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1页
2019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2页
2019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3页
2019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4页
2019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如同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成就甚为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教训十分深刻。如何回望这段激情而峥嵘的岁月?如何正确把握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如何认识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系?这是本章要集中讲述的问题。导论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意义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时代背景二、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从“全面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接下来的党面临的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3/202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学习苏联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初步探索的时代背景:

——从“全面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毛泽东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10月3号,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和工业化中的成就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苏联工业化中的成就

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起航,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苏联模式,为应对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战争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体制、教学计划和教材几乎都是搬苏联的。譬如,高等学校被划分成几种性质不同的院校,减少综合性大学,增加专业性的院校,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钢铁、石油、地质、农业、医学、矿业、邮电、航空学院就是按这种要求设置的。苏联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被翻译过来参考,有的干脆照抄。据调查,1954年到1957年之间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到45%。译成中文的俄文教科书约为1400种,其中包括中小学课本。以教育为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文: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又称莫斯科之夜。原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这首歌于1957年9月年经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得更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苏联艺术影响歌曲欣赏50年代中国掀全民学习“苏联老大哥”浪潮

重工业为主A高度计划经济B苏式建筑风格C生活习惯D教育制度E2、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2、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2、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毛泽东1954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认识到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建设道路的探索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前一天深夜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混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风云突变的1956年

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影响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揭了盖子解放思想捅了娄子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启示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指出,苏共二十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社会领域内:政党高度控制国家,国家高度控制社会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文集》3、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重点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国家机关、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等各方面的监督;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事件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环境刺激:波匈事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我们要面包

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波匈事件中国版1956年的中国也出现了与波匈事件非常类似的举动——退社、罢工、罢课、请愿和游行。农村连续发生闹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发生请愿、殴打、哄闹等事件1100多起,广东省先后退社有十一二万户。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三个关键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2、如果有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3、如果有矛盾,该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以致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

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林前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有基本矛盾,曾强调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的发展动力。晚年虽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毛泽东创造性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矛盾促进历史发展。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2)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是主要方面(3)“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5、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说:“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敌我矛盾——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民主的方法分清是非分清敌我区分对待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政治思想领域:2、物质利益分配方面: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4、科学文化领域:5、政党关系:6、民族关系团结——批评——团结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民主集中制7、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8、结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比例失调,这就促使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走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同时,也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向科学进军”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强调,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得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自由市场

国家市场

流通领域自由生产计划生产生产计划个体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补充主体地位领域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即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2/3/2023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对外——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慑,增强民族自立自强意识胜利油田的钻井大港油田大庆油田洛阳拖拉机厂生产出第一批拖拉机(1958)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算机

1958年“杭州制氧机厂”的名字正式诞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氧气厂。70年代,该厂职工工资已达70元,当时一根油条才三分钱。那个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用餐的、当时亚洲最大食堂。“最标准的杭氧名菜——青菜肉,只要1毛钱。浙江只有两台的奔驰车一台给了杭氧。目前老厂区将被打造成最具国际化潮流特色的戏剧艺术中心和城市文化新地标。1957年,周总理亲自批准,“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兴建的项目,厂房为苏联专家设计;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大厂房”;当时全国丝绸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先进、配套加工能力最强的丝绸印染联合企业。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67年首颗氢弹爆炸成功75年,袁隆平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17年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1149.02公斤17年中科院“巨型稻”长得比人高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但还不巩固、不完善(工业化仍未实现)。中国还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长时期)2.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总之是“一穷二百”。既是坏事也是好事……。3.主要矛盾的变化。落后的生产力同……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这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前无古人83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事实上,这远非易事!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曲折探索沿着:

阶级斗争理论重新提出→整风→反右→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经济上的曲折探索是提出“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曲折探索中发展难点反右斗争的扩大化毛泽东在1957年10月的讲话中说:“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人不赞成社会主义?我和许多地方同志摸了这个底。在全国总人口中间,大概有10%的人,是不赞成或者反对社会主义的。”

6亿人口的10%,达6000万;最后划了55万右派。反右斗争扩大化造成的后果⑴使一大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梁漱溟、马寅初)受到不应有压制,长期蒙冤受屈。⑵使整风运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败坏了党风。⑶不适当采用“四大”方法,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⑷导致党内思想开始偏向左倾。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马寅初“人口论”遭错误批判

1957年7月5日,正当全国反右派运动迅猛开展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发表了他的《新人口论》,这无疑给当时的批判又树立了一个目标。

马寅初的文章共分十个部分,集中表达了他对我国人口状况的看法和建议。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果保护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人指责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进攻。1958年4月,北京大学党委决定对马寅初进行批判。5月,陈伯达在北大点名批判马寅初,要他做检讨。以后,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批判马寅初的声势。“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的通知,和8月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重要文件。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系统化并被提高到指导思想的地位。⑵直接原因:对形势的错误估计。⑶集权体制和个人崇拜的恶性循环,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并难以制止的重要原因。⑷苏联领导人挑起的中苏论战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另一重要原因。⑸林彪、江青一伙利用了党的错误,使“文化大革命”难以控制,并无法结束的重要原因。“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林彪推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时代政治上的曲折探索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较大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其中既有教条主义的因素,有“左”的认识倾向,也有个人的臆断附加。经济建设上的“三面红旗”1、总路线总路线是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的,并获得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的内容:

鼓动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的大跃进大跃进口号的提出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提出“中国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轻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反冒进”,提出“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社论后说:使用“大跃进”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口号驳倒了反冒进的口号。大跃进的发动首先,体现在舆论上,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鼓励人们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夸张。“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大跃进的发动是以“浮夸风”的兴起为标志

“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鱼秧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大。”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7年至1958年冬春的农田改造中,由于涉及到地方关系,许多地方就实行小社并大社。在这次并大社中,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毛泽东在视察中发现这种现象,就说:还是人民公社好。于是,“人民公社”的口号传遍全国。“浮夸风”(1958年).河南,亩产:2105斤;.湖北,亩产:2357斤(第2天);.河南,亩产:3530斤(2天后);.湖北,亩产:4353斤(4天后);.河南,亩产:7320斤(20天后).湖北,亩产:2万斤;.江西波阳县,亩产:23万;.河北省徐水县(1958.9.1)。粮食卫星一飞冲天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人人会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跳舞,人人能演戏,人人能创作。”“每县出一个郭沫若,两年超鲁迅,一个晚上写出60个剧本。”郭沫若1892-1978

鲁迅1881-1936甘肃省在1至3月,办起厂矿3000多个,到6月猛增到22万个。波澜壮阔,声势浩大,万马奔腾,势如破竹地大办地方工业高潮。“稻草代钢筋,黄土顶水泥,水稻放卫星。”大跃进是以大办地方工业高潮兴起的在1958年11月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说:

必须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不仅下面作假,而且人们相信。从中央、省、地、县都相信,这很危险。因此,要泼冷水,要降温,要压缩空气,保持清醒的头脑,再不能把科学当作迷信破除掉。毛泽东看到各地报上来的产量后,认为水分不少,应该去掉1/3。去掉1/3后,还有8千亿斤;当时实际产量只有4千亿斤。足见浮夸严重。“浮夸风”的影响由于相信了浮夸风,有人开始提出:粮食吃不完怎么办?于是,“大办食堂”和“吃饭不要钱”的口号也提了出来。更严重的是影响中央的决策。8月,在中央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由于相信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作出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的错误决策。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全民炼钢运动1958年的钢铁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到年底,达到1100万吨。“大跃进”,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苏联“老大哥”要“赶美”,中国要“超英”!1957年12月,中国开始全面“大跃进”,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06大跃进的悲喜剧:“疯狂的钢铁”男女老少齐上阵砸锅卖铁大炼钢107大跃进:中南海也炼起了钢为完成年产1070万吨钢的任务,全国各地建起了无数炼钢高炉,连中央所在地中南海的机关干部也建起了自己的炼钢炉。全国9千万人大炼钢,宋庆龄、梅兰芳也建自己的小高炉。1958年10月,毛泽东视察中南海干部炼钢108分组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急躁冒进的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失衡由于重工业发展国急,严重挤压了农业和轻工业。1957年至1960年,重工业增长了2.33倍,轻工业只增长了47%,农业却下降了22.8%,其中粮食产量下降了26.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所占比重,由43.3%猛降到21.8%,轻工业从31.2%下降到26.1%,而重工业则从25.5%升到52.1%。1958年终于炼成1070万吨钢。全民炼钢造成的后果:第一,严重破坏了工业生产的秩序和比例关系。第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第三,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激情过后的反思1962年1-2月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