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1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2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3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4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十七大提出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市场秩序不规范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第三,市场规则不统一第四,市场竞争不充分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形式的总和。(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具体体现和反映

决定根本性质主要特点,规定方向

经济制度内容

决定方向

1.经济体制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灵活性多样性

形式

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2)坚持基本经济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①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实质和核心: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②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公有资产占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控制力、支配力)(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关系: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①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②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公有制形式,在性质上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兼有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一种经济形式。基本特征:是职工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企业资产由集体共同占有,共同使用,风险共担;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四个层次财产的所有者是谁?第一层所有权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第二层占有权采取怎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第三层经营权经营者怎样组织生产第四层使用权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既是劳动者也是小私有者)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港澳台投资的经济(私有部分)中外合资经济中外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公有非公有竞争增加活力(6)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1)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社会分工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3)对按劳分配的理解第一,按劳分配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第三,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第四,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其根源: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1)什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2)生产要素分类生产要素物的要素人的要素土地厂房设备资源材料货币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按管理和知识产权分配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劳动力收入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事业单位空闲时从事的经营性劳动所取得的收入。

劳动力收入:主要指外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②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资产收益、资本收益

(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资本收益、资产收益)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资本所有权参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分配。

按资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有:

资本收益:个人存款利息;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取的股息、红利等;三资企业和私营业主凭借资本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利润收入。

资产收益:租借土地、厂房、设备所获得的租金等③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这类生产要素来自于它们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这类收入也可以称为劳动收入(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是指国家、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包括:福利性收入;扶持性收入;鼓励性收入;救济性收入。

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公平公平效率保证基础目标共同富裕(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方式定义及内容: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粗放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3)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义和实质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调整经济结构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1)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2)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过程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城镇化运动必然要求农业走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必然促使农村向城镇化转变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湛江农垦现代化推进城镇化中共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现代化是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4)“四化”同步发展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集到创新发展上来。(2)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创新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需要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三是强农惠农富农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1)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原因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2)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内容建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3)城乡一体化措施陕西横山县农业示范区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治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本质(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民主制度的构成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根本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基本政治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同点

*领导力量相同

*阶级基础相同

*专政职能相同

*历史使命相同(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不同点)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即参加国家政权的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和新的社会阶层。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绝大多数人的政治统治。②在政党关系上

我国的国家政权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区别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更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③从概念的表述来看

它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不同点)最高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常务委员会的职能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大机关结构(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监督国家有关机关的工作监督权宪法的修改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和平决定权3.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前提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核心内容:多党合作(2)基本方针:(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①历史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②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③现实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1)基层自治的形式(2)基层群众自治民主制度的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法律地位。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2.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4.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法律体系的主干:法律法律体系组成: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具体法律:宪、民、行、经、社、刑、诉讼法制建设基本要求或基本方针核心有法必依前提有法可依关键执法必严保障违法必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5.“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推进法治中国的措施第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第二,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第三,确保司法独立公正第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第五,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宪法顶个球(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形式的制度,它不仅包括国体、政体,而且还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政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具体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基本政治制度受基本政治制度的制约外在表现和日常实施

灵活性多样性

影响直接

决定方向

相对稳定

结论1.政治制度≠政治体制;2.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有赖于政治体制来呈现。如何评价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具体制度及方法有缺陷不足怎么办?2.政治体制改革(1)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2)为什么要改革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发展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原则(4)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各项政治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5)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第一,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三,发展基层民主(6)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决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绝不照搬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两院制、三权鼎立的政治模式,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绝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1)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模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多党竞选、“三权分立”政治制度,虽然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就其依法进行任期换届、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等方面也值得别国借鉴和学习,但是,它是“有钱人的游戏”,党派只重自身利益操纵选举,争斗扯皮不断,效率低下,难以形成科学决策等等,这些弊端也非常突出。日本国会在是否向伊拉克派兵和改革养老金等议题上,引发暴力冲突。乌克兰议会乱作一团(2)我国国情决定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社会利益关系之复杂、利益矛盾之尖锐,在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的,必须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凝聚力量,带领人民为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奋斗;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上实现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应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面临的挑战;应对台独、疆独、藏独等敌对势力带来的挑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应对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带来的挑战;等等。(2)我国国情决定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如果今天这部分人上街,明天那部分人上街,中国十亿人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会有事,日子还能过吗?还有什么精力搞建设?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优势和光明的发展前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优势和光明的发展前景3、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事业发展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事业更大发展。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观点——双服、双百、双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世纪以来突出文化建设1.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第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第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第五,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3.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措施(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1)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着力点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五爱”“四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3)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第一,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第二,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四信”建设;第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发展教育科学(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2)教育科学的作用教育科学的作用

一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二是为思想文化建设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垃圾堆里的精神家园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

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1.什么是文化强国2.为什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邓小平:开辟新道路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2005年胡锦涛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和谐社会思想的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二、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3.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完善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机制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第二,健全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第三,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保制度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改进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