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_第1页
第二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_第2页
第二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_第3页
第二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_第4页
第二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一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构成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第二节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一、故意杀人罪㈠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㈡故意杀人罪的构成1、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⑴行为对象是“他人”。人的生命的开始:阵痛说、一部露出说、全部露出说、断带说、独立呼吸说。人的死亡的标准:脉搏停止说、呼吸停止说、综合标准说(自发呼吸停止、心脏跳动停止、瞳孔反射机能停止)、脑死亡说。⑵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⑶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2、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3、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㈢故意杀人罪的认定⒈法律拟制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47条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第248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第289条规定:“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⒉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定性⒊自杀案件的处理⑴相约自杀⑵引起他人自杀⑶教唆、帮助自杀⑷逼迫自杀⒋安乐死㈣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案例李某(男)与张某(女)热恋,后李提出分手,但张不同意。某日,张跑到李家,与李言谈不和发生争吵。张在李家里当着李的面喝下自备的敌敌畏农药。5分钟后,李见张的嘴角流出唾沫,即独自锁门外出,后张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李对张之死,是否应负刑事责任?案例甲某与乙某是夫妻关系。某日,夫妻间吵架,妻子乙某过于伤心、气愤,趁某甲出门之际服毒自杀。试问:甲某对乙某的死亡应否承担责任。二、过失致人死亡罪㈠概念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普通过失而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㈡构成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本罪的客观要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⑴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⑵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⑶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2、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过失。㈢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1、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关系。2、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3、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㈣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三、故意伤害罪㈠概念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㈡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⑴行为对象是他人的身体。⑵实施了伤害行为:作为、不作为。⑶伤害行为必须具有非法性。⑷伤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同时伤害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伤害的故意。㈢故意伤害罪的认定1、重伤与轻伤的界限。根据刑法第95条的规定,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机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害。其中,肢体残废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致使肢体缺失或者肢体虽然完整但已丧失功能;毁人容貌是指毁损他人面容,致使容貌显著变形、丑陋或者功能障碍;丧失听觉是指损伤后,一耳语音听力减退在91分贝以上,或者两耳语音听力减退在60分贝以上。丧失视觉是指损伤后一眼盲,或者两眼视力低,其中一眼低视力为2级,或者眼损伤或颅脑损伤致使视力缺损(视野半径小于10度);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是指丧失听觉、视觉之外的其他器官的功能或者功能严重障碍。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是指除上述伤害之外的损伤,如严重的烧伤、烫伤等。2、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3、故意伤害罪的未遂。4、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5、故意伤害罪的罪数6、故意伤害罪的拟制规定,如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聚众斗殴罪等。7、故意伤害罪与包含伤害内容的其他犯罪的界限。㈣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1、伤害未遂的法定刑选择。2、“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认定四、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234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234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尸体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五、过失致人重伤罪第235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造成他人身体重伤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身体重伤的结果。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过失。单选题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单选题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D.属于意外事件

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6年试卷二第13题)

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意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雷击。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亡。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身上扎针并诅咒49天。到第50天,乙因车祸身亡。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单选题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单选题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多选题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第三节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一、强奸罪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㈠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㈡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㈢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㈣二人以上轮奸的;㈤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㈠概念与构成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普通强奸),或奸淫未满14周岁幼女的行为(准强奸)。1、客观要件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⑴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违背妇女意志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⑵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背妇女意志,而决意强行奸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

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㈡强奸罪的认定1、强奸与通奸2、婚内强奸问题3、正确处理奸淫女精神病患者的案件4、正确处理特殊的奸淫幼女案件5、利用特定关系或职权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定性6、刑法关于强奸罪的特别规定⑴第240条拐卖妇女、儿童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⑵第241条第2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⑶第259条第2款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⑷第300条第3款织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236条、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⑸第318条第2款犯前款罪,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⑹第321条第3款犯前两款罪,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⑺第358条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四)强奸后迫使卖淫的⑻第360条第2款嫖宿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㈢强奸罪的刑事责任案例甲,男,30岁,1998年4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1999年11月,甲教唆乙(男,1985年10月出生)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观看取乐,但其本人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关系。乙回家后,被其母发现异常,随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就本案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二、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罪第237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修改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㈠概念及其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⑴行为对象:14周岁以上的他人或者女性。⑵必须实施了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的行为。①猥亵行为具有质的规定性。②猥亵行为与侮辱行为具有同一性。③猥亵行为具有相对性。④猥亵行为还具有变易性。⑶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妇女不能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的方法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1)妇女可否成为强制猥亵妇女罪的主体?(2)丈夫可否成为强制猥亵妻子的主体?3、主观上具有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猥亵、侮辱行为违背他人或者妇女意志,侵犯了他人性的自己决定权,或者羞耻心,但仍然强行实施该行为。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界限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罪与(普通)强奸罪都是侵犯妇女身心健康的犯罪,在客观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客观要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对妇女强行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后者是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2)主体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直接正犯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妇女;后者的直接正犯只能是男子。(3)主观故意内容不同;前者不以强行奸淫为目的;后者以强行奸淫为目的。㈢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刑事责任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处理?三、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罪,是指猥亵不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猥亵行为既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猥亵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幼男或幼女;猥亵行为出于故意,且行为人必须明知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儿童;如儿童为幼女,则男性行为人不具有奸淫的意图,这是本罪与奸淫幼女的关键区别;但如果儿童为幼男,妇女对之实施猥亵行为的,则包括性交行为与性交意图。如果一概认为猥亵行为必须是性交以外的行为,那么,妇女对幼男实施性交以外的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而妇女与幼男发生性交的反而不构成犯罪,这明显导致刑法的不协调。单选题下列有关猥亵儿童罪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哪个?A.猥亵儿童罪的对象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此罪在客观方面,须使用暴力、胁迫等方法

C.只要有猥亵行为,不论行为人采用什么手段,也不论儿童是否同意,都构成此罪

D.有猥亵行为,儿童同意的,不构成犯罪

第四节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第238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一、非法拘禁罪㈠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和构成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它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1、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侵害的对象:他人。2、本罪的主体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㈡非法拘禁罪的认定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立案标准是:⑴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⑵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⑶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⑷非法拘禁导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⑸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⑹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2、非法拘禁行为与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应根据其情节与有关规定处理。㈢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责任二、绑架罪第239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㈠绑架罪的概念和特征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

㈡绑架罪的认定1、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2、绑架罪的既遂与未遂3、“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认定与处理㈢绑架罪的刑事责任(2004年试卷二第1题)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作为: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三、拐卖妇女、儿童罪第240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㈠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㈡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㈢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㈣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㈤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㈥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㈦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㈧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㈠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特征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特征:1、客观上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3、主观要件是故意,且具有出卖的目的。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认定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⑴拐卖妇女罪与借介绍婚姻索取财物行为的区别。①目的不同。②前者的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拐骗、出卖行为,被害人往往不知自己被拐卖,又被欺骗和违背其意志的因素,后者在客观上并没有欺骗妇女或者违背其意志的因素,通常是受人之托,为他人物色婚姻对象,然后借此索要财物。⑵拐卖儿童罪与介绍收养儿童向收养人索要财物行为的区别。①前者是拐卖儿童,后者是将儿童介绍给他人收养。②前者一般未经家长同意,而后者一般是经过家长同意的。③前者是将儿童作为商品出卖,所获价款是被害人的“身价”,后者是将儿童介绍给他人收养,索取的是介绍费。2、本罪与绑架罪的界限两罪的客观要件有交叉重合之处,都有绑架行为,都有获取财物的目的。区别是:①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仅限于妇女和儿童,而后者可以是任何人。②主观目的不同。前者是以出卖为目的,后者是以勒索钱财为目的。③获取利益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向收买妇女、儿童的人收取钱财。后者是向被害人的亲属或者有关机构索取钱财。3、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4、本罪的一罪与数罪⑴在拐卖过程中使用暴力过失将被害人致伤残、死亡的,这一情节已经在本罪的从重情节中做出规定,不作数罪并罚。⑵在拐卖过程中使用暴力故意将被害人致伤残、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与本罪一起数罪并罚。⑶奸淫被拐卖妇女的或者诱骗、强迫被拐卖妇女卖淫的,这一情节已经在本罪的从重情节中做出规定,不作数罪并罚。5、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界限两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都是儿童,都采取了欺骗的手段。区别在于,前者以出卖为目的,后者一般是为了供自己或者他人收养或奴役,没有出卖的故意。㈢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刑事责任四、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㈠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特征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明知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而予以收买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认定1、本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界限2、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㈢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刑事责任五、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第二百四十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概念和特征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指纠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行为犯。根据本条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构成本罪。至于解救活动是否因阻碍而中止,被收买的妇女、儿童是否被解救,均不影响本罪既遂的成立。2、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十六周岁以上的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公务的首要分子。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六、诬告陷害罪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㈠概念和特征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诬陷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特征:1、客观要件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诬陷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⑴有捏造他人犯罪事实的行为;⑵有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的行为;⑶诬告特定的“他人”;⑷情节严重。2、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行为人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㈡认定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与错告的区别。2、本罪的一罪与数罪行为人为了诬陷他人,自己实施犯罪后将该犯罪事实作为诬告他人的犯罪的事实,应当按照诬告陷害罪和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进行数罪并罚。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七、强迫职工劳动罪第二百四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修改为:“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概念和特征强迫职工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八、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九、非法搜查罪

十、非法侵入住宅罪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十一、刑讯逼供罪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㈠概念和特征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1、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1)刑讯的对象是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2)刑讯方法必须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3)必须有逼供行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行为人所期待的口供。2、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3、本罪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㈡认定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手段残忍、影响恶劣的;致人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的;造成冤、假、错案的;三次以上或者对三人以上进行刑讯逼供的;授意、指使、强迫他人刑讯逼供的。2、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的界限。(1)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后者的对象没有特别限制。(2)行为表现不同:前者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后者是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3)主观内容不同:前者以逼取口供为目的;后者不要求以逼取口供为目的。(4)主体不同:前者是司法工作人员;后者是一般主体。一般公民将他人非法拘禁后进行“审问”的,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而不能认定为刑讯逼供罪。3、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1)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后者的对象没有限制。(2)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且不以造成身体损害为条件;后者表现为伤害、杀害行为。(3)主体不同:前者是司法工作人员;后者是一般主体。(4)主观内容不同:前者以逼取口供为目的;后者没有逼取口供的目的。十二、暴力取证罪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证人使用有形力的一切方法,暴力的程度没有限定;暴力的对象是证人,但对这里的“证人”宜作广义理解,即包括被害人;逼取证人证言,是指强迫证人做出特定内容的证言(包括被害人陈述)。本罪主体只限于司法工作人员,一般公民可以成为本罪的共犯。本罪主观要件只限于故意,以逼取证人证言为目的。十三、虐待被监管人罪第二百四十八条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㈠概念与特征虐待被监管人罪,是指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或者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监狱、拘留所、看守所、少年犯管教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劳教工作人员。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㈡第2款的理解与认定1、本款属于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2、第1款将“情节严重”规定为构成要件,但第2款没有明文要求“情节严重”,那么,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因而构成犯罪的,是否需要“情节严重”?单选题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多选题《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单选题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B.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第五节侵犯公民名誉、人格的犯罪一、侮辱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㈠侮辱罪的概念和特征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⑴有侮辱他人的行为。⑵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⑶侮辱对象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⑷情节严重。2、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3、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㈡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1、前者侵犯的是他人名誉,后者侵犯的是性的自己决定权。2、前者的对象没有限制,对象只能是特定的,后者的对象只能是妇女,在有些场合,具有不特定性。3、前者不要求采取强制方法,后者必须采取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4、前者必须公然实施侮辱行为,后者不要求公然实施。5、前者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后者不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6、前者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后者不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二、诽谤罪㈠诽谤罪的概念和特征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⑴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⑵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⑶诽谤对象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⑷情节严重。2、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3、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㈡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第249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向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鼓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煽动民族仇恨,是指向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煽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仇恨、此少数民族与彼少数民族之间的仇恨。煽动民族歧视,是指向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鼓动对某一民族予以歧视。只要实施煽动行为情节严重的,便成立本罪。

四、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第二百五十条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成立本罪不要求某一出版物完全是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只要出版物中具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部分内容,情节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成立本罪。主体包括出版物的责任编辑、审稿人、作者等直接责任人员。主观要件只能是故意。第六节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一、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侵犯通信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二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四、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第二百五十三条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五、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六、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七、报复陷害罪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㈠报复陷害罪的概念与特征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1.客观上必须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行为。2.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主观上必须是故意。㈡报复陷害罪的刑事责任八、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第二百五十五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九、破坏选举罪第二百五十六条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七节妨害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一、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七条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二、重婚罪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