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_第1页
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_第2页
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_第3页
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_第4页
文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围绕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从过程、途径、目的方面考虑)?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器物思想制度⑴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⑵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⑶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背景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代表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

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知识整理【例1】(2008广东,23)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A.使中国人了世界的形势B.在军事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C※题组一鸦片战争后的思想历程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主张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等农

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外: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

治国之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评价: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例2】(2008全国Ⅱ,14)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歼C.李鸿章D.严复本店售书目录①《共产党宣言》②《庶民有胜利》③《列国陆军制》④《儒门医学》⑤《汽机新制》……开明书店1921年12月20日【例3】(2007上海春季,23)右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CC【例4】(2007海南,12)“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例5】(2008重庆文综,19)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BC维新思想背景①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上: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①康有为: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③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④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代表人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措施,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全力策划新政。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小结: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个人经历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探究:意义: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例6】(2009浙江文综高考,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例7】(2009广东单科高考,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BC【例】(2008江苏单科,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解析: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正确的选项为D【例】(2008重庆,13)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例】(2006重庆,19)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CB、【例】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D.“与外国人进行商战”答案:A

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认识特点:(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2)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学堂、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七书光绪帝,与顽固派展开论战等,使维新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评价(1)进步性: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局限性: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护封建统治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改良)技术(器物)制度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资产阶级变法改革都在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而找到维护统治、救国救民之策。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1、相同点:两者的背景与主张相同。(1)背景: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不断壮大。(2)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不同点:两者方式、政体区别。(1)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四、走向共和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主张;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政党1905年东京中国同盟会成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思想论战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质: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实质:时间:1905至1907年间阵地:《民报》《新民丛报》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内容:三民主义意义: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大了民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异:(方式、政体)二、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①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④主要阵地:《新青年》⑤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内容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鲁迅《狂人日记》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新道德:提倡人权、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道德思想

从前有个秀才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轻松一笑: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资料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胡适主张:文学改良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资料“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右)陈独秀(左)胡适与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影响

1、性质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为什么这个女孩会想自杀?这么做值得吗?并请谈谈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遗憾难过同情不解

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新闻资料这份新闻与前面那份新闻对比反映的婚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说明了什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民众觉醒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2进步性:(1)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2)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3局限性:⑴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⑵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3)又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精华:刚健自强、刻苦勤劳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己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人和谐、“民本”与“德治”、尊老爱幼糟粕:纲常礼教“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八股取士”迷信思想、奴才意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Jeunesse”来称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D【例】(2006江苏,10)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ABCDB【例】(2008海南单科,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A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像新文化运动那样敢于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来打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社会的进步。1、如果说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背道”之事,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没有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都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新文化运动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广大青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这一运动的发展,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3、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文化的平民化,更加促进了先进思想与文化的传播。特别提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有名无实,封建专制主义卷土重来,面对国家形势每况愈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深刻地反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认识到它的弱点,发动了新文化运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启蒙,从而使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层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旧址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合影为什么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人提及马克思主义?①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1)条件:(2)代表人物:②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③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梁启超朱执信“马尔克者,名卡尔,氏马尔克,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长修历史及哲学,……初马尔克在巴黎,与非力特力嫣及尔相友善。嫣及尔者,父业商,少从事焉。习知其利苦,乃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既交马尔克,学益进。马尔克既去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朱执信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2).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缺乏阶级基础。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缺乏实践效果。2、正式传播(1)时间: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2)原因: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⑵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缺陷⑶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⑷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5)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6)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七十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毛泽东(1945年4月)材料一民国成立后,不单挂出了共和国的招牌,连议会制、多党制、普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一度也被热热闹闹地搬到了中国来。很多人对这些曾抱有很大的期望。奇怪的是,说起来那么动听的东西,甚至在西方国家也许取得过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硬搬到当时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实行起来,却全然变了样:普选徒具形式;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议会里只有一批政客在吵吵嚷嚷……种瓜得豆,这真是创业者始料之所不及的。——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材料二从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达四年之久,……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尖锐的形式清楚地暴露出来……这不能不使更多的醉心学习西方的中国人感到震惊。西方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耀眼的光彩……表明了这个制度并非即是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象征。——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2)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缺陷材料三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3)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材料四(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起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致偏僻乡镇。千百万人从平时的宁静生活或狭小的圈子中猛然惊醒过来,热血沸腾地走上街头或公共集会,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了!原来处在被统治状态下的民众直接行动起来,干预政治,并且带有如此广泛的群众性,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回。……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400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4)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探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4)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的大同理想,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3.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李大钊活动: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2、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首先: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其次: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1)、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2)、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4)李大钊的宣传产生的初步影响

(1)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觉悟。(2)形成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1)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三: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途径)(1)通过论战。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是什么?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三次论战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途径)(2)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3)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⒈由学术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⒉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转变.3.由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