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鉴赏报告4100字(论文)》_第1页
《渔舟唱晚鉴赏报告4100字(论文)》_第2页
《渔舟唱晚鉴赏报告4100字(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舟唱晚》歌曲赏析1.《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及曲目简介1.1《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自1930年代开始,关于古筝曲创作的专业化,成为我国民间音乐发展当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以说,专业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古筝曲的创作质量。由于创作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古筝曲越来越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演绎题材也越来越广泛。而古筝曲在发展空间上面的不断扩大,又使它在曲目创作方面的专业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多年来,根据民间音乐界的权威观点,《渔舟唱晚》正代表着我国近代以来关于古筝曲创作的专业化趋势,是一首有着“坐标”性质的曲目。它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古筝曲在专业化程度方面的提高,也意味着在古筝曲专业化程度提高之背景下,古筝在乐坛上面的运用之越来越广阔。从这个角度来说,《渔舟唱晚》不愧是一首划时代的曲目。集古筝的各种技巧于大成,其创作者必然伴随着这首曲子而千古留名。1.2《渔舟唱晚》的曲目简介古筝作为我国民间乐器当中最主要的种类之一,在我国民间音乐当中无疑是很重要的。而在古筝音乐创作的多年发展当中,一方面要体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风貌,另一方面还要基于古筝音乐的时代性来创新,这样才能够让古筝艺术的再发展得到实现。古筝曲《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1939年之间。其创作素材在于古曲《归去来兮》,并采取了王勃《滕王阁序》当中的意境,将两者融为一体。其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水面万顷碧波,渔民享受丰收的喜悦,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体现出创作者对祖国和家乡风景的由衷热爱。全曲充满歌唱性,富有抒情色彩,且充满着古典的意境,令人怡然自得。迄今为止,《渔舟唱晚》也是国内流传最为广泛,且影响力最大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并先后被改编为其他乐器如小提琴、电子琴、长笛、高胡等演奏的曲目。在每天傍晚的《天气预报》当中,就采用了《渔舟唱晚》当中的片段,且三十多年来从未改变过,但《天气预报》观众也从未为此而产生过“审美疲劳”。可见他们对于《渔舟唱晚》的接纳程度。2.《渔舟唱晚》的基本曲目结构分析《渔舟唱晚》作为一首在国内外著名的古筝曲目,下面我们就来对其的基本曲目结构进行分析。《渔舟唱晚》的基本结构是典型的“三段式”。乐曲的前半部(第一段),乐句之间大多为“对仗式”的上下对答,其结构安排非常的规整;而后半部(第二、三段)的安排,是通过乐句的递升与递降,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具有层次性的推进,让人感受到热火朝天的百舟竞归。通过这三部分的搭配,让人感受到眼前的一派和谐及愉悦的景象。2.1第一部分分析“起”和“承”,组成了这一段的基本框架。起初为4/4拍慢板,同曲调当中之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完全一样,充分体现了古筝的特点[1]。2.2第二部分分析这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来对于画面进行转折,它的节奏大体上选用的是2/4拍子。然后由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逐渐由下进行移位的旋律当中,体现了荡桨归舟的兴奋和愉悦,从中也让人感到了劳动者的积极向上。2.3第三部分分析为全曲“合”段,其最主要特点在于大开大合的旋律,即首先进行递升,然后再进行递降,在速度上面伴随着音乐情节的推进,而逐步加快,从而在旋律上面形成循环。2.4全曲的调性分析乐曲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比较舒缓的演奏来展现了自然美景,旋律相对比较缓慢[2]。然后再在66116当中逐步递降,使得相对比较平缓的音乐逐渐变得相对比较活动而富有情趣。在反复弹奏当中采用了五声音阶进行回旋,环绕356155235633层层下落,就这样在反复循环当中,让人联想到轻松愉快的景象。2.5全曲的审美分析《渔舟唱晚》以跌宕起伏为显著特征,其上升--下降当中,以循环的形式出现。最开始旋律在舒缓中展开,平和恬静的旋律一开始就吸引了欣赏者,如同傍晚平静的湖面,随着渔民的归来而万物共生;接下来一步步提升节奏感,富有活泼的情趣感,体现了渔民归来的心旷神怡;随后节奏又走向了减弱,旋律向着平和过渡。就这样旋律在循环反复当中,也提高了曲子的韵味。全曲从头到尾充满韵味,能够让人深深陶醉。旋律非常优美,悠扬婉转,抒发了渔民日常生活的美好光景。还体现了古筝的读到音色,加入了按弹音,将滑动、震颤等技巧融入其中,这样就更有力度及独特的韵味,体现出了旋律的变化多姿,体现飘逸、灵动、悠长、缠绵之美,体现了古琴特有的悠扬与空灵[3]。全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阴”与“阳”,旋律严谨,动静兼有,神韵焕发,节拍散中有序,音乐高低错落,具有独特的美感。《渔舟唱晚》之意境的传神,在民乐曲当中很少见。根据全曲的意境,主要就是在描绘了沐浴着夕阳的渔家光景,时间意境跨越了傍晚、夜晚,其主轴是沿着安静--短暂喧嚣--安静,体现出渔家朴实而极富乐趣的生活。一开始是铺面而来的湖光山色,日落西山,夕阳碧波万顷,交相辉映,波光粼粼,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这种非常清新隽永的意象,让人感到简直就像是传说当中的桃花源一般。清风拂过,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4]。《渔舟唱晚》还体现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出了安详,恬淡,宁静的意境。伴随节奏的不断加快,体现的是乘风破浪,船桨渔船拍打着水花,浪花四溅,其意象变得热烈激昂,也体现了渔民的丰收之喜悦。劳动人民从劳动中收获到了乐趣,并享受自然美景。画面典雅、如诗的意境与筝曲曲调相应和,充分表现了东方的古典神韵。而审美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天人合一,孔子说的大同社会就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不仅包含人与人的和,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而这种美就贯穿于整首曲子中[5]。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有“通过礼乐来教化百姓”的想法。古人早就发现乐器在教化人上面的价值,平抚一个人的内心情绪,规范人的行为,最终达到教化的作用,遵循礼的规范,维系社会的稳定,还有礼乐教化功能[6]。《渔舟唱晚》便是通过了直观,非概念,非语言的简单形式,把作者的创作观及情感,通过音乐旋律传递给了听众,让听众都能受到感染,心灵也会跟着起伏波动,心灵得到净化。进一步来说,人们在欣赏到《渔舟唱晚》之旋律之美后,在其感染下,人的心理生理也会得到共鸣,得到升华。所以《渔舟唱晚》是有益身心的。《渔舟唱晚》的基本演奏技巧分析《渔舟唱晚》突破了传统古筝曲的特点,是一首先对比较新颖的曲目。是通过对古曲的发展和再创作而来的一首古筝曲,在演奏技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渔舟唱晚》之演奏技巧上可分四个部分。起初通过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然后其主题呈现出逐层递降,听起来非常活泼而富有激情。当再次变化反复时采取回旋曲的手法,选用五声音阶,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这段旋律以充满风格和优美而著称,体现了“唱晚”的情趣。最后在演奏上,要首先递升然后递降,形成不断反复的循环圈,演奏速度由慢到快来体现出渔民的喜悦,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乐曲第一部分的两段,分别为“起”和“承”。开始是4/4拍子的慢板,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开始的4/4拍旋律跟鄱阳湖地区双桨渔船摇桨的节奏完全一致。仔细聆听还可以听到船桨划出水面时,桨梢上水珠下滴的声音。湖面倒映着金色的余晖,犹如金箔撒地,映得天空和水面都是一片金黄。第二部分,是乐曲的“转”段,2/4拍子。通过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并逐层向下移位。乐曲的速度和收网的速度非常合拍,但是旋律的轻巧,可以听出这一网的收获非常惨淡。但乐曲中并没有听出任何悲伤或者失落,略微可以感受到老渔夫“失之坦然”的心态。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旋律先递升后递降,速度不断加快,继而结合成一个循环圈,加以多次反复。不断出现的重复重音,就像看到渔网上挂着的条条大鱼被不断拉出水面。乐曲速度的加快正好对照了渔夫的兴奋情绪,拉网的速度越来越快。刚开始还是有节奏的拉网,防止网在船上纠缠。快板的高潮描绘了鱼获越来越多,渔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渔网、鱼获堆叠在一起,船舱里满满的都是收获。第四部分,喜悦后的平静。看似和乐曲开头呼应,类似的节奏和旋律,但恰恰是乐曲的点睛之笔。渔翁劳累半天看着满仓的鱼获,对照第一网的惨淡,不禁悠然一笑。世事无常,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人生在世总是有得有失,何必计较呢?3.1左手托勾弹奏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肉指的弹奏使得音乐的效果更加能够体现出乐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景象,同时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左右手相互配合,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能够产生一种对比效果,左右手相互配合的弹奏方式也使得整个音乐的弹奏更加具有魅力。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左手托勾弹奏的要领,要根据古筝弹奏的基本技巧保持弹奏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意境。3.2花指的演奏特点在《渔舟唱晚》当中,关于古筝的花指演奏手法,被发挥地淋漓尽致,其主要是指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要运用弹奏技巧装饰、润色旋律的技法。花指演奏在乐曲的演奏中的使用使得其与其他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方法共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渔舟唱晚》之后半部分,更是随处可见在花指演奏上面的安排。旋律将其内部节奏及旋律强弱不断的加强控制,这样突出了曲目旋律的自由与活跃,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旋律强弱的不断变化,来加强对于音乐意境的刻画。结论《渔舟唱晚》作为一首非常著名的古筝曲,给听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对听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不仅仅有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行为与价值观念,还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对人生的思考,更是对生命之道的领悟与参透。在弹奏这首曲目的时候,古筝演奏具有很大的特点,不仅仅成功地将乐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给观众,同时也使得古筝这种传统的乐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而《渔舟唱晚》中通过古筝的演奏,为广大社会观众创造出了一场美妙的生活场景,也体现出了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旋律强弱的不断变化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乐曲中所要表现的场景。参考文献[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03).[2]龚嵘,刘靖,孟子厚.弹拨乐音的特征区分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