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1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2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3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4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爆发1.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新浪潮。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3.必要基础:19世纪下半期以来,科技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以德国最为严重。5.火药桶:巴尔干半岛。6.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二、大战的进程1.1914~1916年(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投入战争。(2)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西线、东线是主要战线。(3)主要战役①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破产。②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③索姆河战役。2.1917~1918年(1)美国参战:1917年4月,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2)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3)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4)同盟国瓦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5)一战结束: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三、大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2.影响(1)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造成西欧相对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美国、日本迅速崛起,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革命与独立运动高涨①俄国、德国、匈牙利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德、奥匈帝国崩溃,诞生一批民族独立国家。②促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③打击了西方殖民统治,为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打下了基础。(3)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大战使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凡尔赛体系(1)背景: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2)召开和会: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集团在凡尔赛宫召开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3)内容①《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赔款;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②对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盟约。(4)实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1)背景:英美日对亚太特别是对中国的争夺及海军军备竞赛。(2)召开会议:1921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讨论限制军备及太平洋远东问题。(3)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3.影响(1)积极方面:使欧洲和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稳定,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消极方面:只是暂时调整列强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伏笔。二、国际联盟1.背景(1)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2)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成立国际联盟,支配世界。2.成立: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3.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4.评价(1)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的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2)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积极作用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4)消极方面:被英法等大国控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三、《非战公约》1.背景(1)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寄希望于美国来保障自身安全①鲁尔危机迫使法国放弃极力削弱德国的政策。②道威斯计划使美国在经济上迅速渗透进欧洲。③《洛迦诺公约》使法国丧失了单独制裁德国的权力,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2)美国倡议签署多边非战公约。2.内容(1)缔约国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2)主张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3.评价(1)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2)局限性:对制止二战的发生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背景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2)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成立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法西斯体制确立。

2.法西斯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局部胜利(1)非洲: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2)欧洲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挑起苏台德地区事端,企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②1939年,在德、意支持下,西班牙共和国被叛军颠覆。(3)亚洲: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三国轴心形成:1936~1937年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三国轴心。4.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制定“中立法案”,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5.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大战的进程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2.扩大(1)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美国与英国结盟。②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支持。③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4)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扭转了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坚实基础。3.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2)中途岛海战: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3)阿拉曼战役: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4.结束(1)意大利投降:1943年,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新政权投降。(2)德国投降①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②雅尔塔会议: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③柏林战役胜利。④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3)日本投降①1943年11月开罗会议,签订《开罗宣言》。②中国抗日战争。③《波茨坦公告》。④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9月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三、二战的性质及胜利的意义1.性质: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2.意义(1)战后人类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争霸。(3)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4)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5)客观上推动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3.经验(1)人民战争是一定能够取胜的。(2)统一战线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只有现代化国防,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战争。(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解析:

本题选取了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试题设计新颖,体现了加强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第(1)问的回答一定要表明观点,很显然英国没有这样的“好心肠”,这也不是一个“安全的”办法,同时必须用史实说明理由。第(2)问考查对史料的认识,任何文字史料都有真实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在运用时要多方佐证。答案:

(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在6年的时间中,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展开了殊死博斗,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话剧。它把人性中最美好和最丑恶的一面——理智与疯狂、善良与冷酷、睿智与愚蠢一一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其影响至今不衰。(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要注意从地图中找出①②两条界线,并依据相关图示说明再现相关知识,尤其是二战前夕、前期与二战结束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第(2)问要注意根据教材知识正确看待二战结束后对波兰的历史影响。答案:

(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