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发文行文_第1页
文种发文行文_第2页
文种发文行文_第3页
文种发文行文_第4页
文种发文行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公文种类、发文流程

和行文规则的学习汇报

省政府办公厅陈理云

第一部分:公文种类

一、新《条例》与原《条例》、原《办法》在文种方面的主要不同

(一)文种的总数有变化。

⊙原《条例》规定文种有14个,原《办法》规定文种有13个。其中,两者名称相同的文种有9个,名称不同的也有9个,合计党政机关有18个文种。

⊙新《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有15个文种,相对减少了原条例中“指示”、“条例”、“规定”这3个文种。

(二)个别文种名称有变化。

⊙新《条例》将“会议纪要”文种名称简化为“纪要”。

(三)一些文种适用范围的表述有变化。二、新《条例》与原《条例》、原《办法》在文种适用范围表述上的比较

(一)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重大决策事项。

比较:原《条例》为“重要”。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比较:比原《条例》增加后面两项适用范围。

与原《办法》表述基本相同。

(三)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比较:在原《办法》基础上增加“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内容。

(四)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比较:原《条例》为“事件”。

(五)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比较:与原《办法》相同。

(六)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比较:比原《办法》增加“在一定范围内”。

(七)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比较:与原《条例》、原《办法》相同。

(八)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

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比较:删除了原《条例》、原《办法》中有关任免人员的表述。

(九)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比较:与原《条例》、原《办法》相同。

(十)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比较:比原《条例》减少“提出建议”适用范围。

与原《办法》相同。

(十一)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比较:与原《条例》、原《办法》相同。

(十二)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比较:比原《条例》增加“事项”两字。

与原《办法》相同。

(十三)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比较:与原《办法》相同。

(十四)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比较:与原《条例》、原《办法》相同。

(十五)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比较:原《条例》为“精神”二字。

与原《办法》相同。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中如何选用文种

其一,选用文种两大原则

(一)要在规定的文种里选用文种,不能无中生有。

(二)要按照文种的适用范围选用文种,不能张冠李戴。

其二,选用文种五种方法

(一)根据发文机关所在的系统来选用文种。

①党、政都可用的文种(10个)

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

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

②党委机关专用的文种(1个)

决议。

③行政机关专用的文种(4个)

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

(二)根据发文机关的层级和职权来选用文种。

1.受层级限制的文种:

决议、公报、命令、令、公告。

2.受职权限制的文种:

议案。

(三)根据发文机关的行文方向来选择文种。

1.向上级机关行文时:

报告、请示、意见。

2.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时:

函、通知、议案。

3.向国内外或一定范围内不特定人群告知事项时:

公报、公告、通告。

4.向下级机关行文时:

决议、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纪要。

(四)根据发文意图来选择文种。

1.用于指导部署工作

①决议②命令③决定④(执行性)通知⑤意见

2.用于告知汇报事项

①公报②公告③通告④(告知性)通知⑤通报⑥报告⑦函

3.用于附载法规或印转文件

①令②议案③通知

4.用于奖惩任免

①命令②决定③通报④(人事任免)通知⑤(人事任免)议案

5.用于呈请和商请

①请示②(商请)函③(决策建议)议案

6.用于答复事项

①批复②(复)函③(回复上级机关询问)报告

7.用于记载会议

①纪要

(五)按照公文的性质和内容的差异来选用文种。

1.请示、报告

①是否有陈请性。

②是否有求复性。

③是否有事前性。

2.函与请示、报告

①函是向平级和不相隶属单位行文。

②请示和报告是向上级单位行文。

3.决定、通知、意见

①决定、意见与通知的区别在于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②意见与决定、通知的区别在于内容的具体程度不同。

4.公告与通告

①告知范围:公告“向国内外”;通告“在一定范围内”。

②告知内容:公告“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第二部分:发文流程

一、公文起草

(一)过好内容关。

①符合政策法规。

②符合客观规律。

③符合实际情况。

④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

⑤同现行公文相衔接。

(二)过好文风关。

①内容简洁。

②主题突出。

③观点鲜明。

④结构严谨。

⑤表述准确。

⑥文字精练。(三)过好程序关。

①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②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一致。

③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四)过好体式关。

①文种正确。

②格式规范。

二、文稿审核

(一)审核主体。

发文机关办公厅(室)。

(二)审核对象。

送领导签发前的公文文稿。

(三)审核重点。

一是把好发文关。

⊙二是把好内容关。

⊙三是把好程序关。

⊙四是把好体式关。

五是把好文字关。

⊙六是把好文风关。

(四)审核效力。

①经审核不宜发文的,退回起草报送单位,并说明理由。

②经审核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报送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③经审核符合发文条件、且不需要进行实质性修改的,审核把关后送签。

(五)审核与初核。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三、公文签发

(一)公文签发的重要性。

①公文签发是公文生效的最终确认。

②公文签发是公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③公文签发是机关负责人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二)公文签发的分类。

①正签。②代签。③核签。(又称“加签”)④会签。

⊙核签指上级机关的负责人签发下级机关的重要公文。

(三)公文签发的主体。

《条例》规定,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

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四)公文签发的要点。

四、发文复核

(一)发文复核的主体。

(二)发文复核的重点。

①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一看是否经过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审核。

二看签发是否规范。

②内容是否正确。

③文种、格式是否规范。

(三)发文复核的效力。

①需要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发人复审。

②未经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审核就签发了的,报原签发人,

提醒重新按程序先行审核。

③签发不规范的,报原签发人,提醒重新按规定进行签发。

④经复核合格的,进入下一个“登记”程序。五、发文登记

复核后的公文,要在发文登记本上或计算机系统中认真详细记载其有关信息,便于今后工作查询。包括:

发文字号、标题、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主送单位、

成文日期、分送范围、印发日期、印制份数等。

六、公文印制

(一)保质。

以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定稿为依据,严格履行校对、制版、印刷、装订等工序,确保文件成品的质量。

(二)保时。

对于有具体时限要求的紧急文件,要按时印制完毕。

对于没有具体时限要求的文件,也要及时印制。

(三)保密。

涉密公文应当在具有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单位印制,或者在机关内部非经营性印刷厂、文印中心印制,以确保涉密公文的安全保密。

七、公文核发

(一)“核”是检查成品文件的质量。

一是检查文字。

主要看是否有错字,是否多字、少字。

二是检查格式。

主要看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规范。

三是检查印刷质量。

主要看文件是否页面整洁、墨色均匀、字迹清晰、装订整齐,不缺页、多页、错页。

(二)“发”是准确及时分发成品文件。

1.准确。

2.及时。

3.保密。

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讯、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第三部分:行文规则

一、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一)行文方式。

逐级行文,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二)主送。

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三)抄送。

1.可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

2.不抄送下级机关。

3.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四)请示事项。

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2.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3.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要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本机关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这是新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责权相适应的原则,有助于约束中间部门的行文行为,落实中间部门的责任,理顺上下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发挥各级机关的职能作用。

(五)组织对组织行为。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行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行文。

⊙这是新规定。这个规定进一步明确公文往来是公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公文是机关发往机关、组织,不发个人。二、向下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一)行文方式。

要求逐级行文,也可多级行文,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二)主送。

主送受理机关。

⊙即主送需要贯彻执行、办理公文和应当知晓公文内容的机关。

(三)抄送。

1.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

⊙即抄送应当执行或知晓公文内容的机关。

2.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须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三、部门行文的规则

(一)部门向上行文。

1.党委、政府的部门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2.但重大事项,部门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后,才能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二)办事机构、部门向下行文。

1.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

2.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3.需要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由政府职能部门向下级政府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4.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5.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能协调一致,不得向下行文。(三)部门之间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之间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相互联系工作和答复审批事项,应当用“函”行文。部门之间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相互发布、传达要求周知和执行的事项,一般用“通知”行文。

(四)部门内设机构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四、其他有关机构单位行文的规则

(一)群众团体机关行文。

1.党政机关可向群众团体机关行文。

2.党委、政府的部门可与同级群众团体机关联合行文。

3.群众团体可对其有领导关系的党委、政府行文。(二)事业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