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7、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8、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9、“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领导人:马叙伦。九三学社。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领导人:许德珩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由台湾省爱国人士发起。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而来。领导人:章伯钧。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成立。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4、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林彪东北野战军主打)、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华东野战军主打)、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主打)。15、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16、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17、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8、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6年6月,其中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打破国全面进攻,1947年2月至7月,打破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挺进大别山拉开序幕);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等决战);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阶段(1949年4月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4、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4、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党的领导: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

4、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人民的广泛参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