版物业公司岗位安全责任书:物业服务安全责任书(2025年)3篇
- EPC项目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复旦大学》课件
- 针灸与按摩综合疗法
- T-GDWJ 013-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
- 四川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参考答案(通用版)
- 《我的家族史》课件
- 煤炭装卸服务合同
- 苏教版科学2023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专题培训课件
- 化学品-泄露与扩散模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