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高质作品_第1页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高质作品_第2页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高质作品_第3页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高质作品_第4页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高质作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设计一、从容说课第一目“成长也会有烦恼”,由一个活动引出。活动的素材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写的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而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让学生就此谈原因、谈自己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作出的努力,有助于学生直面现实,发挥主体性,就此问题开展探究,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亲子矛盾的产生,不完全是坏事。它说明学生长大了,有主见了,主体性增强了,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强烈愿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时候做不到的,现在的中学生能做了,由此矛盾也就产生了,这是好事。然而,这些矛盾的确困扰着学生,带来烦恼,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又是坏事。人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只能正视它,解决它。教材的正文,正是从学生的纵向对比中,从家长与学生两个方面揭示出亲子矛盾的产生。然后,教材用了个相关链接,说明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接下来,有个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深刻原因的活动,让学生分别从生理、心理、阅历、知识、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社会角色等方面,比较子女与父母的差异。两代人产生代沟的基础看似年龄差,其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子女与父母的经历不同、经验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可能相同,由此产生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同,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在本目的最后,说明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学生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体谅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第二目“逆反心理有危害”,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常常产生反抗,即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反映,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摆摆自己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说说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由此进行道德修养的引导。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第二,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教师和家长无意造成的。家长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有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第三,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转变为对父母本人的恶感。以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甚至作出越轨行为、伤害父母。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在这里有个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自制,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本框的最后,介绍了学生自制的小方法。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些方法。教材没有刻意介绍这些方法,而用相关链接的方式点一下。理智,是自制的前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智地处理问题。二、教学准备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家长的冲突)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动画赏析〗:成长的故事〖思想驿站〗1、你同动画中的主人公有同感吗?2、为什么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3、我们该如何面对?〖教师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也会有泪水;有幸福时光,也会出现一些烦恼。(二)讲授新课1、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小时候,父母是你生命的重心,你爱缠着爸爸做游戏,爱赖在妈妈怀里撒娇,爱与父母一起上街,爱把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去问爸妈。而现在,你却有些不想在父母跟前呆着,怕他们说你这不好那不好,你也开始反感父母在你面前动不动就吩咐这个,吩咐那个,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尤其讨厌他们偷看你的日记,讨厌他们逼你学这学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你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空间,因此常常引发两代人的冲突,这就是代沟。[角色扮演]“我的烦恼”(教材P19)困惑A、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B、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小组活动一]“你说我说大讨论”困惑A、学生角度:小时侯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家长角度: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困惑B、(填写教材P20表格)[小组活动二]成长的烦恼大调查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2、逆反心理的危害(板书)[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我决定离家出走……。”[讨论]A、能结合材料,说说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吗?(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B、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呢?[拓展]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对吗?小文(化名)是名正在读初二的男孩。在父母和旁人的眼里,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中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爱与人交流,基本上没有朋友。为了帮小文提高学习成绩,其父母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却毫无成效。在家时,小文从不和父母沟通,很少说话。母亲经人指点,才怀疑孩子心理有问题,便带他四处找心理医生。〖心理学家谈逆反〗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不愿意盲目追随成人,对同龄人往往也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不受别人制约。②客观原因。说教者的可信任度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地点的不适宜,容易造成逆反心理。③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喘不过气来,所以越不信任父母,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向父母讲,用逆反行为来反抗家长,最后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专家建议〗用交流、沟通,理解、尊重、信任来“填充代沟”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会犯错误,这时我们最好不要有对立情绪,那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问题弄得更糟。为了填充代沟,你必须常常与父母沟通,这样双方才会知道对方想的东西,理解与尊重就形成了;还有一点,你必须感激父母、体谅父母,学会检讨自己,因为亲情是世上最伟大的感情〖思想驿站〗:跨越──并非难事说一说: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给你和父母之间造成了什么伤害?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如离家出走,残害父母。〖归纳、提升〗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在惩罚和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冷静,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三)小结新课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四)拓展阅读:记住一个公式:温暖的家庭=沟通+表达+聆听+理解+尊重+信任(五)作业: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创作一首赞美父母的诗送给他们;或和父母做一次触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或者挑选一句幽默的话段勉励自己。四、教学反思指导学生开展“说说心理话”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