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近平谈“全面深化改革”——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改革”论述摘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想一想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人说计划经济好,也有人说市场经济好。你认为呢?计划经济好呀!不,市场经济好多啦!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是指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本质区别:资源配置方式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1977年2月7日)背景1:“两个凡是”

(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2: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材料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3:背景3: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1、背景: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3、内容: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抛弃……重新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争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探究一: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材料一: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材料二: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材料三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4)改革先声:安徽、四川地区先行试点,突破了原有的体制制约。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文革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做了什么?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1980年邓小平讲话小岗村民文化广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2、农村改革措施行政机构的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经营方式的改变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项目所有制经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公有制高度集中统一平均分配自主经营按劳分配包产到主、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行政机构的改变

建立乡镇政府,建立村委会撤消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统购派购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原来叫社队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基本没有活力。1970年,社队两级企业的生产总值仅272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社队企业的生产总值为646亿元。到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728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4%,吸纳农村劳动力达6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0%。1978—1989年十多年间,乡镇企业用于农民分配的资金共为3828亿元,占同期农户净收入增量的75%。华西村——中国第一村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3、改革的影响(2)推动了城市改革。知识归纳:■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重大改革■土地改革:1950——1952年(地主——农民)■农业合作社:1953——1956年(私有——公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小——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集体——个体)2008(适度规模经营)1.(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6)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2.(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二·22)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

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AC(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2)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

在1977年,上海的夏天很热,有一家刚的成立的钢铁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想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十一个公章,而等最后审批通过,公章盖完,秋天已经来到了。(1)企业没有自主权,管理僵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2、内容26(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16)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8)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一现象反映了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B.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C.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B

中国第一个个体餐馆

1980年开张,接受过77国记者采访北京市东城区翠花胡同悦宾餐馆,一个有五个孩子的母亲开办1986年我国总财力为3890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半。我国的电力、钢、煤炭、石油产量,上升到占世界第五、四、二、五位;1986年和1978年相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24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从316元增加到828元。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促进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摘编自《中国现代史》CHINAMovingAwayfrom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1989年1月1日,一向严谨而慎言的《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中非同寻常的写到: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激荡三十年》(1989)年在整个年度里,经济发展的速度降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经济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激荡三十年》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巨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解体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记实》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摘编自《激荡三十年》中国真的远离社会主义道路了吗?

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什么困惑??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国际:1989年柏林墙的推倒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2.理论深化:“南方谈话”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材料二:“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2)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1)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全部被社会占有时,将不存在商品生产,计划将会取代市场;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